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也有大作用
时间:2022-07-06 00:13:0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京水野救护 栏目:百科 阅读:16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在吃鱼的时候会发现鱼头里面有像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一种存在于鱼体中的特殊组织——耳石。
灯光下的耳石|eustatic/Flickr
耳石,是一种矿化组织,存在于硬骨鱼类的内耳膜迷路中,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它的功能与身体平衡和听觉作用息息相关[1]。鱼类一般有三对耳石,即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它们分别位于球囊、听壶和椭圆囊中[2]。不同鱼类的耳石大小差异明显,例如在石首鱼科的鱼类中,耳石通常比其它常见鱼类要大得多。
鱼类耳石位置示意图(A:耳石的位置;
B:耳石位置的3D结构)|文献[3]
舌鳎和小黄鱼耳石的差异|文献[1]
介绍完耳石的结构和分类情况,下面再说说耳石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
一、耳石的药用价值
我国古代的《日华子本草》、《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很多医书,都对石首鱼耳石的药效有过记载。《日华子本草》提到“取脑中枕烧为末,饮下治石淋。”,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石首鱼头石,化石,通淋,消炎。”由此可见,石首鱼耳石的功效主要是利尿通淋,排石,清热解毒。
二、耳石的科研价值
耳石的科研价值主要基于对其形状和微结构的研究,我们先来了解下耳石的形状。不同鱼类的耳石形状差异较为显著,椭圆形的较为常见,其它还有三角形甚至是不规则的形状。
耳石的不同形状|文献[4]
通过对耳石形态的研究,科学家们建立了一套用于鱼类种群鉴定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基于鱼类耳石的二维轮廓具有物种的特异性,通过对耳石轮廓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鱼的种类[5],尤其是在识别长相近似的鱼类或是无法测量身体形态参数的情况下,耳石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用于种群识别的耳石参数|文献[5]
介绍完耳石的形状,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微结构研究有何实际应用?科学家们通过对耳石日轮和微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在鱼类年龄鉴定、生长信息获取和元素指纹建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年龄鉴定
耳石相对于鳞片、鳍条、鳃盖骨等年龄鉴定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保存时间较长等。因而成为生活史事件的永久记录形式,也被认为是鉴定鱼类年龄的可靠材料[6]。此外,科学家们发现大多数鱼类从孵化开始都会有规律性地形成轮纹。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解决低龄幼鱼的年龄鉴定问题,极大地推动鱼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
21日龄骨唇黄河鱼仔鱼的矢耳石|文献[7]
(二)获取生长信息
有了鉴定鱼类日龄的技术手段后,可以开展一系列相关的研究。例如,当已知个体的日龄和体长时, 就能得到种群生长曲线,从而推算出某个群体的生长规律。此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耳石上的轮纹间距会产生变化,尤其在鱼类的初次摄食、洄游迁移和放流过程中都会在形成特殊的标记轮[8]。这种现象有助于人们研究鱼类生活史中的突发事件,从而对鱼类的特殊行为或者重要发育阶段有更深入地了解。
黑色箭头示耳石上的标记轮|文献[8]
(三)元素指纹的应用
在鱼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水体中的化学元素会源源不断地沉积在耳石中。因此,通过借助质谱分析等方法,准确建立鱼类耳石的元素指纹后,我们就可以推测出鱼类从孵化到死亡所经历的生长环境变化。目前,元素指纹的研究主要基于耳石上Sr和Ca的含量变化。因为鱼类从海水到淡水生活后, 耳石中的Sr/ Ca比率将会急剧下降[9]。这对于研究洄游性鱼类的环境历程,描绘它们的洄游路线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日本鳗鲡不同生活环境的Sr/Ca变化情况|文献[10]
综上所述,鱼类小小的耳石上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秘密,相信通过对耳石研究的逐步深入,将会对鱼类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更有助于对我们所关注的濒危鱼类种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工作。
作者:魏凯
参考文献:
[1]王英俊,吴莹莹,邹琰.鱼类中的小耳石大世界——浅谈硬骨鱼类中的耳石[J].中国水产,2020(6):105-107.
[2]廖锐,区又君.鱼类耳石研究和应用进展[J].南方水产,2008,4(1):69-75.
[3]Patrick P, Hélène D P , Gilles B .Endolymph chemistry and otolith growth in fish[J].C. R. Palevol 3,2004: 535–547.
[4]Werner S, Paul S, Alan J.D.Fish Remains, Mostly Otoliths, from the Non-Marine Early Miocene of Otago, New Zealand[J]. Acta Palae ontologica Polonica, 57(2):319-350.
[5]郭弘艺,魏凯,唐文乔.基于矢耳石形态特征的中国鲚属鱼类种类识别[J].动物分类学报,2010,35(1):127-134.
[6]宋昭彬,曹文宣.鱼类耳石微结构特征的研究与应用[J].水生生物学报,2001,25(6):613-619.
[7]严太明,胡佳祥,杨 婷,等.骨唇黄河鱼耳石早期形态发育和轮纹特征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4):764-771.
[8]雷毅,周宇,杨坤,等.野外采集和人工饲养胭脂鱼耳石微结构特征分析[J].四川动物,2017,36(3):285-292.
[9]Tzeng W N, Tsai Y C. Otolith microstructure and daily age of Anguilla japonica elvers from the estuaries of Taiwan with reference to unit stock and larval migration [J].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1992, 40(6): 845−857.
[10]郭弘艺,魏凯,谢正丽,等.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日龄及其孵化时间[J].水产学报,2011,35(7):1050-1057.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484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京水野救护,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