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突破10秒大关,中国人用了将近一百年

突破10秒大关,中国人用了将近一百年

时间:2022-07-06 13:08:3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人物 阅读:81

本 文 约 657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min

昨天,2020东京奥运会闭幕,在闭幕式中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是田径运动员苏炳添。这在很多人意料之中,毕竟,他刚刚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创造了新的历史——8月1日晚,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在半决赛和决赛中均突破10秒大关。

上一个在奥运会上最接近突破10秒大关的中国人,已经不在人世。

他叫刘长春,在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获得了11.1的成绩。

为了这1.1秒的突破,中国人花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

刘长春与苏炳添,跨越89年的传承。来源/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大连的“兔子腿儿”

1909年,刘长春出生在大连市小平岛河口村。

因为家境清寒,他的父亲15岁当学徒做鞋,出徒后到大连城里工作,他和母亲则留在农村生活。

从小,刘长春就是个喜欢漫山遍野跑的“野孩子”,练出了一副强健的体格。

刘长春10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把他接到城里一起生活,送他去学堂读书。他家在大连火车站一带,离学校有10里地,刘长春坐不起公共交通工具,只能跑步上下学。每天20里的路程,全凭自己的一双脚跑下来。

这是名副其实的“一双脚”,因为他为了省鞋,基本上是光着脚跑。

经年累月,他的跑步速度已经超出常人。

小学四年级时,他代表学校参加大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跑出了百米11秒8的战绩。小学毕业后,他的百米成绩达到了11秒。就这样,他在大连成了有名的跑得快,得了个外号叫“兔子腿儿”。

刘长春。来源/网络

尽管刘长春已经名满大连,但是他家的日子依然紧巴巴的,他读了一年中学便被迫退学,之后匆匆结婚,生了一个孩子。

不出意外,他的人生将同许多人一样,纵使时代风云变幻,终究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而精打细算的生活。

但命运就是这样,转机不知在哪一天就发生了。

1927年10月,东北大学足球队到大连比赛,有人向队长推荐刘长春。足球队长见到他,了解了他曾经的成绩,就向当时的领队张学铭报告。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张学铭的哥哥正是张学良,当时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本人也非常重视体育,他当时邀请了国内许多著名的体育学教授加入东北大学体育系,比如郝更生、宋君复等。

爱才心切的张学铭发现了刘长春,刘长春也乐于到东北大学继续深造。幸福来得太突然,刘长春欣喜若狂。只不过,他可能没想到,自己的妻子只是希望他老老实实的找份工作养家糊口。没办法,刘长春不得不对妻子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是去外地找工作赚钱。妻子很支持他,给他做了新衣服新鞋。

就这样,1928年,刘长春来到了东北大学。

张学良的支持相助

东北大学体育系的老师们,发现刘长春的确是短跑的好苗子,倾注了很多心血。在科学训练的帮助下,刘长春的跑步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928年暑假,东北大学田径队到哈尔滨集训,在集训过程中,刘长春参加了一个小型的中苏4×400米田径赛。

以往,哈尔滨的运动队和苏联人比赛都是输。刘长春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历史。接力赛中,刘长春是最后一棒,也正是在他这一棒,哈尔滨队实现了反超逆转,在最后冲刺时落下苏联人50米。

刘长春(右二)在华北运动会与队友的合影留念。来源/网络

他的逆袭振奋了整个哈尔滨。面对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内忧外患,政府、民众对于体育都格外看重。自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来,人们意识到体格强健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因而提倡体育精神,将个体训练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刘长春的胜利太符合这样一种精神了。从此,他的命运便这样和家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1929年春天,张学良举办了第14届华北运动会,刘长春参加了以东北大学为主力的辽宁队,夺得了100米、200米和400米三项冠军。张学良在祝贺他的同时,也嘱咐他:“你不仅要在国内扬名,还要敢于和洋人抗衡。”

后来,张学良听到消息,参加第9届奥运会的日本和德国运动员会经过中国,他决定把他们都邀请来东北大学比赛,让中国运动员开阔眼界。为了举办比赛,他出资26万大洋修建了一个当时亚洲一流的运动场,就是今天沈阳体育学院里的“汉卿体育场”。

今天的汉卿体育场。来源/腾讯视频截图

1929年10月,一场小型的国际比赛“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开幕。冠军奖品是德国特制的刻有张学良头像的怀表。最终,德国人包揽了第一名,刘长春获得了100米、200米第二名。虽然未能夺冠,但他依然创造了历史——中国人战胜了日本人,刘长春从此获得“远东短跑之王”的称号。

张学良非常高兴,当场决定:以后每个月给刘长春提供30大洋的生活补贴。这下,刘长春也算是给误以为他在打工的妻子一个交代了。

张学良(中)与刘长春(左二)和教练宋君复(左一)合影。来源/网络

日本人盯上刘长春

张学良对刘长春的厚爱还不止于此,他还聘请德国田径名将、5000米长跑世界纪录保持者步起为东北大学体育系教练,专门培训刘长春。这时候的张学良已经意识到,这个“兔子腿儿”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让饱受屈辱的中国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

