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超市里公开售卖的“减压助眠水”,可能把你送进医院
时间:2022-07-06 00:26:3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果壳 栏目:百科 阅读:17
当我们在办公室里忙碌了一天,走进家门,此刻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放松!缓释酸疼的肌肉,平复焦虑的心情,调整急促的呼吸,准备迎接来之不易的睡眠。
为了获得放松感,很多人想出了无数办法:瑜伽、按摩椅、热水澡,或者通过智能音箱播放令人愉悦的白噪音。不过,这些往往都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需要的是某种瞬间起效,类似“反向咖啡”,或者“反向红牛”的东西。
形形色色的“减压功能饮料” | beveragedaily.com
你的需求,就是商家眼中的机会。近年来,一批创新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了旨在让饮用者感到放松的功能饮料。饮料巨头百事也闻风而动,在去年12月推出了自己的助眠功能饮料。不少消费者在饮用后,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放松,睡眠和愉快的心情重新回到自己身边;但有些则表示,除了打嗝、胀气和腹痛,自己啥也没收获。
并不神奇的“神奇配方”
那么这些神奇的“减压快乐水”里都放了些什么神秘成分?这些成分真的能够减压吗?
如果看看这些减压快乐水包装上的成分列表,就会发现它们大同小异,最常见的两种有效成分是茶氨酸和镁。茶氨酸是一种从绿茶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约占茶叶干重的1%。它确实是一种能够引发人类身体“放松”的物质,能够抑制咖啡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降低血压,改善睡眠,提高注意力,增强人体内少量免疫细胞的功能等。2016年,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精神药理学家安德鲁·斯克里(Andrew Scholey)进行了一组对照实验,发现饮用茶氨酸饮料的志愿者,比起饮用安慰剂的对照组,在完成高压任务后,拥有较低的皮质醇水平,自我感觉更放松。皮质醇被视为人体内自然的内置警报系统,它的分泌水平直接与人所感受到的压力感成正比。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镁。这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较高,参与多种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通过与体内压力调节的多种激素发生相互作用,镁离子也可以算是舒缓压力的“常任调解员”。因此,如果体内镁元素缺乏,那么适量补充镁离子,确实有可能起到减轻压力反应、改善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茶氨酸还是镁,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日常饮食来摄取,通过功能性饮料来摄入并不是一个最佳方案。比如镁离子,就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食用的动植物食品中,比如绿叶蔬菜、豆类与坚果,每天350毫克的最高摄入量可以通过这些食物轻松达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药理学专家塞尔维·史黛西博士(Sylvie Stacy)表示,减压功能性饮料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有效“减压”成分含量却参差不齐,有人为了达到“瞬间减压”的预期而大量饮用,反而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饮料?处方药?傻傻分不清
除了糖分,放松功能饮料里那些旨在让饮用者放松入眠的成分,如果摄入过多,也可能成为健康杀手。史黛西博士指出,任何一种减压功能饮料,都没有通过严格的药理学实验,从而导致添加的各种药用成分经常过量。这些饮料在便利店、自动售货机里就可以买到,从而让人忽视,它的成分中其实添加了一些本该接受严格管制的处方药成分。
针对长期饮用放松功能饮料所造成危害的研究虽然刚刚开始,但足以引发警惕。比如许多放松功能饮料中添加的常用成分褪黑素,它在帮助服用者入睡、保持睡眠和倒时差方面只有“微弱的效果”:在对照组实验中,褪黑素服用者的睡眠时间增加了大约13.7分钟,睡眠效率提高了大概3.1%。不过,褪黑素对焦虑导致的失眠状况基本束手无策,还具有相当的副作用,包括头疼和血糖处理能力下降。
另外,褪黑素在小剂量(1毫克或更少)服用条件下,就可以达到和高剂量类似的效果,一次过多摄入反而会引发副作用,大脑也会降低对它的敏感性导致效果下降。不幸的是,相当一部分“放松功能饮料”制造商在添加成分时完全不顾及这一点,例如iChill,每罐饮料的褪黑素含量高达5毫克。由于包装上缺乏警示,缺乏节制的青少年很可能连续饮用数罐,试图解决熬夜学习或者宿醉后的疲劳,从而导致更严重的身体损伤。
减压功能饮料Bula视觉广告,以贴近自然,保持愉悦为卖点 | bulakavahouse.com
