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 > 生长激素并非长高神器,滥用危害多

生长激素并非长高神器,滥用危害多

时间:2022-07-06 10:09:5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 栏目:健康 阅读:72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个挺拔的身高,一旦发现孩子比同龄人长得稍矮些,就想通过各种途径快速增高。因此,传说中的长高神器—生长激素,就成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那么,生长激素到底是什么?它真能让所有孩子都长高么?下面,就让小姗药师为您答疑解惑。

一、生长激素是什么?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刺激骨和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同时调理蛋白质、糖及脂肪的代谢,从而促进骨骼、肌肉以及器官的生长发育,拔高孩子的身高[1]。一旦生长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则会导致生长迟缓、性器官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性不足、低血糖等后果。

人们常说的“增高针”,实际上指的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其结构与人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完全相同,具有同等作用。国内可供选择的生长激素主要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短效又可分为注射液、冻干粉针剂(表1)。国内唯一的长效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将人生长激素与亲水性的高分子聚乙二醇偶联,提高生长激素的稳定性,降低肾脏清除率,延长药物半衰期,从而实现长效的治疗效果。短效生长激素每晚睡前30min皮下注射,长效生长激素每周固定时间注射1次。

生长激素类药物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注射,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定,需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并进行身高、体重、性发育情况、骨龄、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测定[2]。

二、长得矮都可以用生长激素增高么?

有些家长听说打生长激素可以增高,就迫不及待地想注射生长激素让孩子长高。“15个月打掉半辆特斯拉”“花48万元孩子长高1厘米”等新闻屡见不鲜。生长激素的确可以治疗导致身材矮小的某些疾病,那么长得矮的孩子是不是都可以打生长激素来增高呢?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通过打生长激素来提高身高。生长激素不是孩子的增高神药。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非常少,绝大多数的孩子只需要均衡膳食、多补充优质蛋白质、科学有效地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乐观的心态就能长高,并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

一般来说,同时满足以下四点的孩子,才有可能需要注射生长激素类药物治疗:

1.生长发育迟缓。①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3]。②3岁以下儿童的年生长速率<7厘米/年,3岁-青春期前<5厘米/年,青春期<6厘米/年[2]。0-18岁健康儿童身高的百分位数标准值见表2。

2.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3]。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该在±1岁之间。

3.生长激素缺乏。两项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均<10μg/L,方能诊断生长激素缺乏。任何一种激发试验都有假阳性率,因此需要选择两种作用方式不同的药物进行试验。常用的激发药物有胰岛素、精氨酸、可乐定、左旋多巴、吡啶斯的明等;

4.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低于正常。

此外,生长激素的应用还需满足很多指征,如身材匀称,以排除基因导致的侏儒症;智力发育正常,以排除呆小症。还要完善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

注:①表格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②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4];③3岁以前为身长。

三、生长激素滥用危害多

国内儿科常见的可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内分泌遗传病主要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和Noonan综合征,共六种[2]。随意扩大生长激素的应用范围,过度治疗,不仅不能让孩子长高,还会带来诸多健康隐患。滥用生长激素会导致孩子骨骼早熟、骨骺线提前闭合,反而无法达到本来应有的身高水平。此外,生长激素滥用还可能导致良性颅高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糖代谢异常、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手脚变大、色素痣、注射部位红肿和皮疹等不良反应[2]。

综上所述,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身高,明白生长激素不是长高的万能药,即使是有需要的孩子,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评估后,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应用生长激素治疗期间,还要定期去儿科内分泌门诊复查,评估治疗效果,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逊朱尚权. 生长激素的结构与功能[J].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9(01):6-9.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 2013(06):426-432.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08(06):428-430.

[4] 李辉, 季成叶, 宗心南, 张亚钦.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J]. 中华儿科杂志, 2009(07):487-492.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292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