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前沿 > 由云入端:一场云计算巨头的闯关游戏

由云入端:一场云计算巨头的闯关游戏

时间:2022-07-05 04:16:4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脑极体 栏目:前沿 阅读:44

2016年的时候,分析机构Gartner曾预测,如果到了2020年,公司还没有选择上云,那将会是非常罕见的情况,就好比我们今天没有互联网一样。

如其所料,2020年,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果然都因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上云,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共识。

云服务市场的爆发,也催生了更多的差异化和细分赛道。比如,一些“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云计算巨头,已经开始纷纷由云入端。

2020年9月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云端一体”的IT架构演进方向,并推出了包括云电脑“无影”、物流机器人“小蛮驴”等产品。随后,2020年11月,又有媒体透露微软也正在开发一款名为Cloud PC的云电脑虚拟化服务,并计划2021年正式推出。

最新进展,昨天5月28日的阿里云峰会2021上,阿里云总裁张建锋透露,一年时间里,无影云电脑已经服务众多行业客户,开始启动大规模商用。当天,无影云电脑公有云版上线。

终端能力被纳入云市场的赛道,从“云-网”向“云-端”转变,这种趋势是如何发生的?又会将我们的手机、电脑、PC等终端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尝试沿着“由云入端”的路径,来理顺这一盘巨头集结的迷局。

云电脑的因果

要理解“由云入端”的原因,云电脑是个不错的入口。目前,云电脑领域吸引了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等玩家列阵以待。其中,阿里云的无影云电脑、AWS的WorkSpaces已经开始为全球各地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微软的Cloud PC目前还在内部测试、无法使用。

能够吸引巨头集结的魅力,来自于云电脑的特性:通过上云,员工可以在任何地点工作,不必为短期使用而采购高性能的IT设备,付费灵活按需订购,同时确保敏感的数据不会因网络攻击等意外而丢失。尤其在疫情期间,云电脑的优势被远程办公等需求前所未有地放大。

具体到行业层面,能带来什么改变呢?比如说吧,可以大大减少影视制作的周期,让你跟你磕的CP更早在荧幕相见。

去年10月,电影市场加速恢复,墨境天合的合作特效师就因疫情分散在各地,为保证《刺杀小说家》等多部电影的顺利制作,远程登录无影云电脑,让渲染、制作环节得以正常进行。

不止如此,对曾打造出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墨境天合来说,上云前后的效率差距十分明显:

一是减少了制作周期。《流浪地球》颠覆了人们对国产电影“五毛钱特效”的印象,据墨境天合CTO陈向正回忆,制作《流浪地球》时经常遇到存储不够、性能不足等问题,渲染、制作会有大量的重启、卡顿、宕机。

将业务放在云电脑上,处理过程就大不一样。《刺杀小说家》整个影片有1800多个镜头,在国外完成都需要两年或者三年的制作周期,而墨境天合借助无影云电脑,不到一年就完成了1500多个镜头的制作,提高了一倍的制作效率。期间,阿里云为这家特效制作公司供应的算力峰值21万vCPU,相当于一台210000核CPU的电脑。

二是减少了协作消耗。传统生产模式中,拍摄完毕后需要再将作品拷贝、上传处理;在计算、渲染的大量时间里,特效艺术家只能干等着。

去年很多剧组借助云电脑,拍摄完成后自动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同步到北京、成都两中心,制作团队可以立马就画面效果进行沟通反馈,大大减少了协调的等待与消耗,有更多时间来打磨、迭代画面,产出精品内容。

当云电脑进入影视行业,大家看到心仪CP演员的时间更短、画面更精良,磕糖舔屏更快乐。面对“云端”结合的魅力,是不是立马想大喊“GKD搞快点”!

