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护发素真的是智商税?不知道这几点,难怪头发越掉越多!

护发素真的是智商税?不知道这几点,难怪头发越掉越多!

时间:2022-07-06 01:23:2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百科 阅读:29

本文专家:韩红钰,唐山市南湖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试问,谁不想拥有一头健康飘逸的长发。

然而现实是,很多人都背负着一种无言的痛——脱发。

护发素作为洗发必不可少的护发产品,有人说是智商税。

图片

护发素真的有用吗?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养护头发呢?

为什么头发动不动就油?

图片

影响人类毛发干枯、出油是由皮脂腺分泌油脂决定的。皮脂腺是一种产生脂质的重要器官,具有滋润肌肤、毛发,避免干涩的功效。

头皮皮脂腺开口在毛囊上部,生长周期中主要受雄激素水平影响。如果皮脂腺分泌正常,毛发就会柔顺,还能避免水分丢失。

皮脂腺的分泌因气候环境、种族、年龄、性别等原因而异。分泌过多可引起毛发油腻,若皮脂腺萎缩,产生皮脂少,则引起毛发干涩、头皮脱屑等。

图片

在16-35岁左右分泌最旺盛,夏天分泌会更多,头发容易油腻,秋冬季内分泌少,头发干燥。

过多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品也可加重分泌。雄激素水平的升高,以及皮脂腺体肥大也可引起腺体分泌增多。所以控制皮脂腺的分泌很关键。

为什么会脱发?

图片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头发并不是同时生长或脱落,所有头发大约80%处于生长期,每天脱落70-100根都是正常的,同时也有同等量的毛发再生。

生长期的毛发并不轻易脱落,毛囊进入休止期时,毛球逐渐萎缩,头发也就处于易脱状态,梳发时拉拽、洗发用劲过大均可导致脱发,随着年龄增大,机体功能下降,毛囊逐渐萎缩,引起脱发。

图片

脱发在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

生理性脱发又叫休止期脱发。如大的精神刺激能使毛囊由生长期进入休止期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毛发大量脱落。当精神压力逐步减轻时,休止期的毛囊会再进入生长期。高热、营养不良、失血过多、休克、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均可引起休止期脱发,通常去除相关因素后两个月会恢复。

产后脱发属于休止期脱发,一般发生在产后1-4个月,持续脱发时间一般不会超过6个月,个别产妇会超过一年。

图片

另外脱发有些是病态的,也就是病理性脱发。比如常见的“鬼剃头”,突然之间一片头发就脱落了,这种脱发医学上叫做斑秃,是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

过去我们常说的脂溢性脱发,现在称为雄激素性脱发,发生的大部分原因和遗传有关,男女均可患病。主要是雄激素分泌比较旺盛,引起头皮皮脂腺活跃,油脂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脱发。

肿瘤病人大量脱发属于生长期脱发,多由应用药物引起。多种药物亦可引起脱发。另外还有一些风湿免疫、内分泌、感染方面的疾病会引起脱发。

护发素是智商税吗?

图片

在日常洗发过程中护发素是很常用的,那么护发素到底能不能护发呢,是智商税?还是真有用呢?

首先,看看护发素的主体成分,由各种表面活性剂、油脂、阳离子调理剂、其他活性成分组成。可以吸附在头发上减少静电的聚集,避免头发漂浮;添加了调理剂和螯合剂使头发柔顺富有光泽、易于梳理,使由于烫染及其他原因损伤的头发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图片

护发素更适用于哪些人群?那肯定是长发飘飘的人了,尤其是经常烫染使发质受损,或者是发质干枯容易打结的人,建议用护发素来修复、滋润头发。对于短发或发质较好的人来说,是否使用护发素就无所谓了。

如何使用护发素呢?

洗发后轻轻擦干,均匀涂抹在发梢,尤其是干燥、分叉受损的头发,避免涂在头发根部,发根处的油脂分泌多,不需要额外护理。

涂好护发素后在头发上保留2-3分钟,可以让护发素更好的发挥作用。对于干燥、打结、不易整理的头发,在洗头之前使用护发素,使用护发素一定要清洗干净。

如何保养头发?

图片

乌黑靓丽的长发谁不想拥有,该如何做好日常的洗护保养呢?坚持以下几个小妙招让你的头发健康飘逸。

1、洗发

挑选适合自身发质的洗发水、护发素,掌握好洗发频率,头发干燥,控制在3天一洗、油性的每天一洗、中性发质隔天一洗。对待头发要温柔,软毛巾擦拭,电吹风对头发有一定伤害,尽量少用。

图片

2、坚持梳头

木质或骨质梳子可以减少静电,经常梳理让头发柔顺光滑,保持头发清洁,增加头皮血液循环。

3、头皮按摩

双手十指指尖轻轻敲击头皮,3分钟即可,每日数次,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减少脱发。

4、减少烫染,勤修剪发梢

烫发控制在一年最多两次,发质差时,就需要以养护为主了,剪发最好一个月一次,勤剪发可刺激头发生长。

图片

5、饮食

忌辛辣刺激、甜、油腻的食物,饮食要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 B、C 的食物可改善发质、促进营养吸收和生长。

头发的保养需要好的方法,也需要良好的习惯,美丽容颜,从头开始。

图片

本文有科普中国水印的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080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