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要闻 | 全球升温让洪水、干旱等更频繁
时间:2022-07-05 04:12:56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前沿 阅读:30
· 气候 ·
IPCC:全球升温正在让洪水、干旱等更频繁
图片来源:Alisa Singer,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昨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的第一工作组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与工业化前的气温记录相比,目前全球平均升温估计为1.1℃。在未来20年内,全球升温或会超过1.5℃。该报告列出了五种不同的碳排放情况,以及随之而来的变暖情况。在最好的情况下,如果全球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全球变暖预计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峰值,升温1.6℃。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到本世纪中叶,变暖很可能达到2.4℃,并继续升温,到2100年可能升温高达5.7℃。该报告指出,除非立即、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将升温限制在接近1.5°C或甚至是2°C将是无法实现的。
报告指出,全球升温1.5℃时,热浪将增加,暖季将延长,而冷季将缩短;全球升温2℃时,极端高温将更频繁地达到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临界耐受阈值。陆地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北极地区升温幅度则是其两倍以上。在未来几十年里,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欧洲和亚洲发生洪水的频率会增加,美国西部和非洲出现干旱的频率会增加。
该报告还指出,在未来几十年或几个世纪,冰川、冰盖和多年冻土的融化都将不可逆转。全球海洋的变暖、酸化和缺氧现象将会持续数百年至数千年。在未来2000年里,如果地球变暖1.5℃,海平面可能会上升2至3米,如果变暖5℃,海平面可能会上升22米。后续IPCC还将公布2份报告,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气候政策来减少排放,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适应洪水、热浪和干旱等极端事件。
· 新冠疫情 ·“拉姆达”毒株已传染至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世界卫生组织今年6月14日发布的报告中,将最早在秘鲁发现的C.37毒株以希腊字母 λ(拉姆达)命名,并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病毒之一。据报道,“拉姆达”毒株近期有蔓延的趋势,美国已出现1060例由“拉姆达”毒株引起的病例,日本政府也有报告。除此之外,“拉姆达”毒株已在约3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尤其在智利、秘鲁、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传播明显加快。“拉姆达”毒株的刺突蛋白存在数种基因突变,潜在具有更高传染性、更强抵御中和抗体的能力。不过针对这种毒株还需进一步研究以确认这些突变的全部影响以及所需对策。(央视财经)
· 气候 ·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低温事件
图片来源:Pixabay
由于全球变暖,2020年冬季,两极海冰的融化量大幅增加,但在亚洲、北美洲等地区出现了极端的低温事件。在一项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去年冬天在北京、天津和北美洲中西部及南部地区出现的3起极端低温事件,分析了海洋、气流变化对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他们发现,这3起低温事件都与平流层突然升温有关。平流层突然升温会改变北半球极涡和极流的移动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方式,使得北半球的大气层无法在冬季持续变冷。而3个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同时出现的异常的热环境以及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北半球的大气环流进入异常状态,进而推动了极端低温的产生。研究人员表示将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如何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并对其进行预测。
· 物理学 ·
实验异常可能暗示了热暗物质或轻子夸克的存在
今年3月,科学家通过LHCb实验发现了轻子味普适性(lepton flavour universality)缺失可能的证据。4月,缪子g-2实验又增加了缪子磁矩存在异常的可能性。近日,两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上的论文对这两个冲击标准模型的实验异常进行了解释。在其中一篇论文中,物理学家认为这两项异常是由热暗物质(thermal dark matter)引起的。在另一篇论文中,物理学家又用轻子夸克(leptoquark)解释了实验结果。这两种解释分别假设了热暗物质和轻子夸克的存在,两篇论文分别认为试验异常是各自假定物质存在的证据。
· 健康 ·
移植肠道菌群可逆转小鼠的大脑衰老过程
人体内和体表的微生物会随年龄变化,那些导致慢性炎症、代谢功能紊乱和疾病的微生物,会逐渐取代对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有益的微生物,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近日,《自然·衰老》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移植年轻小鼠的肠道菌群给老年小鼠,能抵消小鼠大脑中与衰老相关的特定改变。研究人员将年轻小鼠的粪菌移植给老年小鼠,发现老年小鼠的大脑恢复了活力,并含有与年轻小鼠大脑相似的代谢物和基因调控模式。此外,在一些关于学习、记忆和焦虑的认知测试中,年轻小鼠的粪菌移植也改善了老年小鼠的行为。作者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为促进健康老龄化,肠道菌群或有作为治疗靶标的潜力。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特定细菌或其代谢物如何起作用。
· 生物技术 ·
数十秒内止血的医用胶水
海洋动物藤壶分泌疏水性油基质来清洁基底表面,藤壶的蛋白质继而与基底表面分子发生交联,因此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中,藤壶也能够粘附在岩石、船底等基底表面上。新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受藤壶的启发,开发了一种由疏水性油基质与生物粘合剂微粒组成的膏体,油基质清洁完组织表面后,粘合剂微粒在组织表面交联,因此这种膏体能够作为医用胶水在15秒内快速止血。该膏体可注射使用,能承受很高的动脉血压,或能应用于严重出血、内出血、凝血障碍等多种需要止血的场合。
· 海洋科学 ·
大西洋洋流稳定性正在下降
洋流系统不稳定的迹象(图片来源:TiPES/HP)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是大西洋的关键环流系统,它通过海洋表面向北方输送温水,并在海底以寒流的形式向南回流,从而将热量从热带地区输送到北半球。一项新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AMOC可能在上世纪逐渐失去了稳定性,目前处于1000多年来最弱的状态。研究人员认为,格陵兰冰盖融化、北极海冰融化、降水以及河水径流增加,都导致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使北大西洋变暖,从而导致AMOC减弱。一旦洋流强度低过阈值,AMOC可能会不可逆地从强模式转变为弱模式,这将使欧洲大幅度降温,并强烈影响热带季风系统。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8月10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203 289 417例,死亡病例4 301 576例。
8月9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0例(南京市报告2例,扬州市报告48例),12例为轻型,37例为普通型,1例为重型。以上病例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新增出院病例3例(均为本土确诊病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7月20日至今,江苏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642例(南京市233例,淮安市12例,扬州市394例,宿迁市3例)。累计出院本土确诊病例27例。
据人民网报道,截至8月9日21时,全国现有高风险地区15个,中风险区201个。15个高风险地区分布在5个省份,其中云南1个、江苏3个、河南8个、湖南3个。201个中风险地区分布在13个省份,其中江苏116个、河南33个、湖南25个、四川5个、湖北6个、云南4个、山东3个、海南2个、辽宁1个、福建2个、北京2个、上海1个,内蒙古1个。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信息,8月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5例(云南11例,上海9例,广东8例,福建3例,四川3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108例(江苏50例,河南37例,湖北15例,湖南6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福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输入18例,本土20例(湖北18例,河南2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4例(境外输入7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5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01例(境外输入387例)。
文:谢汝雨、赵冰莹、石云雷、王昱
编辑:王昱、石云雷、王怡博、白德凡
环球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15413.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3.1亿年前的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