张学良给步起的待遇也非常优厚:月薪800大洋,配备一辆专车、一辆马车、一个司机、两个车夫,提供一幢小楼,还把步起的未婚妻从德国接到中国来。

在步起的指导下,刘长春进步很快,他原来是“踏步式”跑步,现在学会了更加先进的“摆动式”跑步。他的起跑技术原本也不好,百米起跑是不能发令枪一响就挺胸抬头向前跑的,必须是借着起跑那个蹬力,身体按一定的角度向前冲。为了改变他原来挺胸的时机,步起准备了一根竹竿,摆成一定的角度,压着刘长春,告诉他跑到什么程度才能完全挺胸抬头。

跑步。来源/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剧照

1930年,第4届全国运动会在杭州举办。刘长春连夺100米、200米和400米三项冠军,震动全国,杭州当局甚至特地将一条通向田径场的道路命名为“长春路”。

不得不说,张学良的这笔钱花得非常值。

但就在刘长春的成绩突飞猛进时,中国的国家命运却在极速下坠。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整个东北。

张学良仓皇逃进关内,东北百姓沦为亡国奴。

国难当头,刘长春配合步起教练,利用涉外法权,把东北大学数十名女学生转移到沈阳的教会医院保护起来。不久,步起教练被迫离开中国,回到德国。

日本人早就注意到这个“飞人”,想把他据为己有,为伪满洲国效力。当时,伪满洲国并不被国际社会承认,日本企图从体育方面打开缺口,让伪满洲国混进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活动,获得国际社会承认,以达到其分裂中国的罪恶目的。

刘长春回到大连的第二天,宪兵队就找上门来:“希望刘先生到我们办公室里去坐坐。”

刘长春去后,日本官员说:“刘先生,您这次回来一切都好吗?您主要回来干什么啊?”

刘长春说:“这次回来主要是探亲,之后还要到北平去。”

日本官员说:“希望刘先生好好在大连,不要到处乱走,我们可能随时都要找你。”

刘长春回到家后,发现家门口已经有很多密探,得想办法逃走。恰好第二天下午,有个同学来找刘长春,刘长春趁机和他换了衣服,还嘱咐同学在灯光下窗户前来回走,这才逃了出来。

中国决定参加奥运会

日本人没有轻易放过刘长春。既然得不到刘长春,就想方设法毁掉他,毁不掉他的肉体,也要毁掉他的声名。

1932年5月21日,大连《泰东日报》登出:“世界运动会,新国家派选手参加。”

这个“世界运动会”,就是奥运会,“新国家”,就是伪满洲国的自称。5月30日,这份报纸再次刊载消息:“‘满洲国’已决定派刘长春参加‘世界运动会’。”同时参加的,还有另外一名800米运动员于希渭。

一夜之间,刘长春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为了自证清白,刘长春先在北平的《体育周报》上发表声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马牛!!!”之后又对天津《大公报》发出声明:“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绝不代表伪满州国出席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刘长春登报自证清白。来源/网络

刘长春洗脱了恶名,也启发了中国很多体育界的爱国人士:为什么中国不派人去?很多人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建议。但当时的回复是:考虑经济拮据,运动员幼稚,不参加此次奥运会,派驻举办国附近国家的大使前往观摩。

曾经,中国男足也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但蒋介石因为无力承担十几人远赴美国的经费而拒绝。毕竟,国民政府的经济真的捉襟见肘。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前线的中央军在抱怨“粮弹缺乏,已到断炊地步”,蒋介石只有恳求财政部长宋子文设法筹款。宋子文最后去找上海的银行团,才勉强凑了一点钱救急。

十几人的球队经费出不起,那么支持一两个人的经费总该有吧?

什么是奥运精神,除了更高、更快、更强,就是“重在参与”。哪怕只有一个人去参加奥运会,也总比没有人去强。

这时,民间爱国人士自发行动起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总干事王正廷、董事张伯苓认为,我们一定要派人去参加奥运会。东北大学体育系教授郝更生亲自找王正廷、张伯苓说:“不行,我们一定要派运动员。就是刘长春、于希渭。”

当时距离奥运会开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王正廷决定:不再召开全国体协总会讨论,先由他本人决定,之后再补开大会;经费由郝更生去募捐。

郝更生向刘长春的“老东家”张学良求助,张学良听后非常振奋,“决定捐赠8000银元特派应届毕业生刘长春和于希渭为运动员,宋君复教授为教练,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刘长春同学此次参赛为有史以来第一次,意义无穷。”

单刀赴会

此时,正在大连的于希渭始终受日寇严密监视,甚至公开阻拦,最终未能成行。四万万人的大国,最终只有一个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刘长春的出征更显悲壮。上海一家晚报刊登了一幅画——《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挺立船头,手持单刀,准备单刀赴会。

民众对刘长春的欢迎越热烈,刘长春肩负的期望就越沉重。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来源/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剧照

