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端午节 |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端午节 |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时间:2022-07-06 01:43:3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科协 栏目:百科 阅读:56

粽角尖尖,艾叶青青

又是一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到了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重午节

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

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

叫法最多的节日

今天

我们对端午节怀有别样情愫

不仅因为它充盈着家国情

还因为它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古时,民间认为“端午到,五毒醒”。

“五毒”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因此端午节的主要民俗都有驱除灾害,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为避“五毒”,人们要插蒲艾、兰汤沐浴等,做好卫生。

端午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说法,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与夏季时令相关

有学者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这一天逐渐形成了今天富有文化内涵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特色习俗

或多或少

藏着古人对于平安的追求

也浓缩了人们遵从自然律令

趋吉避害的生活智慧

吃粽子

端午日,人们最钟情的美味是粽子,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托人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戴香囊

戴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为了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通九窍、防瘟病。

老年人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和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香囊,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香囊,青年人则是一般佩戴着恋人早早做好的精致香囊。

采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饮雄黄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成为流传甚广的雄黄酒。同时,人们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但雄黄属有毒类中药,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专家建议用黄酒和五加酒代替。

黄酒属温性,生饮可治疗天热引起的厌食、烦躁,热饮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

赛龙舟

屈原含恨投江,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这就是龙舟竞渡的起源,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赛龙舟不仅有趣好玩,而且锻炼身体的效果非常好,对久坐族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等问题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端”有开头、初始之意

愿你尽享端午假期的悠闲轻松

在假日后抖擞精神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综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生命时报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157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科协,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