更糟糕的是,一些“放松肥宅水”为了迎合青少年对于异域风情的好奇,会在产品中添加一些拥有严重副作用的“替代性药物成分”,比如卡瓦胡椒(GAVA)提取物。卡瓦胡椒曾经被美化为一种来自南太平洋岛屿,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麻醉剂与催眠剂。那些添加了卡瓦胡椒成分的放松功能饮料,竭力打造一种接近自然、保持愉悦的产品文化:视频广告中出现的,往往是颜值亮眼的青少年和原住民一起,在椰林海滩上派对追逐的镜头。然而,它的有效成分是卡瓦胡椒内酯(kavalactones),它虽然对部分焦虑症状有缓解作用,但会引发肝中毒、肾功能紊乱与皮肤色素水平下降。在近年来的一系列医学研究中,实验对象每日摄入的卡瓦胡椒内酯最大安全剂量大约为250毫克,但一些放松类功能饮料,比如 Bula,每罐的卡瓦胡椒内酯含量竟高达100毫克。
自流行以来,因饮用放松型功能饮料而导致急性健康问题的案例已经层出不穷,尤其集中于工作压力巨大以及学业繁重的上班族和青少年学生。2018年12月,新泽西州霍尔姆德尔市场就发生了一起中学生饮用放松功能饮料Mellow Mood导致的集体中毒事件:多人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并且有少数重症患者陷入昏迷状态。
出于安全考虑,专家建议,饮用功能性饮料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 看清标签,如果含有未经药监机构批准的可疑成分则不要饮用。
2. 饮用后,应让身体保持静止休息状态,不应进行驾驶或剧烈运动。
3. 千万不要与酒精饮料一起饮用。
从根本上来说,“减压肥宅水”,也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压力应对手段,因为在现实中,这些压力的源头依旧存在。一位消费者在Twitter上宣布,她决定停止饮用“放松快乐水”的原因就是:“它让我们试图绕过消除压力最为关键,最为艰难的部分——诚实面对自己,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https://www.theverge.com/22217197/relaxation-drinks-recess-som-sleep-pepsi-branding
[2] Takami Kakuda (2011)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anine and its preventive effects 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64(2): 162-168
[3] Jackson Williams, Jane Kellett, Paul Daniel Roach, Andrew McKune, Duane Mellor, Jackson Thomas, Nenad Naumovski (2016) l-Theanine as a Functional Food Additive: Its Role 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Beverages. 2(2): 13
[4] Shinichi Kuriyama, Atsushi Hozawa, Kaori Ohmori, Taichi Shimazu, Toshifumi Matsui, Satoru Ebihara, Shuichi Awata, Ryoichi Nagatomi, Hiroyuki Arai, Ichiro Tsuji (2006) Green tea consump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the Tsurugaya Projec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3(2): 355–361
[5] Shinsuke Hidese, Shintaro Ogawa, Miho Ota, Ikki Ishida, Zenta Yasukawa, Makoto Ozeki and Hiroshi Kunugi (2019) Effects of L-Theanine Administration on Stress-Related Symptoms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in Healthy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utrients. 11(10): 2362
[6] Cuciureanu MD, Vink R. (2011) Magnesium and stress. In: Vink R, Nechifor M, editors. Magnesium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ternet]. Adelaide (AU): University of Adelaide Press
[7] Neil Bernard Boyle, Clare Lawton, Louise Dye (2017) The Effects of Magnesium Supplementation on Subjective Anxiety and Stress—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9(5): 429.
[8] Slyvie.Stacy,Relaxation Drinks and Their Use in Adolescents,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PHARMACOLOGY。Volume 21, Number 6, 2011
作者:李世佳
编辑:朱步冲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626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果壳,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