-
张恒:专注抗肿瘤药物研发 衍生新型学科交叉
肿瘤靶向用药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项普适性较强的技术,能够直接检测出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利用肿瘤靶向用药快速检测技术,可将药物与组织中靶点的亲和性可视化。...
发布时间:2022-07-06
-
吴浩齐:雾化新技术 让年轻人在科学探索中掌握基础知识
“创业固然要树立远大理想,但仅仅仰望星空是不够的,还要脚踏实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需要经历复杂考验。”吴浩齐表示,作为科技型团队,在着重发展技术的同时,团队包括来自法律研究、信息安全、经济研究等相关...
发布时间:2022-07-06
-
王小宁:生物产业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生物科技前景潜力巨大,但在技术转化过程中,政策技术和法规风险是并存的,这是生物科技产业化转化的特点,生物科学在风险控制上,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法规也是很严谨的,因此成功的技术成果转化范例,对后续的产业...
发布时间:2022-07-06
-
山仑:一个专注农业事业的科研人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989年正式建立。...
发布时间:2022-07-06
-
巢清尘:极端天气气候风险加剧,我们应该做什么?
极端天气的加剧被证实与人类活动有关。...
发布时间:2022-07-06
-
曹文宣:专注鱼类保护 心系河湖鱼水
作为科研工作者,他曾这样分享自己从事野外科研的感受:搞野外生态确实比较辛苦,但要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结合生产生活,解决对我国民生有关的一些问题,做一些实在的工作,这就离不开野外生态的科研工作。...
发布时间:2022-07-06
-
“诗人院士”王玉明:永怀赤子心
关于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王玉明说:科研主要是逻辑思维,用左脑;文学艺术主要是形象思维,用右脑。文学艺术可以使人保持一种激情,激发直觉、灵感、顿悟,而科研不仅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直觉、灵感和顿悟。...
发布时间:2022-07-06
-
雒建斌:学以报国投身摩擦学科研之路
怀揣对摩擦学的热爱和对清华大学学术氛围的认同,博士毕业后的雒建斌留在清华大学,在摩擦学领域继续探索。...
发布时间:2022-07-06
-
吕达仁:穿雾透云 解读大气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依据。在这些气象观测的工作中蕴含着复杂的物理、化学等科学原理和极大的可深...
发布时间:2022-07-06
-
张帆:黑水中的奇特生物
每一次潜入海水,我看到的都可能是全人类从未见过的东西|张帆...
发布时间:2022-07-06
-
毛主席给她上了根瘤菌第一课,后来她成为我国这个领域的开拓者
毛主席给她上了根瘤菌第一课,后来她成为我国这个领域的开拓者...
发布时间:2022-07-06
-
这位牺牲在工作岗位的公安局长,值得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以生命赴使命!这位牺牲在工作岗位的公安局长,值得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发布时间:2022-07-06
-
华罗庚:自学成才有方法
11月12日是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诞辰111周年纪念日。华罗庚少年时因家贫而辍学,腿因病致残,却靠自学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数学家之一。每当人们夸赞他是数学天才时,他却谦逊地说:“...
发布时间:2022-07-06
-
远离生活舒适区的“浮选人生”
如今我们浮选装备的大型化、高效化和专属化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还实现技术的全面超越。但几十年前,矿物浮选技术我们曾一度依赖国外技术进口,设备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任由宰割的滋味,让我们痛定思痛,为了研制出适合我国矿物属性的浮选机,科研人员拜山头、问师傅、参与到一线工作中,去获得想要的信息与数据。...
发布时间:2022-07-06
-
向着万米海底出发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年有一半的时间生活在船上,偶尔上岸也会立马进入实验室。他们到过人迹罕至的大西洋,吹过来自海上凛冽的风,带着机器人到达无人的万米海底。他们也曾因晕船吐到浑身脱力,因为长期甲板作业晒得黝黑脱皮,但他们从不曾放弃!他们,就是中国科考人!而在无人的大洋深处,他们又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发现?...
