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前沿 > 从解决方案到生态枢纽:5G创新时代的鼎桥通信

从解决方案到生态枢纽:5G创新时代的鼎桥通信

时间:2022-07-05 04:07:1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技向令说 栏目:前沿 阅读:29

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5G时代磅礴而来,基于5G技术的各种创新应用在短时间内快速涌现,新的产业机遇窗口已然形成。在这个浪潮中,业界眼球还是容易被聚光灯下的明星科技企业们所吸引,它们针对5G做了什么、将得到什么,往往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作为一种通信技术的最新迭代,当5G机遇全面展开时,能够抓住机遇的绝非只有舞台上的明星,一路从通信服务做起来的很多解决方案厂商,凭借既往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往往更具备优势,只不过很少被谈及。

现在,这样的企业也开始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鼎桥通信最近就在成都举办了2021鼎桥全球合作伙伴峰会,邀请来自工业、制造业等各领域精英,以及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生态链合作企业等逾900位专家学者与企业领袖一道,共同探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分享最新的研发成果。

1.png

一家被视作传统通信厂商的企业,正在以某种新锐科技企业才会采用的高光姿态出现,这背后表达的其实是企业参与5G创新的信心。

多要素“联接”发展倒逼“生态枢纽”:5G创新的隐性机遇显现

鼎桥通信这样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什么要举办一次规模庞大的专业峰会?又在5G创新浪潮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首先要从当前5G创新的内在需求谈起。

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产业与5G的融合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大量的场景加入到5G创新落地进程当中,这也意味着,5G创新一定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如果说5G在技术层面是以“联接”为关键词,那么5G融合创新本身也表现出对各种产业要素“联接”的需要:

作为一种离不开硬件终端的前沿技术,5G融合创新需要联接供应链上下游做深度整合;

由于创新应用与实际场景必须结合得更为紧密,5G融合创新还需要深入联接客户需求;

5G融合创新也离不开对高校、科研院所的联接,实现有效的产教结合;

对宏观产业布局的需求,让5G融合创新还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有密切的联接;

甚至,5G在很多领域会最终惠及个人,也要求与C端消费者的联接……

可以看出,5G比以往任何一种技术创新都更强调联接的价值,共建产业生态成为共赢式发展的唯一途径。

这时候,5G创新的隐性机遇也显现出来:一个能够联接各产业要素的“生态枢纽”将成为推动5G创新“大盘”前进的关键力量,完成这个任务的厂商,也将借此获得系统化而非单一维度的商业价值机会空间。

而这,正是鼎桥通信在做的事。

2005年成立的鼎桥通信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到目前为止,其服务于底层联接的产品和技术已覆盖轨道、机场、港口、铁路、电力、煤矿、光伏、风电等行业领域,在20多个行业成功应用,遍及全球150+个国家,一共完成了500+行业专网的建设。

无论在技术和产品深度,亦或是国际化业务拓展上,鼎桥通信在专业赛道上都凭借综合实力积累了足够的影响力,直白地说,在这个领域是“说得上话”的。

在5G创新迎来大爆发的关键档口,鼎桥通信凭借过去的积累,联接供应链、客户甚至普通消费者,就是在落地“生态枢纽”价值。此次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便是这种“生态枢纽”的典型体现,而在这背后,鼎桥通信在总体上已经围绕“生态枢纽”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和布局。

四个动作,产业玩家奔向“生态枢纽”

在构建“生态枢纽”的过程中,鼎桥通信主要有四个动作值得关注,或许也可以给予有类型禀赋的企业以参考。

1、仪式:将生态参与各方有效聚拢,摆脱离散状况

5G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毫无疑问是一盘大棋,但正如“生态枢纽”形成的原因一样,这个赛道上有着无数的产业参与者,政策层面的引导只是起到大致的风向作用。尽管不乏经验丰富的参与者,但当5G时代真的到了眼前,却少有一个可以让大家共同为之努力的生态群落出现,无法“放大”个体对5G创新的价值。

而在行业长期“闷声”的大背景下,鼎桥通信全球合作伙伴峰会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种仪式感,聚拢行业顶尖企业和专家,形成一个业界可以共同发挥的生态群落,通过面向全行业的思维碰撞,推动5G创新应用的广泛落地。

可以看到,参与峰会的主体,除了四川成都政府相关部门,还包括:

供应商合作方,如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光弘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等;

产业落地合作方,如迅达集团、国网思极紫光(青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康佳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等;

生态伙伴合作方,如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等;

此外,还有行业协会方,如TD产业联盟等。

生态参与各方被有效聚拢,5G创新得以形成合力,产生事半功倍的化学反应,而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物理叠加。

2.png

2、路线:形成与5G现实相结合的生态路径

“生态枢纽”作为各产业要素的融合汇聚中心,其对于5G创新发展路径的思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5G创新的落地效率和价值,这实际上是对客观承担“生态枢纽”责任企业的一种考验。

