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月亮上的桂花树是怎么来的吗?
时间:2022-07-06 00:45:4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紫金山天文台 栏目:百科 阅读:17
记得小时候,中秋之夜,凉风习习,品着月饼赏月之时,爷爷给我讲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我望着月亮,被那颗怎么也砍不断的桂花树深深着迷。后来,我才知道,月亮上没有广寒宫,没有嫦娥和玉兔,那颗自古以来被传颂的桂花树其实是月海,可以说月球上几乎是一个黑白灰的死寂之地。那么,你知道月亮上的“桂花树”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桂花树”原来是月海
由于被地球的潮汐引力锁定,月球永远以同一面围绕地球公转,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均为27.32天。月球朝向地球的一侧称为正面,远离地球的一侧称为背面。正面暗色的区域,就是所谓的月海(“桂花树”),因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一度被认为是月球上的海洋而得名,但实际上月海里一滴水都没有!
月球正面和背面具有明显的二分性 ┃ 图源:改自网络
月海是由深色的玄武岩平原组成,主要集中在月球正面,覆盖全月表的六分之一,正面的三分之一。月球的背面主要由浅色的斜长岩高地组成,缺乏月海,那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或称为环形山)。美国NASA的月球探测任务GRAIL观测结果显示,月球正面的月壳厚度为30‐40 千米,背面的月壳厚度为50‐60 千米,比正面厚约20千米,月球的质心在靠近地球的一边,这种不对称性可能是地球的引力导致的。
概括起来,月球呈现明显的“二分性”:正面月壳薄、多深色月海、多低洼平原;背面月壳厚、多浅色斜长岩、多崎岖高地。
月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1]
“桂花树”是小行星砸出来的
这“桂花树”的来历还得从45亿年前说起。上一篇我们讲过,月球起源于一次惊天大碰撞,随后,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火球,犹如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经过了几亿年,才逐渐冷却固结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核-幔-壳结构的岩石星球。
可是凤凰涅槃之后并没有迎来永久的现世安稳。对月球表面撞击坑的统计发现,约在39亿年前左右,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对月球狂轰乱炸,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该事件被称为晚期重轰炸(Late Heavy Bombardment,LHB)事件。在小行星的狂轰乱炸下,高频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引发来自月幔的玄武岩岩浆上涌到月表,填充了那些撞击坑,于是形成了广袤的月海平原——“桂花树”。一言以蔽之,“桂花树”是深色的(因为含有富镁铁质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而呈深色)玄武岩岩浆充填到撞击坑里形成的,这一切都是小行星惹的祸。
小行星为什么都跑来砸月球?
实际上太阳系形成早期,星子之间相互碰撞是很常见的,月球起源于大碰撞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只是随着行星形成后对其轨道附近星子的清除,这些星子对行星的撞击频率理应快速减缓。那是什么原因导致39亿年前小行星的撞击频率骤然增高呢?
科学家们认为,这很有可能与早期太阳系中一些大行星的迁移行为有关。质量巨大的气态行星(比如木星和土星)与星子盘的相互作用造成轨道迁移。这些庞然大物向内太阳系的迁移极大地打破了引力平衡,导致原先位于小行星带内的大量小天体偏离轨道,从而引发内太阳系持续约1亿年的晚期重轰炸事件。
月球形成简史 [1]
那时的小行星只砸月球吗?
在那场晚期重轰炸事件中,小行星们实施的更像是无差别攻击,所有类地行星均遭暴虐。比如,水星坑坑洼洼的外表就是最好的证据,而小行撞击留在地球表面的罪证大部分则被板块构造、火山活动和侵蚀作用等逐渐抹去。
月球没有大气,也没有板块构造,大部分因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撞击坑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忠实地记录了月球整个历史时期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不仅如此,就连太阳风粒子注入和微陨石撞击,她都拿小本本偷偷地记录下来了。
巧合的是,科学界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现在38亿年前,这与晚期重轰炸事件在时间上高度吻合,为地球生命地外起源假说提供了一个旁证。
在小行星撞击的影响下,早期地球的表面层布满了熔岩。┃ 图源:Simone Marchi
期待新篇章
中秋夜,诗意赏月,我们感受到的是岁月静好。然而,月球平静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惊心动魄的过往。如果把月球比作一本书,它几乎就是一部太阳系45亿年的行星暴力史。我国嫦娥五号采样点位于正面月海风暴洋的西北部,代表了迄今最年轻的月海玄武岩。嫦娥五号月球返回样品的研究必将给这部史书添加新的篇章!
参考资料:
[1] 月球,2020,天地出版社。
[2] Wieczorek et al. 2013. Science, 339(6120), 671–675.
[3] Morbidelli et al. 2005. Nature, 435(7041): 462–465.
[4] Gomes et al. 2005. Nature, 435(7041): 466–469.
[5] Abramov et al. 2009, Nature, 459 (7245): 419–422.
作者简介
蒋 云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火星、月球及小行星陨石的岩石矿物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年代学。
轮值主编:杜福君
编辑:王科超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823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紫金山天文台,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