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料理指南:蝌蚪好吃吗?|奇怪的动物知识
时间:2022-07-05 23:52:0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返朴 栏目:百科 阅读:17
那得看你怎么吃,还有吃的哪种蝌蚪了。
撰文 | 苏澄宇(科普作家)
蝌蚪也能吃吗?能!先来说熟食吧。蝌蚪虽然听起来像只存于贝爷的菜单里,但其实确实有地方把蝌蚪作为一种食材的。
比如说,在广西,就有一道特色菜,名曰“麻辣小蝌蚪”,看着就是一道黑暗料理。
广西的黑暗料理:蝌蚪 |图源:南瓜屋故事
在泰国,蝌蚪也被作为了一种食材,可以炒着吃,煮着吃,炖汤喝……
熟了的蝌蚪说白了就是变性的蛋白质,煮熟就是蛋白质变性的过程,大差不差,风味差别的问题,起码可以入口,如果不好吃肯定不会作为一种食物。
而且蝌蚪本身也被作为一种中药的材料存在(外用),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因此,以上这些熟了的蝌蚪并不是要介绍的重点,重点是活的蝌蚪到底好吃吗?
吃过活蝌蚪的人肯定有,但被记录在文献里的可不多。这就有一位,名叫理查德·瓦塞尔苏(Richard Wassersug)的科学家,一个研究无尾目的生物学家,把“吃不同种类的蝌蚪是怎样的体验“给记录了下来,还在《美国自然学家》(The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发了文章。
虽说实验看起来有一种得搞笑诺贝尔奖的潜质,但它的实验目的可并不无聊。之所以要尝尝活蝌蚪的味道,是为了验证一个想法:
有的蝌蚪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游来游去,因自身能力又游不远,肆无忌惮的,似乎可以无视猎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因为它们本身不好吃,才敢这么做?
想归想,但是不是这个道理还另说。所以他找来11个志愿者,让他们扮演猎食者,去尝尝那些蝌蚪好不好吃。
好吃不好吃这是一个相当主观的问题,为了尽量让这个主观的问题接近客观事实,他给这些蝌蚪的好吃程度做了一个评分表,从1-5分,1分最好吃,5分最难吃。最后会对数据做处理,取中位数作为一款蝌蚪好不好吃的最终评分。
做好了评分表,接下来就去搞实验材料。在哥斯达黎加奥萨河半岛,选择早上的时间去捉蝌蚪。尽管想要收集的是同大小、同发育阶段的蝌蚪,但全部都是完美样本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尽可能差不多。所以不管捞到什么蝌蚪,稍微筛选一下就差不多了。
他们总共抓了8个不同品种的蝌蚪,一种是蟾蜍——海蟾蜍——的蝌蚪,其他7种则都是蛙类——树蛙——的蝌蚪。
左图:实验涉及的海蟾蜍|图源:Wikipedia;右图:海蟾蜍的蝌蚪|图源:Cane Toads
左图:红眼树蛙|图源:Wikipedia;右图:红眼树蛙的蝌蚪|图源: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早上抓完蝌蚪,把它们泡在水里面几个小时,然后让志愿者空腹两个小时,下午准备开吃。吃也不是随便拿起只蝌蚪就吃,而是先给蝌蚪编号,然后把这些编好号的蝌蚪分发给志愿者。志愿者提前不知道不同数字对应的是哪一种蝌蚪,避免他们知道吃的是蟾蜍的蝌蚪,而提前感到恶心。(虽然说不管蛙类的蝌蚪,还是蟾蜍的蝌蚪,这种胶质类幼体看起来都不好吃,但蟾蜍的丑陋外表,还是让人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蟾蜍的更难吃些。)
吃法也很讲究,品尝者得先把蝌蚪放进嘴里,含住保持10-20秒不咬。然后,先咬蝌蚪的尾巴,然后咬破皮肤,再轻轻地咀嚼10-20秒。最后的几秒钟里,品尝者得狠狠地咬,保证蝌蚪在嘴内被咬成稀泥。
当然,志愿者被要求不能吞下蝌蚪,而是把它们吐出来,因为可能会含有毒素,并用淡水至少漱口两次,然后再品尝下一个蝌蚪。每吃完一个蝌蚪就得在前面说的评分表里打分。
结果如下图:
你可以看到,除了最后一种(右下角)获得了大众点评的“最难吃蝌蚪”称号外,其他的得分都差不多。那最后一个是啥?是海蟾蜍的蝌蚪,它从皮肤到身体再到尾巴,全身上下没一个部位是好吃的,都让人恶心。
而树蛙的蝌蚪都不算难吃,不过志愿者都有评论,吃到树蛙肠子里的东西,多少还是感觉有点恶心。要知道蝌蚪的体腔几乎被肠子所占据,所以特别感知到肠子的味道很正常。其中一个志愿者特别评论了蝌蚪肠道内的粗糙程度,因为肠道里都是碎末。
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最好吃的,那就是一种名为 Smilisca phaeota 的树蛙,生活于南美洲的丛林里,它3次被打分得到最佳评分。
Smilisca phaeota|图源:Wikipedia
说完了关于蝌蚪好不好吃的问题,该回到正经的研究目的上来了。
最不好吃的海蟾蜍蝌蚪,是上面这几种蝌蚪中,最容易捕捉到的一种。因为蟾蜍类的蝌蚪会集群行动,一抓一大把。而其他几种稍微能吃的,胆子比较小,是最不好捉的,因为蛙类的蝌蚪喜欢分散活动。
海蟾蜍的蝌蚪之所以不好吃,是因为它本身就含有毒腺。蟾蜍可不只是成体才有毒,幼体也含有一定毒素。1967年,一位科学家Licht写了篇论文,报道了两位秘鲁人因为不小心吃了海蟾蜍的卵后不幸去世 。由此可见,海蟾蜍的卵可不只是不好吃这么简单,而是有把人弄死的剧毒。
人虽然可能不知道这些,但那些天天和这些蟾蜍打照面的捕食者可就把“这些玩意儿有毒”刻在了基因里,从来不会碰蟾蜍的卵。相比之下,这些捕食者更愿意去吃牛蛙、青蛙的卵,因为没有毒 。蟾蜍的蝌蚪有了毒,多了一份防御,自然有些猖狂起来。
理查德通过这项研究,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胆子小的,不好靠近的蝌蚪比较好吃;胆子大的,好靠近的蝌蚪不好吃。虽然依旧不建议尝试生吃蝌蚪,但多懂点总是没错的(奇怪的知识增加了),哪天荒野求生的时候,也知道不要吃蟾蜍的蝌蚪……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D%8C%E8%9A%AA/20191955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Wassersug
3. https://www.jstor.org/stable/2423690
4. LICHT, L. E. 1967. Death followingpossible ingestionof toad eggs. Toxicon, 5:141-142.
5. Licht.1968. Unpalatability and toxicityof toad eggs. Herpetologica, 24: 93-98.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315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返朴,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解锁航母与舰载机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