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为我国航天事业圆梦的“常胜将军”(上)
时间:2022-07-06 12:29:5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蝌蚪五线谱 栏目:军事 阅读:84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遨游太空的首位中国人杨利伟安全走出舱门。“神舟五号”上天,不但让中国实现了千年飞天梦,也再次向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从此,我国成为苏、美两国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神舟五号”成功升空视频(来源:优酷)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演播室里,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神舟五号”凝聚着他16年的心血。虽然他参与或主持的多种新型导弹、火箭或飞船首发都无一失败,被媒体称为“常胜将军”,但只有他知道,包括“神舟五号”升空在内的每一次成功,背后都写满鲜为人知的辛酸。成功从来都不易,航天研究尤是。
这位为中国航天事业圆了一次又一次梦想的老人叫王永志,时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鲜为人知的是,王永志最初的梦想,其实是当生物学家。
“我要保家卫国,我要学飞机制造!”
1950年夏,受朝鲜战争的影响,沈阳东北实验中学(现辽宁省实验中学)迁至沈阳北陵机场附近。从此,不断响起的空袭警报声,打破了校园宁静的学习生活。
高二学生王永志内心也开始不平静。因为他发现,国家不稳定,自己当生物学家的梦想就难以实现。
王永志想当生物学家,主要原因是出生在辽宁昌图县贫苦农民家庭的他,儿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庄稼丰收,一家人吃饱饭。他在家排行老四,8岁那年大哥瞒着父亲偷偷送他到村小报名读书。想到家里太穷,少年王永志让父亲准备一把高粱米当做自己的午餐,其它什么都不要。质朴的父亲感动了,从此支持儿子上学。
8年抗战胜利,昌图县昌北中学免费招收贫寒子弟入学,王永志得以继续学业。由于成绩优异,他1949年初中毕业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免试保送到东北实验中学读高中。那一年,他17岁。
王永志从小对农作物很感兴趣。他着迷于生物老师所讲的米丘林学说和摩根遗传理论,希望以后当一个生物学家,解决农民的粮食问题。他幻想着有一天,水稻、小麦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农民操作机器愉快收割。与他同时代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一个人,叫袁隆平。他们出发点相同,最后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生物学家的梦还没实现,朝鲜战争爆发了。北迁的东北实验中学上空出现了苏制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捷报频传,志愿军空军英雄王海、张积慧击落美军王牌驾驶员的事迹传遍校园,王永志也深受鼓舞。
青年时期的王永志(来源:航天集团网)
“我要保家卫国,我要学飞机制造!”班主任问学生们的理想,王永志郑重回答道。高中毕业时,他一改初衷,毅然报考了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做出了影响一生的选择。
“(他)大胆进行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
1961年,王永志留学苏联回来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后任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主任、研究院院长等职。那一年,他不满30岁,年轻的王永志思路开阔,喜欢逆向思维。他在航天领域的首次精彩亮相,源于近程导弹的设计工作。
1964年6月下旬,他首次走进位于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枚近程导弹“东风二号”的发射任务。由于当时天气格外炎热,推进剂温度升高汽化严重,最终造成推力不够,导弹打不到预定落点。
按照顺向思维,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推进剂。可是导弹的燃料储备箱容量有限,根本加不进去。研究人员为此开会讨论,争论异常热烈。
东风二号导弹(来源:www.cae.cn)
“我有解决的办法,”佩带着中尉军衔的王永志站起来提议,“既然加不进燃料,我们何不卸掉600公斤‘死重’燃料,按反向思维是可以命中目标的。”
会议一下安静下来,继而发出反对之声。
“已加注的导弹如不及时发射就会变成废物一堆。这事不能拖。”会后,王永志再三思量,鼓起勇气,找到近程导弹发射技术总指挥钱学森。王永志讲,导弹燃料减少后,推进剂的温度降低,密度变大,从而使“发动机的节流特性”发生变化,这样更利于命中目标。钱学森眼睛一亮,立马找来总设计师,交待照办。果然,导弹卸掉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连续三发都成功了。
王永志的建议得到钱学森认可(来源:优酷视频)
若干年后,国防部相关领导看望钱学森。钱老提起关于王永志首次给近程导弹发射提建议之事时,自豪地说:“(王永志)年轻时就崭露头角,大胆进行逆向思维,与别人不一样!”
“这个导弹发射后,毛主席可以安心睡觉啰!”
近程导弹的成功发射,只是证明中国人有发射导弹的能力,而真正敢于向欧美大国叫板,还得靠射程在3000公里以外的远程导弹。鉴于此,有人也把远程导弹叫做“战略导弹”。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导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一次工作会议上,负责国防部的叶剑英元帅说,没有战略导弹,毛主席都睡不好觉。会后,中央重组导弹研究团队,王永志被任命为远程导弹副总设计师,协助总设计师屠守锷抓技术工作。
为了让远程导弹早日试飞,王永志夜以继日地进行技术研究。他主要负责各分系统的技术协调和参数的匹配、总体参数的设定及拟制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方案等工作。经过反复测算,他提出一种全弹试车的方案。总指挥钱学森收到方案后,对当年那位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再次大力支持。他当即拍板同意,并批示加快研制进度。
1971年7月1日,科技人员花多年心血研制出了首枚远程导弹。可是,导弹试飞前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原来,此导弹测试次数过多,部分零件已老化,试飞有风险。试飞成败关系国家荣誉,所以很多人建议暂缓试飞。
王永志从国家利益和大局方面出发,认为研制一枚远程导弹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试飞本就是为了检验技术问题,顾虑太多不利于尖端科学的研究。在屠守锷的支持下,王永志专程向中央专委汇报试飞的相关情况,周恩来总理同意并指示按原计划进行。
当年9月10日,我国第一枚远程导弹如期试飞,基本获得成功。喜报传来,钱学森给在家工作的王永志捎了句话:“这个导弹发射后,毛主席可以睡个安心觉啰!”
2005年,王永志夫妇探望恩师钱学森(来源:新华网)
首飞虽然成功,但由于文革原因,远程导弹研制被搁置,直到“四人帮”倒台后才再次提上日程。1980年5月8日,屠守锷、王永志等科学家付出许多心血的“神剑”号远程导弹在西北戈壁发射基地扶摇直上,溅落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试验终于圆满成功。王永志为中国的导弹事业成功圆梦。
导弹之外,王永志还主持设计了哪些航天器?欲知后事,且听下集分解。
【主要参考资料】
1. 文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的故事》,中国航天集团网。
2. 文章《航天队伍的杰出代表——王永志》,《少年科技》2003年第2期。
3. 图书《飞天的历程》,内蒙古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338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蝌蚪五线谱,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西藏军区,硬核“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