在云电脑身上可以看到,“云端一体”的解决方案,能够以协同的方式更好地满足产业对低时延、高安全、算力最优、即时响应等现实需要。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云与端的结合涉及到非常多的软硬件技术、工程化能力、开发生态等等。“由云入端”,也就成为一场全球云巨头的闯关游戏。

第一关,云的成本

云服务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自然也要保证良好的成本优势与可靠性。要实现普惠上云,就涉及到虚拟化技术、数据库、芯片、软硬一体化、智能运维、安全计算等等技术创新。

举个例子,让算力在终端彻底释放,需要进行细颗粒度的算力调节;要保证客户的数据安全可控,就需要集成多副本存储、自动备份、病毒云查杀、防勒索等能力。

数据显示,无影云电脑在前期部署中,一些客户硬件成本预期可下降50%、IT运维人员单位时间节省80%以上。

飞利浦、中华保险等机构就开始尝试在联合研发环境中使用无影云电脑架构,连接到制造、金融公司的核心系统,保障数据不落地、云上不泄露;企业管理员在云上控台里,可以设置共享存储、日志审计、便捷账号、工作区网络方面的灵活策略,一站式构建可靠的办公与运维环境。

“云+端”模式下,只有在技术领域深入布局的云厂商才能跑到最后。

第二关,入的难度

随着云计算越来越被产业用户所接受和普及,差异化的接入需求也越来越多。

企业需要更加垂直、个性化的云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将数据和业务迁移上云;此外,也对云端软硬件的协同兼容提出了稳定性、兼容的要求。

这就要求云厂商既要了解客户的业务场景,又要提供更优质的工具链和深度服务。

比如,针对影视制作公司的需求,阿里云结合无影应用中心,可快速构建面向研发、设计、渲染等场景的一体化方案,实现敏捷部署。

从中国互联网土壤上成长起来的阿里云,在场景丰富度、产业厚度、端云无缝连接等综合能力上更胜一筹。

第三关,端的门槛

云和端的深度嵌入,本质上是需要硬件来针对性激发软件价值,以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来服务于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要求跨越传统硬件厂商的桎梏,实现跨终端、跨系统、多架构的集成,为产业提供多元选择和价值最优解。

阿里云选择开放的跨系统架构,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适配了多种云桌面协议和服务;另外,还联合多种类型的行业用户一起定义产品,寻求端侧创新。

以无影云电脑为例,与数十家办公类、视觉类客户一起共创了无影A系列,2款机盒可以在本地拓展连接更多专业硬件。用户在云端控台里能够灵活掌握这些端口的安全策略,审核不同设备的连接。下半年将面市的T系列一体机,目标则是和图形设计、影视特效、游戏渲染等领域的工作者,创造高效智能的新一代图形工作站。

在云端一体演进方向下,未来,端会跨过系统,让更多应用和开发者直接在云上创新。

第四关,新的可能

比起算力资源等,企业上云更加关注业务创新、流程创新等价值创生。大量不同行业的复杂需求,自然需要更多企业和个人开发者的加入,开发生态的建设直接影响云厂商未来的发展潜力。

阿里云就十分重视与产业伙伴的共创。无影云电脑在2020年9月云栖大会发布第一款C-Key后,吸引了来自办公、视觉(包括图形设计、影视特效、游戏制作)、金融、教育、研发等领域的客户。

在视觉领域,完成前后期的云上协同、模型制作和应用适配;针对解决连锁企业分散化的软硬件部署需求等等,比如在视觉领域,完成了前后期的云上协同、模型制作和应用适配。。

当然,云电脑与产业的共创,还有不少探索空间。比如电影级影视作品对高分辨率、高帧率、高还原度的要求更高,目前云电脑还没有100%覆盖生产环节,需要视频压缩领域的算法工程师、图形学专家等一起解决。

还有时延。艺术家使用云电脑时要求操作很流畅,思路才不会被打断。不同的地理位置、网络环境也会有影响,尤其是在跨境协作这样物理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延时,流畅度还需要不断提升。

能否源源不断为“云-端”产品实现技术突破,增加符合行业属性的创新,将成为接下来云厂商的挑战和重点。

“由云入端”,是一场山高水远的冒险,每一个环节的成功闯关,也意味着产业所需要的能力、竞争所依仗的壁垒,被一一奠定。

曾被设计、被规划好的云计算价值,与今天各行各业提出的实际需求与热情拥抱相比,都显得格局小了。“端云一体”的到来,又将给全球云市场带来怎样的惊喜和风云变幻,令人期待。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1567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脑极体,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