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永远25岁的战地记者“小方”
时间:2022-07-06 12:44:3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军事 阅读:79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
这之后的第三天
一位青年骑着自行车
不惧炮火,来到卢沟桥一带
用笔和相机记录下
中国士兵英勇抗战的事迹
他就是被称为七七事变
报道第一人的战地记者
——方大曾(笔名“小方”)
△青年时期的方大曾。
第一时间上前线
用笔和相机记录历史
1937年7月10日一早
方大曾匆匆与家人告别
骑上自行车朝着卢沟桥的方向奔去
他想要用他的镜头
来捕捉中国军人是如何对抗日本的
当时,方大曾
是“中外新闻学社”的摄影记者
自己采访拍摄并向报刊杂志投稿
方大曾在前线采写的战地通讯
《卢沟桥抗战记》
发表在1937年8月1日出版的
《世界知识》杂志上
通讯约七千字文章对于战斗场景的描述细致入微
“一个伤兵告诉我:他冲到日军的战壕里,把一个敌人用刺刀扎死,没有把刀拔出来的时候,旁边的一个敌人把他左背刺伤。他就放弃了枪,右手从背上拔出大刀,立刻把刺他的那个敌人斩去半个头,并且接连着还杀伤两个敌人。这时他腹部又受了另外一刺刀,他觉得够本了,就跳出敌人的战壕跑回来。”
通过方大曾的镜头
人们也更直观地看到了
参战将士们不屈的精气神
△方大曾拍摄的组图之一。一名士兵站在卢沟桥上,脚下是卢沟桥,背后是钢枪。
其间,方大曾还以《卫国捐躯》
《日军炮火下之宛平城》等为题
进行了系列专题摄影报道
那么,这位将战争真相
告诉世界的记者
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对危险不屑一顾
反而觉得“收获不小!”
1912年,方大曾出生于一个外交官家庭
读小学时
母亲用7块大洋给他买了架相机
从此,相机就成了他
形影不离、患难与共的伙伴
方大曾的妹妹方澄敏
在回忆文章里曾这样描述:
“我的哥哥小方是个英俊的青年。他身材高大,脸色红润,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露出纯正无邪的光芒……对于‘小方’这个称呼,他说,‘方者,刚正不阿也,小则含有谦逊之意,正是为人处世之道,我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于国于民有用的人。’”
1937年7月下旬
方大曾一直在
长辛店、良乡和保定一带迂回
为了更真实地报道抗战
他总是不断地向炮火靠近
同时期的战地记者陆诒
在1979年写的
《怀念抗战初期牺牲的小方》一文中
回忆了两人第一次碰面时的场景:
“走回长辛店的路上,小方为一个年仅16岁的士兵照相,他身上背着自己的步枪和大刀,手执日本军官的指挥刀、望远镜之类的战利品,笑嘻嘻地凯旋。这时,一颗炮弹正在附近爆炸,小方不屑一顾地对我说‘今天收获不小!’”
随着战事的继续,北平陷落
无家可归的方大曾为了能继续报道
寻求当时在《大公报》任职的
著名记者范长江的帮助
范长江在《忆小方》中写道:
“他从北方来信说‘我的家在北平陷落了。我还有许多摄影材料工具拿不出来,我现在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我想找一家报馆做战地记者,请你为我代找一个岗位。’那时上海《大公报》正需要人,就请他担任平汉线工作。”
此后,方大曾便以
《大公报》战地记者的身份
活动在抗战前线
1937年9月30日
方大曾的最后一篇报道
《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在《大公报》发表
自此,人们再也没收到方大曾的只言片语
也再没有人见过他……
那一年,方大曾只有25岁
△青年时期的方大曾。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
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
这是战地记者永远的格言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综合新华每日电讯
监制/李浙 主编/王烁编辑/杜显翰 校对/高少卓©央视新闻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4517.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