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没有子女,却把最宝贵的给儿童!她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
时间:2022-07-06 13:19:3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人物 阅读:88
她
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先生
献身革命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
矢志不移,英勇奋斗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
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就是“国之瑰宝”
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
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
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
今天
宋庆龄诞辰129年
缅怀!
【德才兼备,书画双绝】
却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战争
1893年1月27日
宋庆龄出生于
上海租界的一个富商家庭
父亲宋耀如是著名的传教士
孙中山革命的支持者
母亲倪桂珍则是
中国明代著名科学家
学者徐光启的后裔
家庭的优渥
让她接受较好的教育
同时在母亲倪桂珍的
精心培养之下
她成为了德才兼备
书画双绝的才女
1907年
宋庆龄赴美国留学
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
学习英语
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
于1913年大学毕业
并获文学学士学位
回国途中经过日本
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
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感情
并于1915年10月25日
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作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之妻
她年轻时便跟随孙中山一起
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战争中
国家内忧外患
人民水深火热
革命屡遭挫折
就在孙中山、宋庆龄苦苦坚持
奋力求索革命新路时
巨变发生了:
1917年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
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揭开了中国革命史崭新的一页
孙中山认识到
苏俄成功之路
或许就是中国革命的唯一道路
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取得胜利的保证
他告诉宋庆龄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去
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新鲜血液
宋庆龄深为赞同
同孙中山一起
投身于革命新路的奠基之中
1918年夏
宋庆龄为孙中山
代拟了致列宁和苏维埃贺电
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此
她担负起孙中山
致列宁函电的起草工作
协助孙中山与列宁
在1922年第一次建立起直接联系
1921年12月,在桂林
她陪同孙中山
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密谈
孙中山同意北伐胜利后
与苏俄建立联盟
1922年8月底
中共西湖会议决议
中国共产党人以个人名义
加入中国国民党
与孙中山一同奋斗
宋庆龄见证了孙中山邀请李大钊
加入国民党
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
1923年1月
她陪同孙中山在上海寓所
与苏俄全权代表越飞
就苏联帮助中国革命等问题会谈
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
在上海发表
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
宋庆龄积极协助孙中山
推进国民党的改组
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
与国民党内的反对派进行了坚决斗争
为“三大政策”确立实施
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在交往中
中国共产党人
给宋庆龄留下了良好印象
在并肩奋斗中
宋庆龄发现中国共产党人
同样是为了
“让中国成为
世界上顶富强、顶安乐的国家
让中国人民成为
世界上顶幸福的人民”
而奋斗
共同的革命理想
引领着孙中山领导国民党
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共同的革命理想
引领着宋庆龄走近中国共产党
走向中国的希望
【援助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军民
成立国际救援机构】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在长期的疾病下
最终治疗无效后去世
享年59岁
尽管失去了丈夫
宋庆龄仍然坚持为人民服务
继续将丈夫的事业做了下去
1937年11月12日
侵华日军汹汹然进入上海
法租界莫里哀路29号花园洋房门前
开始有日本密探频繁活动
国民党军统特工也时不时出入这里
宋庆龄受到密切监视
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建议下
宋庆龄化名“林太太”
登上了一艘德国邮船
于1937年12月26日抵达香港
1938年3月底的一天
一位名字叫詹姆斯·贝特兰的西方记者
沿着香港岛半山区的干德道
一路打听来到宋庆龄住所
在谈话中
贝特兰对宋庆龄说道:
“周恩来得知我要来香港
特意托我向您捎话
委托我把一份有关八路军伤员的
医疗服务工作需要的情况
报告交给您
希望夫人在香港争取海外援助
救援抗战将士
特别是援助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军民”
自从到香港以后
宋庆龄就常对别人说
争取国际救援
是她“要办的第一件事”
在她抵港后不久有消息传来
已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的八路军、新四军
按协议应当由当局按月发放补给
但国民党当局经常
借故克扣或拖欠他们的军饷
更得不到弹药和医药
此外
一个消息也经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负责人廖承志
传到了宋庆龄这里:
由她策划、联系
由国际援华委员会派遣来的
加美援华医疗队
已于1938年3月抵达延安
毛泽东在同负责带队的加拿大医生
共产党员白求恩见面后已经决定
由白求恩带头组建八路军战地医疗队
为了向八路军战地医疗队
提供必要的医药和器械
保证白求恩在前线的需要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专门成立了一个支援小组
然而
要完成好八路军总部交代的任务
光有一个援助小组远远不够
为此
廖承志特别向宋庆龄建议
在援助小组的基础上
成立一个规模更大的组织