而通过观察峰会上鼎桥通信CEO邓飚的发言,可以发现其采取了一条与5G现实相结合的生态路径。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紧扣5G创新需要产业链深度协同的内在要求,强调合作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鼎桥通信明确表示要“坚持生态发展,与合作伙伴共生、共赢,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互联和协同合作,凝聚共识”,而在这个过程中,鼎桥通信的自身定位是要“做好平台的搭建者,联接的创新者,生态的推动者”。

二是针对5G与边缘侧、端侧产品或解决方案结合更为紧密的产业现实,提出“端侧发力、端云结合”的发展策略,将未来整个生态的发展中心聚焦到5G更为看重的端侧,奠定整个生态群落的发展走向。

3、催化:推动从成果输出到商业转化的全方位发展

5G创新面临很多现实痛点问题,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尤其在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转化上存在挑战。而“生态枢纽”的重要价值,就是要为技术突破以及场景实现落地提供智慧引擎。

所以,可以看到鼎桥通信在此次峰会上与中国信通院、成都市政府联合成立了5G行业终端与应用创新中心。其价值,简单说就是要建立规范化的技术生态,解决技术突破到应用的临门一脚问题。

任何生态参与方,都可以在此得到前行的支持,获得过去在行业层面没有的测试认证、研发支持、标准制定、生态合作等一站式服务,让技术创新有引导、应用落地有保障。

目前,该中心在设备方面已经建设了端到端5G私网环境,包括本地核心网、多频段基站等设备,配置了完备的仪器仪表、全面的测试范围、专业的技术服务、资深的专业队伍等,将成为5G创新前行道路上的一段“加速路面”。

4.png

4、落地:在重点行业做出引导性案例

最后一步,是要做出优质的标杆案例,对整个协同生态形成引导价值,如此“生态枢纽”才能体现其落地意义。

鼎桥通信在过去与客户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已经通过各方资源的汇聚,推动5G在一些典型领域实现创新应用的落地。

例如,与知名电梯品牌迅达共同推动电梯领域宽带信息化发展,促进5G技术在梯联网的应用,这是深入物联网垂直场景的一枚钉子;

又例如,与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合作,致力于建立5G工业互联网信息通道,以解决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的工业数据孤岛现象、工控及网信安全隐患的挑战和痛点等;

还例如,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联手发布首部5G记录仪,在产品能力上集远程对讲、音视频回传能力为一体,可以广泛应用到场地智能管理、交通运输等场景,助力相关领域用户高效开展工作。

在5G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前,这些来自“生态枢纽”的落地案例正在起到重要的标杆作用。

“生态枢纽”蓝图下,完善5G创新版图还必须挺进C端?

回过头来看,鼎桥通信此次峰会的主要动作还是以面向B端为主,而C端消费者一直是5G应用创新绕不过的一环。B、C双端的全面联接,是完善“生态枢纽”的一种必然趋势。

因而,当鼎桥通信宣布要布局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时,这个看似意外的动作,就十分容易理解了:这是要补齐C端版图、坐实“生态枢纽”的客观价值定位。

事实上,鼎桥进军消费终端赛道,主要基于以下三大原因:

首先是基于市场普遍的需求。在疫情等因素推动的混合办公场景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边界日渐模糊。面对5G终端消费大爆发,无论是能源、电力等特殊行业客户还是普通消费者,对“日常生活场景”与“正常工作体验”需求更为强烈,对5G、安全等性能的要求也更为挑剔。但国内具备真正的5G专业技术能力的企业并不算多,鼎桥通信凭借自身的优势瞄准C端市场,变得顺理成章;

然后是基于终端开发能力的积累。鼎桥通信过去布局了三条主要的产品线,包括行业无线、5G物联网、终端产品,多年来深耕行业市场并对客户使用场景和需求有深刻理解,积累了丰富的终端研发、制造、采购、销售、服务和生态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如今,鼎桥布局消费终端业务,将多年的技术积淀赋能C端产品,亦是补全自身发展版图的表现。

还有就是服务客户场景闭环的需要。鼎桥通信原来聚焦行业市场,从业者本身就是有高端商务需求的人群,鼎桥通信更加理解他们的核心诉求。在已有客户资源的基础上,针对这些人群做终端考量是商业模式延展的一种机遇,也能让客户体验更好——从工作到生活,拥有5G创新应用一体化的感受。

可以说,此次进军C端市场,一方面是构建“生态枢纽”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时势造英雄,市场刚好需要、它刚好有,一个震动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布局就此产生。

总而言之,在行业与5G融合应用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鼎桥通信正在以独特的产业位置、产业化能力和综合实力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枢纽”的出现,将推动5G技术在行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融合应用,也将进一步成为鼎桥进军C端市场的基石。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1511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技向令说,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