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汤家禄:74岁古科技迷 复原历史“神器”

汤家禄:74岁古科技迷 复原历史“神器”

时间:2022-07-06 13:20:5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人物 阅读:94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里记载着明代以前中国关于农业、手工业相关的30多个行业、130多项生产技术,堪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而在重庆市的沙坪坝区,有一位74岁的老人——汤家禄,最爱琢磨这些个有年头的“老玩意儿”,可谓是一个“古代科技迷”。

一头牛怎么拉九个磨?风车还有立轴式?世界上最早的鼓风机是怎么样的?在汤家禄老先生看来,这些东西简直太有趣儿啦!光喜欢还不成,他还要动手去做,用退休金买材料,老人前前后后复原了20多件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让《天工开物》里的“世界上最早的鼓风机汉代的水连九磨一牛八磨”等生产工具重新“活”了起来。

今年已经74岁的汤家禄老人,一说起眼前的这些宝贝,就立刻神采奕奕,精气神儿十足。

汤家禄:

这个风车是叫中国立轴式风车,它给风的时候要合拢,然后转过来自动打开减压。

这个古风车模型,是汤家禄老人前前后后花了大半年时间,根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里的一张图纸,一点一点推敲琢磨而制作出来的。

汤家禄老人对复原中国古代科技模型上了瘾,除了这个多向转动的中国古风车,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亲手复原出了一台汉代发明的鼓风机。

汤家禄:

它把旋转的力量变成拉力,然后打风。所以,这个出现以后,炉体温度就可以升到1200℃以上了。

除了这两件“宝贝”之外,汤家禄老人还复原出了一牛八磨、车磨、舂车、水力揉茶机等几十种中国古代的科技生产工具模型。他还不满足于此,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古代科技的魅力,汤老先生还在附近的垫江县做出了1:1复原的科技展物。

汤家禄:

这当时按着《王祯农书》上介绍的汉代发明的水连九磨。它主要在山高水急的地方,轮子硕大,很大的轮子,(靠)大水来冲动,带动九个磨来磨面,在汉代是大规模磨面的一个加工机械。

汤家禄介绍说,这个装置在当时能够推动农业生产高效发展。能够按1:1比例成功复原出这个水连九磨,汤家禄老人和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经过了无数次试验和试错,才最终做出了成品。

汤家禄:

(当时)手工搬动的人,一看上头打风了,听到打风了,我跟你说,他们在底下边搬边叫唤。所以我跟你说,我们的制作工人,几个骨干,越做兴趣越大。

追寻历史之“缘” 让古科技“活”起来

1966年,汤家禄老人工作调动从北京来到重庆的某研究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当地农民使用一种巨大的工具来榨菜籽油,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经过打听他了解到,当地有不少古老的生产工具,在古书《天工开物》里大多都能找到原型。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想要根据书中的记载来复原出古代的科技工具。后来,在重庆历史博物馆,他终于找到了古书《天工开物》。

汤家禄:

这个书已经老化了,不敢捏,最后让他们工作人员把凡是有图的都给我复印下来。当时也很贵,刚刚出现复印机,多贵我也要复印下来把它摘成本。

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天工开物》,汤家禄还找到了《王祯农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等书籍,里面记载的内容都深深吸引住了他。

汤家禄:

我现在把所有古书上的,不光是《王祯农书》,还有《中国古代机械》,很多的图全部都集中给它复印下来,集中在一起,然后我好翻找,我们好制作,它从纺织到炼铁各方面的都要体现出来。

带着这些复印的古书典籍,汤家禄从四川通江到陕西汉中,从贵州到江西、浙江,再到天津、北京,他逐一去寻访书中提到的科技遗迹。无论是深山还是偏远乡村,从2004年到2007年,汤家禄带着满心热爱去探寻着他的目标。

汤家禄:

一共走了有三年多将近四年,去考察,然后到北京拜访一些专家教授,把它一定要1:1再现出来,让人们能看到古代特别是汉代,两千年前的中国古代科技 。

不断坚持和潜心钻研,让古代科技工具“活”起来,成了汤家禄的梦想。然而,他也为此面临着挑战。复原这些大装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为此,多年来汤家禄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外债。然而,汤家禄始终没有放弃梦想,他的执着和热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他也更加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实现“复原”之梦 让古科技文化得到传承

有志者事竟成。汤家禄老人刻苦钻研几十年,不仅让一个又一个的“复原品”从古书中走下神坛,与现代人相见,同时,他还获得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持,对方是重庆沙坪坝一个农场的经营者。

如今,汤老先生不仅能在这里继续做研究,还可以给慕名而来的小朋友和家长们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相关的知识,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木工手艺。

看到汤老先生手里神奇的物件儿,小朋友们脸上挂满好奇。从最简单的木工操作开始,老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得专注,一根根木条转眼就变成了有趣的模型。

汤家禄:

考虑到我们的制作力量越来越少,特别是木工,几乎没有什么人学了,怎么样把鲁班的技术传承下去,这是我下一步要研究的目标。

学生家长:因为在网上看到这个古科技的项目,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就带孩子过来体验一下。我觉得可以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有活跃一下思维。

正如自己当年在重庆山间与农民手中古老的工具结缘那样,汤家禄老人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通过他的展示和讲解,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兴趣,甚至能够有更深更远的传承。

追逐梦想的人,永远是年轻!

汤家禄老人说,他目前最大的遗憾是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展示基地,所以他现在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争取多方支持,把古代科技展示基地建起来,能够把他们复原出的古代科技器具更充分、更直观地展示给更多人。

汤老为了这些古代科技可以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把自己的退休金全部投入进去,是“真爱”无疑了。

《天工开物》还有其他的书籍里的这些发明设计凝聚了中国古人的智慧。虽然这些设计很多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已经被更先进的科技所取代了。然而这些发明当中所蕴含的巧思,以及这种巧思背后的创新力,随着汤老打造的一件一件实物,也重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些神奇的机械,不仅是一堂有趣的科技课,更是一堂身临其境的历史课。

(总台央视记者 李姜楠 邓丽娟 刘然 王宇辰 王宏超)

责任编辑:王鹤翔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689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