“关羽“在海上漂了21天,他每天坚持记日记,记录了邮轮上中国人是如何遭受洋人的鄙视、冷眼;自己如何吃不惯西点;以及遭受了剧烈的晕船呕吐,训练常常无法进行。

7月29日,刘长春到达洛杉矶,在码头收到了美国华侨的热烈欢迎,他们挥舞着彩旗,高喊:“中国人来了”。下船后,刘长春一走出码头,就被请进插有中美两国国旗的大轿车,由美国警察驾摩托车护送,车队足有二三百米之长。汽车开到一个中华商会大楼里,当地华人送给他一个特制的金盾,取典“桃园三结义”。

宋君复(右)与刘长春(中)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时合影。来源/网络

7月30日下午,第十届奥运会开幕式在洛杉矶体育场举行,刘长春作为惟一的中国运动员,打着国旗走在前面,后面是沈嗣良,再后面就是为了壮声势临时拼凑的四人队伍,除了教练宋君复外,还有留美学生刘雪松,旅美教授申国权和美籍人士、上海西青体育主任托平。

开幕式上的中国代表团。来源/网络

多年以后,刘长春还记得当年的感慨,什么时候中国能派一支强大的队伍参加奥运会,那样运动员的胆子也能大些。

在船上漂了3个星期,刘长春的体力早已大受影响,再加上因为没有时间进行恢复和适应性训练,他最终没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在100米预赛上,发令枪一响,刘长春便冲在最前面,前面60米一路领先,但由于体力不支,他在70米被人追平,80米被人超过,终点时排列第五名,成绩是11.1秒。

这一小组的第一名成绩是10秒09,而刘长春在国内曾跑过10秒07的成绩。

8月2日,他又参加200米预赛,成绩为22.1秒,名列小组第六。而原定参加的400米跑,则因体力不支而放弃。

比赛的结果不理想,刘长春的心情很苦闷,觉得自己辜负了全国同胞的嘱托。好在,这次比赛也激发了他的斗志,他觉得自己还应该好好锻炼,争取更好的成绩。

刘长春预赛被淘汰,但主办方还是邀请他参加冠军聚餐会,以表示对这个一人代表国家参赛的运动员的重视。他和宋君复还受邀参加了当地举办的一场世界青年辩论大会,并由宋君复在会场上用英文演讲,向大家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得到了在场各国青年的同情和支持。

刘长春曾回忆,他们的演讲发表后,与会的日本代表就灰溜溜地离开了会场。

1932年8月下旬,刘长春坐船回国,结束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之旅。他没有获得奖牌,但他显示了中国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不甘人后的大国情怀。

苏炳添“向科学训练要成绩”

刘长春晚年有两个心愿: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让中国的国旗、国歌通过奥林匹克的运动场传向全世界;二是中国有朝一日能举办奥运会。

一个人的奥运会,实在太孤单了。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刘长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而他未能跑进10秒的遗憾,也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由苏炳添实现。

从刘长春到苏炳添,为什么中国人花了将近100年才突破10秒大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不是没有短跑的好苗子,但大多昙花一现。而世界短跑纪录的保持者,从来没有亚洲人的身影。是因为我们先天不具备短跑优势吗?

有人提出了不同建议,甚至还写在了博士论文里,他就是苏炳添。在备战奥运会期间,他发表过题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论文,着重分析了中国男子百米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几大原因,并把践行科学化的训练理念放在了第一位。他以自身为例,2017年,“科研型教练”兰迪·亨廷顿参照“冠军模型”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分析,结果发现,苏炳添体能方面存在股后肌群和踝关节力量不足、发力速率偏慢等问题,技术上有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苏炳添开始遵循专为自己定制的个性化方案,用科学化的训练方式恶补短板。

苏炳添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来源/网络

简而言之,当今短跑训练已不是“练得越苦、成绩越好”的思路,而要“向科学训练要成绩”。事实上,当年刘长春能登上远东短跑之王的宝座,也是拜科学训练计划所赐。如果真是这样,新一代运动员大可放下“基因决定论”的包袱,勇敢地挑战自己了。

苏炳添早在印尼亚运会上就突破了10秒大关

回顾历史,一个人的奥运会,是中国奥运史上的起点。

以史为鉴,从一个人的奥运到今天的揽金能手中国体育代表团,体现的是中国综合国力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获得的长足发展。今天的中国运动员,不用像刘长春那样悲情地单刀赴会,中国代表团雄居奖牌榜高位,越来越依靠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来提高成绩、刷新世界纪录。中国选手不再悲情,他们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健康活泼、可爱自信的面貌,因为在他们的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祖国。

参考资料:

1、苏炳添、邓民威、徐泽、梁伟、姜自立、王国杰《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

2、罗时铭《中国体育通史》

3、刘鸿图口述,江菲记录整理《刘长春: 一个人的奥运会》

4、经盛鸿、经姗姗《抗战往事》

5、李世华编著《体育文化十讲》

END

作者丨柏舟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排版 | 薛梦缘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616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