以便向公众募捐抗战援助
这个组织
必须能够冲破国民政府的阻挠
成为捐赠者、援助者
与中国抗战军民之间的桥梁
几经筹谋
建立救援机构的事最终得以敲定
廖承志等人还为这个机构
起名为“保卫中国同盟”
1938年6月14日
保卫中国同盟正式宣告成立
宋庆龄任主席
宋子文任会长
邓文钊任司库
廖梦醒担任保盟秘书
贝特兰等人则被邀请
负责主办保盟的机关刊物
廖承志作为保盟中央委员
实际上担负起保盟日常的领导工作
【“一碗饭运动”】
保盟成立之后
很快便得到了许多援华团体
和友好人士的积极响应
一批又一批援助抗战物资、款项
纷纷汇集在香港
1939年夏天
保盟完成了最大的一次
国际救援物资的运送
当时保盟聚集了12辆卡车
和600箱医药用品
以及由英国工业家
捐助的一辆带有手术间
和七张病床的大型救护车
运送至内地
为募集更多捐款
保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募捐方式
1941年7月
宋庆龄效仿美国医药援华会
在香港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一碗饭运动”
在保盟的组织下
发售一万张餐券
餐券的价值本可享受几道菜肴
但认购者只能持券
到提供赞助的餐馆吃炒饭一碗
这种差额盈余
就交给中国工业合作社
作为救助伤兵难民的基金
“一碗饭运动”
得到香港各界的积极响应
头几天,就有13家餐馆参加
捐饭5000余碗
大家把它称为“救国饭”
在“一碗饭运动”成立大会上
宋庆龄还拿出自己珍爱的墨宝
及其他纪念品
当场义卖,参与募捐
据不完全统计
保盟自成立到香港沦陷前
撤往内地间的四年时间里
共给前线送去了各种医药救济****120多吨
同时
在1938年至1939年两年时间里
通过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回国参战的
华侨青年和港澳同胞
就多达600余人
其中大部分是抗战中急需的
司机、医生、护士
等专业技术人员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馆长蔡瑞燕:
“宋庆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就是要把海外的捐助
和各种物资送到最迫切需要的地方
为中国人民抗战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
所以她当时的工作针对性很强的
送给最迫切的地方
往往是八路军和新四军”
对于与自己并肩战斗的长辈
战友宋庆龄
廖承志也丝毫不吝惜他的赞美:
“她的革命的一生
尤其是风雨飘摇的三十年代
她艰苦奋战,如千丈巨岩
顶住一浪高似一浪的冲击
在狂风暴雨中巍然屹立”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有些事可以等一等
但儿童工作不能等”
“儿童工作就是缔造未来的工作”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
新中国成立后
宋庆龄带领中国福利会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
为党分忧、为国育才、为民谋福
在妇幼保健卫生
和儿童文化教育等方面
开展了实验性、示范性的
工作和科学研究
开创了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的
多个第一:
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和幼儿园
第一所妇幼保健院
第一座少年宫
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和儿童艺术剧场
第一本综合性儿童杂志
可以说
宋庆龄是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的
开拓者和奠基人
是儿童心中永远的“宋奶奶”
宋庆龄认为
“要有强健的民族
先从母性及儿童福利着手”
1949年7月
中国福利基金会
在西摩路宋氏老宅
创办托儿所
同年11月
托儿所改为寄宿制
这是新中国开办的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
同时
宋庆龄领导中福会
率先开创了新中国的妇幼保健事业
1951年9月
宋庆龄将自己所获
“加强国际和平”
斯大林国际奖金10万卢布
全部捐赠中国福利会
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
1952年9月
中国福利会用这笔钱建成了
新中国第一所妇幼保健专科医院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新中国成立后
学校全面向工农大众开放
教育普及程度空前提高
宋庆龄将儿童教育的重心
转向校外教育
设立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
1952年底
宋庆龄在访苏期间
考察了苏联先进的少年宫制度
她决定中福会在上海率先尝试
1953年5月31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隆重开幕
这是新中国第一座少年宫
毛泽东亲自为少年宫题名
宋庆龄主张
将儿童戏剧
作为重要的教育形式进行推广
1947年春
中国福利基金会
在上海成立儿童剧团
宋庆龄说:
“我们办儿童剧
要给孩子们精神食粮
让他们看到未来”
1957年4月
儿童剧团建团10周年时
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儿童艺术剧院
宋庆龄亲切地称它为
“我们的剧院”
为了惠及全国少年儿童
宋庆龄希望中国福利会
创办一份属于少年儿童的刊物
飞入千家万户和祖国的各个角落
1950年4月
《儿童时代》杂志(半月刊)
在上海印行
这是新中国创刊的
第一本综合性儿童杂志
宋庆龄亲笔题写了刊名
“过去,许多小朋友……
在悲惨的黑暗的环境中流浪与挣扎
现在
太阳光已照耀到每个人身上
使小朋友们自由地
活泼地创造新的时代”
她指出
这份刊物的发行就是
为了启发儿童的思想
使他们“走向光明灿烂的境地”
在宋庆龄的感召下
一大批著名人士纷纷提笔
向《儿童时代》撰稿
冰心的名作《再寄小读者》
和《三寄小读者》
都是在温暖了新中国几代人的
童年记忆《儿童时代》首次连载
在她看来
“关心儿童身心的进步”
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一个原则”
在《致父母、教育工作者
和儿童保育工作者的一封公开信》
一文中
宋庆龄希望他们能
“教养我们的未来的公民
使他们诚实、勇敢、爱工作
爱祖国、爱同胞……
成为具有高贵品质的人
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正如宋庆龄所言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我们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
宋庆龄为新中国妇女儿童所作的开创性事业
深刻体现了她“为国树人”
“缔造未来”独特的精神内涵
在国家危急存亡时期
她挺身而出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
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
是使历史加速
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在战争时期
她胸怀大爱
向国内外各界呼吁:
“保存未来”
“救救战灾儿童”
她把全部的爱献给了国家
永远在奉献
一生都在照亮他人
致敬!缅怀!
来源:共青团中央
编 辑丨韩焱琳
校 对丨魏凯瑞
校 审丨孙小千
值班编委丨连李生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679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