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懒人的自热火锅,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可能自爆”
时间:2022-07-05 23:56:2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腾讯科普 栏目:百科 阅读:14
较真要点:
自热火锅如果使用不当确实可能发生爆炸,如果随意丢弃还会污染环境,至于“种花”、“泡脚”等加热包的“花式用法”更是完全没有必要,使用时需认真阅读操作说明,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
查证者:云无心丨食品工程博士
自热火锅是方便食品领域的一种新产品,虽然一直以来不乏批评的声音,但依然成为了“网红”。最近有媒体请消防员做了演示:“如果把自热火锅的透气孔堵住,它的热气无法散出就会开始膨胀,水的温度最高可达100度,蒸汽温度甚至可以达到200度,一旦时间过长的话,甚至会发生轻微的爆炸。”
00:00/00:00
首先指出,“蒸汽温度甚至可以达到200度”只是想当然的夸张。水蒸汽的温度由压力决定,高压锅内的蒸汽也不过120度,自热火锅的透气孔即使被堵住,也承受不了那么高的压力就会“爆开”。
不过这不是问题的关键。自热火锅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使用不当可能自爆”这个问题。下面来全面地梳理一下这类产品。
一、自热火锅如何实现“自热”
“自热”的原理并不复杂。初中化学课上就学过,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铁粉和铝粉氧化或者燃烧,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不同自热火锅中的加热包有一定不同,但核心都是利用这些放热反应,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实现加热。
二、自热食品其实不应该只作为食品来监管
食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吃的“即食食品”,另一类是还需要烹饪加工的食材或者半成品。对于后者,“烹饪加工”则需要其他的烹饪设备类实现。
而自热火锅以及其他食品不仅包括了半成品食材,还包括了“厨具”和“燃料”。尽管这个“厨具”和“燃料”很简单,但它完全具备了厨具的属性——有热源,也有加热设备。
从本质上说,自热食品相当于“大米+电饭锅+电源”或者“肉+铁锅+酒精炉”的组合。
对它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的评估,就需要综合考虑到食物和“厨具”。
三、自热火锅存在的问题
自热火锅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便捷程度与方便面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提供了风味口感更为优越的食物。但是,如果我们按照前面的理念去评估它,那么它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正如央视的消防演示中提到的,如果因为意外导致蒸汽口被堵塞,那么可能发生爆炸。其实,即使蒸汽口没有被堵,因为短时间内加热到高温,释放出的蒸汽喷到人身上,也可能导致烫伤。
第二,自热火锅的下表面骤然升温,会导致放置的桌面也骤然升温。如果桌面材料延展性不好(比如陶瓷或者玻璃),局部过热可能导致破裂。而如果是不够耐热的桌面,也可能被烫坏——虽然不是造成伤害,但损坏家具也还是不值得的。
第三,加热袋的内容物本身是危险品。一个自热袋中的生石灰加上铁粉、铝粉等,可以算得上是“易燃易爆危险品”了。
某品牌加热包说明书
在工业生产中,危险品的存放和使用是有严格的操作规范的,运输过程也需要特别的运输工具。而这种带着自热袋的产品却是作为食品、通过电商来销售的——如果在储存、运输、投递过程中发生意外,就有可能引发“自热”导致“自燃”,也就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第四,还应该考虑环境影响。自热火锅加热完之后,生石灰变成熟石灰,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把相当量的熟石灰扔到环境中,会对丢弃场所产生很大影响。在食品生产中,高酸性和高碱性的废物不能直接丢弃或者排放,而自热火锅的垃圾可以算是“有害垃圾”了。
四、如何正确使用自热火锅?
自热火锅以及其他的自热食品,本来是作为军需品而出现的。对于军队野外作战或者训练,它所带来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存在的问题。
在用于民用之后,也更适合野外露营或者考察等场合。作为日常食品,所带来的“好处”都有其他代价不大的方案去实现,而可能的问题却不容忽视。所以,对于日常应用,这并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品。
如果实在要使用,需要认真阅读操作说明,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做。
五、至于那些加热包的“花式用法”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网上有些人喜欢那加热包来做其他事情,看起来很“好玩”,很“机灵”。需要注意的是,它毕竟是一包“化学物质”的混合物,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考虑到它的化学特性。比如:
1、有人用它来种花。石灰是强碱性的物质,而铁粉和铝粉氧化之后的产物对于植物也没有什么价值。用加热包来种花,相当于把花泥人为地变成了“盐碱土壤”,花没被种死就算是运气好的了。
2、有人想用它来泡脚。它是否伤脚,取决于加水后的碱性。不过重要的是,为什么要石灰水来泡脚呢?
3、有人想用它来当干燥剂。生石灰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具有一定的干燥能力。不过在使用中,如果因为意外遇到了水,就可能大量放热发生事故。这种风险,完全没有必要去承担。
4、前面说了是“危险品”,有人就想是否能够烧掉。使用之后的加热包,主要成分是熟石灰、氧化铁、氧化铝等,并不能燃烧。即使用高温煅烧,也只是把熟石灰变成生石灰而已,没有任何的意义。
本文编辑:zoey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337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腾讯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