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骗子行走朋友圈,中老年人如何避“坑”

骗子行走朋友圈,中老年人如何避“坑”

时间:2022-07-06 00:56:16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台 栏目:百科 阅读:13

现如今,在网络时代,微信已成为人们交友、工作和休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在微信用户中,中老年人占很大一部分。生活清闲的他们,正成为微信朋友圈越来越活跃的用户。然而,网络不是净土,他们在朋友圈休闲娱乐,分享老年生活的同时,因为年龄大、生活圈子相对封闭、知识层次低、容易轻信等原因,一些隐藏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骗子也开始盯上中老年人。免费领红包、朋友圈帮砍价、发广告赚佣金……这些活跃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新骗局,让一些老年人不经意间“入坑”,既损失了钱财,还影响了心情。

朋友圈的小钱引诱老年人“入坑”退休老人刘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免费领取礼品的信息。该信息申明:绝不以任何形式收费,以某品牌行李箱做推广,添加微信即可免费领取一个行李箱。刘先生按照信息提示,添加了对方微信后被告知可以免费领取。随后他将自己的地址及电话给对方发过去。3天后,刘先生收到了一个货到付款的快递,快递员让他支付80元的邮费才能收取包裹。刘先生于是按照要求支付了80元邮费,打开包裹一看,商家发的却是一个与宣传完全不符且质量很差的箱子,连邮费也不值。感觉上当的他联系商家退款,信息发出去,对方不理睬。按照包裹上的电话打过去,却是一个空号。为此,感觉被骗的刘先生懊恼了好几天。

如今,很多微信朋友圈、各类微信群中,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以免费领礼品为诱饵的广告,很多老年人因为贪小便宜上了当,虽然他们损失的是“小钱”,但让人闹心的程度却不亚于被骗“大钱”,不少被骗的老年人,郁闷、懊恼至极。骗子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在朋友圈大肆行骗,导致很多老年人既失了钱财,也影响了心情。

有资料显示,2020年以来,腾讯110受理的“免费送礼品诈骗”举报达16900多起。针对这种微信朋友圈骗子横行的现状,除了发现被骗勇于举报,依靠相关部门对骗子进行打击外,广大老年人也要擦亮眼睛,屏蔽、切断骗局的来路,坚信“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做到不轻信,不转发,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微信行骗。

免费领红包不是福利是陷阱65岁的王大爷在同学群里看到了一个免费领红包的链接,好奇之下便点了进去。让他意外的是,打开后他发现并不是普通的微信红包页面,而是一个游戏界面,须通过不断下拉刷新页面来抢红包。单次抢到的红包越多、参与游戏次数越多,赚的钱也越多。他参与了几次游戏,共抢到了100多个红包,累计红包金额为30多元。他想试着提现,但试了几次,均无法直接提现到微信。页面提示他将链接分享到微信群后才能提现。于是他又将链接分享至自己所在的另一个微信群,但分享后又显示还要再分享3个微信群后才能提现。待他按要求将链接分享了3个微信群后,系统又显示要成功提现还要下载一款名为“某某商城”的应用。他下载后才发现,该应用为一款宣传语为“百万红包免费领,收益高达90%”的某贷款融资平台的广告链接。怀着好奇心咨询了客服,结果客服把他拉进了一个投资群,跟着群里人在这款应用里做投资,玩了一个月,在平台里投资了5万元,加上收益差不多8万,均不能提现。至此,王大爷才感觉自己受了骗。怀着悲愤的心情报了案,警方对他说,对方是境外的骗子,钱追回来的概率很小。

类似免费领红包的骗局,在微信朋友圈中普遍存在,虽然形式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老年人贪小便宜的人性弱点,以红包为诱饵,引诱老年人“入坑”。对这些骗局,老年朋友一定要仔细甄别。单个红包限额为200元,如果遇到超出限额的大额红包链接,不要点击。不明红包链接可能带有木马病毒,如果误点进去要求输入个人支付信息要立即中止操作。一般的真实红包点击领取后,资金将直接进入我们的电子账户,而假红包则会要求用户进一步操作。如果涉及需要填写个人资料或进行转发推广,甚至是要求进行下载相关程序才能提现的操作时,一定要中止操作,避免上当。

朋友圈的广告要当心今年6月,张女士在某微信群看到一条广告,广告说公司在给几家视频自媒体账号做网络推广,每天只要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转发15条指定的小视频截图给管理员,管理员就会以微信红包的形式每天以每条2元的单价结算费用。张女士想着自己退休在家有时间做,便联系了管理员,被管理员拉进群后,缴纳了400元押金成为该公司的推广员。当天,管理员转给她15个小视频让她转发,张女士全部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和所有群里,截图给管理员。到了晚上结算费用的时候,管理员直接退群,不但承诺的工资一分都没给,还被骗了400元。

类似这样的广告骗局还有很多,比如刷单做兼职、做任务赚手机流量、为短视频点赞等,此类骗局有较强的诱惑性,骗子利用受害人急于赚钱的心理,通过虚假成交转账截图,骗取受害人信任,实施诈骗。犯罪分子主要的作案载体是微信,嫌疑人和受害人彼此互不见面,而是以微信转账方式进行欺骗诱惑,等你发现上当后再去找他时,对方就会直接跑路。由于是微信操作,涉及金额不大,且很难找到嫌疑人,受害者很难维权。

《中老年社会心态与互联网生活》一书中提出,如果将被骗广泛定义为钱财、感情、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中老年人群体在互联网上上当受骗过的比例是67.3%。其中,喜欢养生保健类文章的中老年人当中有66.6%的人曾经在互联网受骗上当,并且在免费领红包、赠送手机流量、优惠团购打折商品方面,老年人被骗的比例超过50%。在这种态势下,面对潜藏在网络里形形色色的骗局,心思单纯、容易被诱导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无所适从。但不管怎样,老年人玩微信,遇事要留一个心眼,不轻信,不转账,不贪小便宜,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便可以避免入坑,保护好个人的隐私及钱袋。另外,在老年人提高警惕,避免“入坑”的同时,子女和家属可以对他们进行心理建设,加强跟他们的联系,教一些基本的辨别朋友圈骗局的常识和技巧,使他们具备防骗的“火眼金睛”,快乐地行走在朋友圈休闲娱乐,享受网络时代带来的科技福利。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9307.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台,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