发布时间:2022-07-06
-
祝贺!两院新院士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8日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情况,分别选举产生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8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发布时间:2022-07-06
-
程开甲师从玻恩,结识薛定谔,师兄海森堡,差点拿下诺贝尔奖……
鲜为人知!程开甲师从玻恩,结识薛定谔,师兄海森堡,差点拿下诺贝尔奖……...
发布时间:2022-07-06
-
刘大响: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有“中国心”
1990年9月23日,绝对是中国航空工业值得铭记的一个日子!当天零点,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七级高压压气机首次上台运转。压气机是啥?有什么作用?简而言之,“压气机”就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可以将对流过它的空气进行压缩,提高空气压力,供给发动机工作时所需要的压缩...
发布时间:2022-07-06
-
顾诵芬:中国航空人独有的浪漫
拍完这张图片后,作为总设计师的顾诵芬,人生第一次坐上战机,冲上蓝天!他们要追上前面的那架歼8。这是一次在近万米高空,靠近死亡的追逐!20米,15米,10米,5米,已经摸到了死亡的边际!近在眼前的那架歼8,很是怪异!它的后机身上竟贴满了红毛线条,顾诵芬3次冒险上天,就...
发布时间:2022-07-06
-
他是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参加过开国大典,用一生践行“科学救国”的信念
他是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参加过开国大典,用一生践行“科学救国”的信念...
发布时间:2022-07-06
-
张丽珠:中国首例试管婴儿的缔造者
张丽珠是新中国妇产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现代生殖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培育了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被尊为我国“试管婴儿之母”。...
发布时间:2022-07-06
-
【科普中国 繁星追梦】王贻芳:“科学领先,技术才会领先”
谈起科学和技术,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看来,“基础科学研究一定要有一个高的目标,研究才会领先。科学目标低了,技术目标和创新自然就不会高。如果科学不领先,技术永远不会领先。”...
发布时间:2022-07-06
-
第19期 北斗星光闪耀全球——谢军 正片
他是北斗工程的造梦师,成就几十年来中国人的北斗梦,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攻克了北斗的无“钟”之痛,他用创新打破僵局,解决了北斗的布“站”之难,他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师、北斗导航卫星首席总师谢军,本期节目谢军总师做客《科普中国·改变世界的30分钟》。...
发布时间:2022-07-06
-
袁鑫,了不起!
袁鑫,了不起!...
发布时间:2022-07-06
-
创意的脑袋改变一切——大山里面走出来的杰出科学家的成长故事
本文人物,我国杰出的青年科学家,清华大学王进廷教授。他从勤奋好学的山里娃到国家屈指可数的杰出青年,证实了儿童巨大的成长空间。...
发布时间:2022-07-06
-
改变世界的30分钟——高福:人类与病毒的关系
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高福,为您科学解读新冠疫情,敬请关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科普中国·改变世界的30分钟》。...
发布时间:2022-07-06
-
野孩子变成小和尚——王大珩光学奖&饶毓泰物理奖科学家的成长启迪
本文人物为李传锋,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他的故事说明,亲近大自然,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发布时间:2022-07-06
-
他将千般奥秘握在两手中,一起走进他的“戏法人生”
本期《匠心坚守》非遗传承系列节目走进天津,带大家去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典戏法的独特魅力,一起走进神奇的戏法世界。...
发布时间:2022-07-06
-
揭秘60多年前一次鲜为人知的访苏之行,中国科学家从此下定一个决心
这是一张1958年1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拍摄的老照片,照片上的6名中国科研人员中,竟有3人是“两弹一星”元勋,包括赵九章、钱骥和杨嘉墀。这是一个什么代表团?为何有如此高的规格?答案由照片中唯一的女性来揭晓。...
发布时间:2022-07-06
-
受杨振宁启发,他转变研究方向,“强补”了我国这个弱项
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完成我们这一代科学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为迅速改变我国科学落后的面貌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决心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发布时间: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