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前沿 > 环球科学要闻 | 维珍银河创始人完成“太空之旅”

环球科学要闻 | 维珍银河创始人完成“太空之旅”

时间:2022-07-05 04:14:5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前沿 阅读:35

· 航天 ·

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成功抵达太空边缘

包括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在内的4名宇航员体验了3至4分钟的失重。图片来源:Virgin Galactic

7月11日,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创始人、70岁的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搭乘太空船2号成功飞往85.9千米高的太空边缘并返回,成为首位登上太空的商业航天企业创始人和年龄第二大的宇航员。这次飞行全程历时约1.5小时。22时40分,运载飞机VMS Eve搭载太空船2号(2名驾驶员和4名宇航员,包括理查德·布兰森)起飞,约45分钟之后,太空船2号被运载至约13.7千米的高空。随后,太空船2号成功与母飞机分离,点燃引擎,开始加速向高空攀升,飞往85.9千米高的太空边缘。在最高点,他们体验到大约3到4分钟的明显失重,随后飞机开始下降,返回大气层后,以滑翔方式着陆。

维珍银河表示,在2022年开始常规商业运营之前,他们计划在未来几个月至少进行两次测试飞行。商业飞行票价为25万美元/人。理查德·布兰森此次飞行比蓝色起源创始人贝佐斯早9天,后者会在7月20日搭乘谢泼德飞船前往太空。不过蓝色起源新谢泼德火箭可以将飞船送入稍高于100千米的高度,比太空船2号更高。

· 行星科学 ·

最新观测揭示木星极光成因

左图紫色区域是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Chandra X-ray)拍摄的木星北极X射线极光,叠加在朱诺号(Juno)拍摄的木星北极图像上。右图是木星南极的情况。图片来源:NASA Chandra/Juno Wolk/Dunn

40年前,科学家观测到了木星南北两极的周期性X射线极光,但对其成因所知甚少。近日,在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中,由伦敦大学学院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围绕木星运行的“朱诺号”航天器以及位于地球轨道上的牛顿卫星(X-MM Newton)连续26小时的观测数据,发现由朱诺号记录的木星周围环境中的等离子体波与牛顿卫星记录的木星北极X射线极光耀斑,存在明显关联。经计算机模拟,研究人员推测木星磁场的周期性振荡在周围环境中激发出等离子体波,其中较重的离子沿着磁场线撞击木星大气层,以X射线形式释放能量,由此产生极光现象。木星磁场周期性振荡的原因尚不清楚,据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来自磁场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或木星磁层内的高速等离子流。

· 航天 ·

“祝融号”火星车已累计行驶超400米

图1 图中可以看到火星岩石的纹理特征和“祝融号”留下的车辙。

图2 图中呈现了岩石表面火星尘土的覆盖情况。图1、图2是行进路上的火星岩石图像,由多光谱相机获取的多个谱段数据合成。

7月4日(第50火星日),“祝融号”行驶到了一座沙丘南侧,对周围地形地貌感知成像,图4可见沙丘全貌,长约40米,宽约8米,高约0.6米。图片均来自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官方微博。

7月9日,“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火星火岩、火尘、火沙清晰大图正式公布,展现了火星地表的清晰样貌。据国家航天局消息,截至7月11日20时,“祝融号”火星车已累计行驶410.025米,工况正常。同时,正在为“祝融号”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353天, 地火距离3.707亿千米,工况正常。(央视新闻、国家航天局)

· 材料学 ·

可以弯曲的冰

图片来源:研究论文

自然界中的冰坚硬且易碎,实际最大弹性应变不到0.3%。近日,在一项发表于《科学》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水蒸气输送至配有一根钨针的-50℃环境中并施加电场,此举使得水分子聚集到针尖结晶,制备成了宽度约为10μm的冰纤维。结果显示,该冰纤维可以在-150℃下弯曲成环状,并在释放后恢复原形,弹性应变约为10.9%,比以往更接近理论极限。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低于-70℃时快速弯曲冰纤维,可使其由原来的六边形晶体结构转变为抗压型的菱形晶体结构。此外,该冰微纤维可用于低温光导,它在多个波长的光传输上与最先进的硅材料一样高效。

· 行星科学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科研工作正式启动

7月12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至申请受理截止日,国家航天局共收到23家科研机构的85份申请,来自教育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中科院、核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方面。经审核,来自13所科研机构的31份申请获得通过。通过这些月球样品申请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月球表面过程、火山活动年龄、月球演化过程等方面。通过对嫦娥五号采集月球样品的研究,将对月球与行星演化,行星宜居性等方面产生新的认识。(新华网)

· 新冠疫苗 ·

Moderna疫苗可对新冠变种产生防护

最近,《自然·医学》上发表了一项来自卡塔尔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该研究评估了Moderna疫苗针对“阿尔法”(B.1.1.7)和“贝塔”(B.1.351)突变病毒株的防护效力。研究结果显示,接种两剂Moderna疫苗两周后,防护“阿尔法”突变株感染的效力可达100%;防护“贝塔”突变株感染的效力为96.4%;防护由于任何新冠病毒株造成的严重、危重或死亡病例的效力为95.7%。研究指出,该疫苗对病毒的防护效力在接种第一剂疫苗第三周之后会显著提高,而对“贝塔”突变株来说,防护效力的上升过程相对较慢,而接种第二剂疫苗能够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时间7月12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186 753 958例,死亡病例4 029 721例。

7月1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8例(福建4例,内蒙古3例,广东3例,云南3例,四川2例,上海1例,江苏1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9例(均在云南);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例(境外输入4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3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71例(境外输入465例)。

封面图来源:Virgin Galactic

文:石云雷、韩佳桐、曾欣欣

编辑:杨心舟、白德凡

环球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1554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