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前沿 > 环球科学要闻 | 独属于现代人的基因只有1.5%~7%

环球科学要闻 | 独属于现代人的基因只有1.5%~7%

时间:2022-07-05 04:14:1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前沿 阅读:33

· 古人类学 ·

独属于现代人的基因只有1.5%~7%

由于存在基因融合和共同的祖先,现代人和其他人类物种的基因组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近期,在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新创建的算法分析了从非洲和其他地区采集的279组现代人的基因组,以及2份尼安德特人和1份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发现只有1.5%~7%的基因是现代人独有的,其中大部分主要参与编码和大脑功能相关的蛋白。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属于现代人的基因在过去60万年间发生了多次适应性演化,主要变化的是和与大脑发育和功能相关的基因。

· 天文学 ·

新的黑洞照片显示不同质量黑洞较为相似

图片来源:EHT

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摄了椭圆星系M87中心黑洞的照片。近日,在《自然·天文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EHT又对半人马座A中的黑洞进行了拍摄。半人马座A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活动星系,拥有强烈的喷流。这个星系质量比M87小,其超大质量黑洞积聚的物质少于M87中的黑洞。因此半人马座A可填补M87巨大黑洞与银河系黑洞之间的空缺。作者观测到在距离黑洞0.6光日(1光日为光在真空中一天走过的距离)处,喷流显示为边缘明亮的空心双锥体。他们观察到喷流的整体结构与性质和M87的高度相似,恒星质量黑洞发射的喷流也一样。这些发现支持了此前的观点,即较大质量的黑洞的性质与较轻的黑洞相似,只是规模更大。

· 新冠疫情 ·

“长期新冠”症状达200多种,涵盖人体10个器官系统

一些新冠肺炎患者可能会在感染消失后出现持续数周或数月的症状,这种症状有时被称为“后新冠综合征”或“长期新冠”(long COVID)。近日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研究中,通过对来自56个国家3762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进行调查,研究人员确定“长期新冠”患者的203种症状,涵盖人体10个器官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劳后不适(体力或精神劳累后症状恶化)和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团队呼吁,应当重新评估“长期新冠”症状的临床指南,不仅应该包含目前建议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测试,还应将神经精神症状、神经系统和活动无耐力症状包括在内。(澎湃新闻)

· 气候 ·

野猪对气候的影响超过百万辆汽车

图片来源: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野猪觅食时会像拖拉机一样翻动土壤,导致土壤中固定的碳被释放到大气中。近日,由昆士兰大学和坎特伯雷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使用模型和绘图技术来确定野猪在五大洲造成的气候影响。利用现有的野猪数量和分布信息,该团队模拟了10000张全球野猪密度地图。随后,他们对野猪在一系列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和海拔高度下的破坏情况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对受干扰的土壤面积进行了模拟。研究人员根据之前在美洲、欧洲和中国进行的研究,模拟了野猪破坏土壤带来的碳排放。结果发现,野猪每年在全球释放约49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1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研究人员表示,如果野猪入侵土壤碳含量丰富的地区,可能带来更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风险。该研究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 医学 ·

不同癌基因突变或可导致不同种类的癌症

最近,《癌症发现》的一项研究指出,不同种类的癌症发生可能受到不同癌基因突变的影响,并且具备特异性。研究主要关注了胆管癌和胰腺癌的发展,在小鼠模型中,作者分别给它们的癌基因Pik3和Kras引入了一个突变。结果,带有Pik3突变的大部分会发展成胆管癌,带有Kras突变的会发展成胰腺癌。研究认为,不同组织对不同癌基因突变的敏感性不一致造成了这一结果。这项发现提示,人类癌症筛查过程可以根据不同基因突变,长期关注特定器官的变化。

· 气候 ·

云层很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较低的云会阻止太阳光到达地面,倾向于减缓全球变暖。较高的云层则会增强温室效应,倾向于加剧全球变暖,但云层对全球气候的整体影响并不清晰。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用人工智能对卫星观测到的全球云层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云层有97.5%的概率会加剧全球变暖。前工业时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280ppm,现在已经逼近了420ppm。考虑到云层对全球变暖的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前工业时代2倍时,全球温度上升很可能超过3℃。

· 免疫学 ·

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性别、年龄而存在差异

中性粒细胞能产生细胞捕获网。图片来源:Ryan Lu

在小鼠中,雄性比雌性更容易患败血症。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衰老》的新研究揭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人员分析了小鼠体内占白细胞总数50%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发现雄鼠具有更高的脱颗粒活性(释放弹性蛋白酶等),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更易患败血症。而雌鼠体内的中性粒细胞会更多地喷出由染色质和蛋白质组成的胞外杀菌网络(NETs),来诱捕并摧毁病原体,但这会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细胞,导致其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远大于雄鼠。随着小鼠衰老,雌鼠的中性粒细胞会比雄鼠变得更活跃,两者之间的免疫差异会进一步放大。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反应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7月20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190 863 662例,死亡病例4 095 600例。

7月1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7例(云南41例,广东4例,天津3例,上海3例,湖北3例,北京1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8例(均在云南);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9例,其中境外输入17例,本土2例(广东1例,云南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8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48例(境外输入441例)。

封面图来源:ENNIFER TAYLOR/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DALE MORI AND LIZ RUSSELL

文:王昱、赵冰莹、谢汝雨、马一瑗

编辑:杨心舟、白德凡、石云雷

来源:环球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1549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