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水越纯越好吗?

水越纯越好吗?

时间:2022-07-06 00:58:5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李雷 栏目:百科 阅读:18

水,作为生命之源,不管是对于动物还是植物都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天天饮水的我们,对水质的要求更高。不过现在我们常见的饮用水也是种类挺多的,而且对于每种水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看法,那么所有的水真的都一样吗?可能有的人会言之凿凿,有的人觉得有区别,却又说不上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就仔细聊聊水这个问题。

01,常见的饮用水

如今市场上,常见的饮用水包括自来水、天然水、纯净水、碱性天然矿泉水、酸性天然矿泉水等。

这些水,其实还是可以进行一定的分类的。

第一种是按照pH值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酸性水和碱性水。而什么样的水最合适呢?目前有不小争议,一般认为,人体饮用水的pH值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是科学的,水的pH值越接近血液的pH值越好[1]。

第二种,我们是按照是否含有矿物质来进行分类,于是就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不含有任何矿物质的,比如纯净水,通过各种过滤和渗透手段,最后将水中的离子彻底清除掉。

一类是含有矿物质元素的,比如自来水、天然水和矿泉水。

02,水中矿物质对人体有影响吗?

我们就单纯地从矿物质的角度来看,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会对摄入水的个体有影响吗?关于这个问题,估计不少人会比较好奇。

一部分人会知道矿物质元素本身是人体必须的成分,而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元素,自然会影响到健康问题了。另一部人则坚信一个观点,那就是水中的矿物质元素其实是可有可无的,毕竟浓度太低,因此我们主要的矿物质元素都是通过食物来补充的。

可以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这个问题,不只是普通人感兴趣,就是专业人士也比较好奇。

因此,他们就决定对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元素对身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比如下面这篇《5种饮水对发育期大鼠骨代谢、骨微结构及骨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就是这样一个例子[2]。

研究人员选择了市面上常见的自来水、天然水、纯净水、碱性天然矿泉水、酸性天然矿泉水来作为水的来源,然后以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大鼠来作为研究对象。接下来探讨饮用不同类型的水,是否对发育期的大鼠产生影响呢?

结果还真的发现存在了一定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是大鼠饮用不同类型的水后期骨骼力学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饮用不同的水,的确会对大鼠的骨骼相关参数产生影响。

典型的是纯净水的大鼠,其骨骼最大载荷(N)是最低的,最大应力(Mpa)表现出使用纯净水的大鼠,表现最差。

这就有意思了,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饮用水是否含有矿物质元素,的确是直接影响到了大鼠的骨骼力学参数。饮用纯水,在各项力学参数中基本垫底,而与之对应的是,饮用公认含水量高的大鼠,其力学参数总体上也是最好的。

这就佐证了一个科学事实,那就是,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资源,的确是可以影响到骨骼健康。

03,水里所有的元素都是有益的吗?

那么,问题来了,水里的所有元素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我们常见的矿物质元素是对人体多少有益的,比如钙就是大家公认的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不仅是常见的在骨骼发育中的基础作用,钙本身还是细胞调节的基本成分,缺乏了钙会导致细胞这种基础结构出现问题。

但是有些元素成分就不那么有益了,典型的就是重金属元素,这可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容易出现在体内并长期积累,如果严重的话会形成中毒的问题。

04,净水器的发展过程

正因为如此,目前对于水的处理过程,也是个比较头大的事情。而为了方便日常使用,现在不少家庭都配备了净水器,不过,这些净水器,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传统的净水器本着简单、净的原则,那就是,尽可能地降低水中的非水成分,于是,就主打“纯净”的理念,越“纯净”,卖得越贵。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净水器的发展过程:

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过滤了,比如曾经用活性炭作为过滤芯来过滤泥沙、铁锈之类的。而后来,随着现代膜技术的发展,可以开始过滤过滤较大尺径的微生物,再往后的净水器进一步过滤了较小尺径的病毒,而现在高档一些的净水器,则采用反渗透的方式,连金属离子都过滤掉。于是就得到了纯净的水。

然而,这样的水,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最好的水,就像开篇我们提到的,一些有益的矿物质元素是要保留的,而直接无差别过滤其实本身也是不大合理的。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选择性过滤净水器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事实上,作为生命之源,我们对于水的重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过犹不及,太过纯净的水,可能并不一定是想象的那么好。能够保留一定的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反而是最合适的。

[1]彭敏.饮用水的健康pH值[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36(04):41-43.

[2]徐安伟,曾惠,黄玉晶,谭瑶,郑传芬,王佳,舒为群.5种饮水对发育期大鼠骨代谢、骨微结构及骨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11):1075-1080.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29586.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李雷,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