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猴痘病毒不可忽视!入境人员猴痘与新冠肺炎均要检测
时间:2022-07-06 13:15:5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康迅网 栏目:安全 阅读:117
近日,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猴痘疫情防控工作,规范猴痘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在原卫生部《猴痘流行病学调查原则(试行)》等三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整合修订形成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通知发布在卫生应急办公室官网。
指南中特别提示,现有入境人员隔离期间,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的同时,各地应主动对入境人员进行猴痘病毒排查,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
卫生应急办公室官网通知截图
一、猴痘病毒已出现人际传播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其与天花来自同一病毒家族,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症状通常较轻,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上述症状通常持续2~4周,病死率<10%。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已经根除天花,目前猴痘被认为是自天花根除以来人类十分重要的正痘病毒感染。
自1958年以来,科学家们就已经在绿猴中发现猴痘病毒,其在非洲中部、西部常见。但5月以来,已有20多个非地方性流行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截至6月28日,2022年全球确诊猴痘病例已逾4500例,为1970年以来最大规模暴发的猴痘疫情。6月24日,我国台湾地区也报告出现了猴痘确诊病例,除此之外,我国其他地区既往无人类猴痘病例报告,也未在动物宿主中发现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传播,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他体液传播,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目前,多国疫情显示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需要动态严密关注并分析感染和流行态势,人际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密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较低)、母婴传播。
二、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手段。
1.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给予镇痛药物。
2.并发症治疗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三、相关人员防控措施指南指出,疾病控制旨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调查、早处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患者时,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指南中还对以下两类人群作出疫情防控的明确要求。
1.出入境和涉疫地区人员
《指南》强调,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如果必须接触猴痘患者,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视患者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2.医疗卫生机构人员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于24 h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进行网络直报。疑似和确诊病例应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派的专用交通工具,运送到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严格隔离观察和治疗。
针对院内感染控制,指南明确要求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确诊病例需隔离至结痂完全脱落。此外,指南中对医务人员的具体执行方法也明确了相关标准。
整理、排版丨杨怡宁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656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康迅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儿童被困车内事件频发 “车内高温试验”告诉你有多危险
下一篇:地震逃生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