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 > “精导”大片放映室(十) 看《狼嚎》,说声呐与“人型声呐”

“精导”大片放映室(十) 看《狼嚎》,说声呐与“人型声呐”

时间:2022-07-06 13:00:56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国防电子信息 栏目:军事 阅读:153

美国主旋律战争电影已经看了很多,可能大家也会好奇,生性浪漫的法国人要拍一部主旋律的战争电影会是个什么拍法?那这次我们就来看看这部被影迷称为法国版“战狼”的电影《狼嚎》,会整出些什么花样?

电影主角是法国核潜艇上的一位声呐兵,他有一种天赋,可以“听声辩位”,就仿佛是“人形声呐”,可以在复杂的海底环境辨认出各种声音,而电影的情节也主要围绕他的这种天赋展开。电影名字“狼嚎”之意,指的是主动声呐的声音与狼的嚎叫相似,暗示了黑暗森林复杂神秘的生存法则,我们也可以通过这部电影看到战争残酷性。

《狼嚎》电影海报

《狼嚎》于2019年2月20日上映,影片中有不少的潜艇、鱼雷、深水炸弹、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反潜飞机、声呐等武器装备的内容与画面。有影迷和军迷就说,这像是在科普潜艇战。而我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将重点说说影片中出镜率最高的部分,也就是声呐与声呐兵的部分。(有趣的是,《狼嚎》获得了2020年第4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音效奖,这也证明这部影片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法国“阿戈斯塔”90B型柴电潜艇内部(资料图片)

声呐,属于潜艇的预警探测与侦察情报系统中的一员,用于对水面舰艇、潜艇和其它水中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定位、导航和水声通信等。

最早的声呐,跟画蛋、画蒙娜丽莎的达•芬奇有关,他记述了一种用两端开口的长管插入水中听测远处航船的方法,后人将这种空气管称为“芬奇管”。

回到潜艇声呐,种类不少,有警戒声呐、探雷声呐、识别声呐、被动测距声呐、测冰仪、环境噪声记录分析仪、声速测量仪、声线轨迹仪等,各司其职。其基阵安装在艇艏、舷侧,采用拖曳等方式,艇内各声呐之间可数据传输。现代潜艇大多将之形成综合声呐系统,实行集中显示与操纵。电影《狼嚎》里的声呐兵就是专门操作这些设备的作战人员。

一种拖曳式声呐(资料图片)

在水下探测、识别目标,是以听为主,而不是看。我们知道,人类依靠眼睛对光线的视觉来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和位置,雷达用电磁波测定空中和陆地的物体。而在水下,就截然不同了。

对于任何频段的雷达波,水下100米是其难以达到的极限探测距离。光波通常也只有几十米传播距离。因为海水对光波、无线电波等电磁波有很高的吸收作用,都展现出短路特性。

但声音在水里的传播速度达到1500米/秒左右,比在空气中快得多,接近空气中声速的5倍。这就是为什么水下的海洋动物及水下机器都用听觉或依靠声波来辨别远方目标的原因。

电影中听力超凡的声呐兵

电影《狼嚎》里被比喻为“金耳朵”或“顺风耳”的声呐兵尚特雷,其听力超出一般人是毋庸置疑的,以及现代潜艇上的先进设备加持,使得他就像“人型声呐”,能力超凡。舰长常常在关键时刻依据他的判断下达命令。

不过,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就是从他的误判开始的。在叙利亚靠近地中海的一座营地,一支法国突击小分队正在实施救援任务。附近海域潜伏的法国潜艇准备接应,声呐兵搜索到一个陌生信号,他以为这是生病的抹香鲸,而其实是一艘俄国核潜艇。不过,它早已退役,声呐兵手头没有它的信号历史资料,才以为它只是一条病恹恹的“大鱼”。恐怖分子买到这艘退役核潜艇之后,将它作为核威慑工具,企图挑起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电影情节由此开始更加曲折,对核攻击的误判导致的核反击,总统令的无法收回,以及法国潜艇为阻止核反击的自毁行为,仿佛就是一场核战争的预演。

电影中屏显“布拉瓦”核导弹正飞向法国本土

顺便简单说一下电影里发起核攻击的R-30导弹。在现实中,R-30导弹,即“布拉瓦”导弹,又号“圆锤”,在“白杨”M(SS-27)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是俄罗斯新一代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作为俄罗斯新一代“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12月23日“布拉瓦”导弹发射成功(资料图片)

“布拉瓦”导弹可携带6-10个核弹头,弹头采用先进的突防技术,能有效突破北约现有的反导系统。正因为其核战略威慑力,这部电影才有法国人在面临核攻击时拼死一搏的迎面反击,才会让恐怖分子利用战略威慑的恐怖,让法国海军一时落入圈套。

电影中为了避免法俄冲突牺牲了一艘潜艇

直到今天,一战二战的阴影依然没有散去,担心核攻击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国际社会的一块心病。这种恐惧感也强烈地反应在电影里。《狼嚎》里法国人说了:这是个阴谋,恐怖分子想利用核威慑挑起地区冲突,但是我们没上当,即使我们牺牲了自己的潜艇和海军士兵也要阻止这一场恐怖袭击。这一番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确实是有法国“战狼”那个意思了,不得不说法国拍主旋律影片那也是有模有样的。(作者:彭韵潼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562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国防电子信息,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