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与胡适的健康之“赌”
时间:2022-07-06 13:21:0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科普中国 栏目:人物 阅读:104
大师往事
本月七日,是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与国学大师竺可桢(1890—1974年)逝世48周年。众所周知,竺可桢自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其中,记录了大量有关气象研究的资料,弥足珍贵。经过战乱,现仅保存下来1936年至1974年2月6日的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38年零37天,约800万字。竺可桢在日记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毅力和认真治学的精神,和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竺可桢与鲁迅同乡。浙江绍兴雨水多,竺可桢小时候站在屋檐下,边看边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他观察到水滴落下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个小“麻坑”。父亲告诉他:“这就叫‘水滴石穿’!你以后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有所成就。”
竺可桢铭记在心,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日的气温、风力等数据。但是,大家很少关注他去世前3个月日记中写的一句话:“我从小身体就差,现已活到了83岁,何复所求?”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竺可桢5岁小学毕业后到上海,考入著名的“澄衷学堂”。其为人热情正直,才学出众,自律刻苦,被推选为班长。但这样的刻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身体发育,造成他比较瘦小,身板单薄。他的同学胡嗣穈——也就是后来五四文坛的大名人胡适,甚至怀疑他活不过20岁。于是,竺可桢暗下决心,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身体锻炼计划,还写了6个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贴在自己住处最明显的地方。从此,他每天早早起床,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风雨不辍。经过努力,他的身体日趋强健,学习成绩也更好了,还获得了作为赴美留学生的资格。
有趣的是:他和胡适同年乘坐同一个航次的邮轮来到美国;1912年间,他又和胡适不期而遇,两人谈兴不减,据史料记载他们还就健康问题打过赌。竺可桢问胡适:“我要是活过60岁怎么样?”年轻1岁的胡适爽快地回答:“你要是活到60岁,我在你花甲寿筵上当着所有亲友的面,给你磕三个响头。要是比我活得长,你可以在我的尸体屁股上踢上一脚。”“行。”竺可桢说,“你可得记住今天说的话啊!”
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竺可桢一贯机敏过人、风趣幽默且思想深刻。比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深受师生爱戴。有一次,在全校联欢会的节目单上,特列“校长训话”一项。竺可桢到场后看到“训话”二字,觉得实在有违自己的性情与心愿。于是,他开讲就问:“同学们,训字怎么写?左边一个言字,右边一个川字,什么意思?”
他故意停顿下来,一时满座无声。看着同学们一张张洋溢着青春光彩的面孔,他笑答:“信口——开河也。”顿时,鼓掌雷动,哄堂大笑。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于1962年6月以7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个年代,还没有如今的高科技科研工具和电脑、互联网等技术设备,“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竺可桢主要用检索、阅读、摘抄的方法来“揣测古气候的变迁”——他以70多岁高龄,往返奔波于各图书馆、情报所、博物馆及工作室,查阅了海量古典史籍。他探幽发微,索引钩沉,取精用宏并结合古今中外的多语种、多学科材料,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古气候史作了一次成功的探索,终于取得里程碑式的不朽成就,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震惊中外。这篇论文穿插引证了很多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及文献,来说明气候变迁的规律及特点。在气象学、物候学领域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也为文史、科技跨学科的文化传播研究,树立了前进的方向标。
抚今追昔,思念竺老。他终生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处世原则,虽然少年体弱,但坚持体育锻炼转弱为强,为晚年的科学业绩奠定了健康基础,也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刘为民
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690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科普中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