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减灾》|陈运泰:纪念我国地磁学奠基人——陈宗器先生
时间:2022-07-06 13:24:5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防震减灾科普基地 栏目:人物 阅读:127
本文刊登于《城市与减灾》2022年第2期,题目:纪念我国地磁学奠基人——陈宗器先生,作者:陈运泰。
2022 年4 月22 日是第53 个“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地球物理学界专家学者等将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举行陈宗器先生铜像落成安放仪式, 隆重纪念为我国地球物理事业,特别是为我国地磁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陈宗器先生。
陈宗器先生(Parker C. Chen,1898.7.27— 1960.3.4) ,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地磁学奠基人、日地关系研究开创者、国际著名罗布泊研究学者,也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局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届理事长等职。
陈宗器先生1898 年7 月27 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1920 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该校于1923 年并入东南大学),1925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辽宁省庄河师范学校任教,一年后回到家乡办学。
1928 年,陈先生由叶企孙介绍到清华大学工程学系担任助教。次年5 月,陈先生进入原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随即被派往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
中国西北考察团驼队在罗布泊盐碱地艰难行进(1930年)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国科学家为主导的国际性科学考察队,陈先生承担天文、水文、地形、气象等测量工作。他是首位对塔里木河、孔雀河、孔达利亚河进行测量的中国学者,足迹遍及额济纳、塔里木河、孔雀河、罗布泊、柴达木、祁连山等荒无人烟地区,发表《中国西北之交替湖》《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等论文,开辟了我国西北荒原的地球科学事业。
陈宗器先生等共同绘制的孔雀河与罗布泊地图
他与尼尔斯·安伯特(Nils Ambolt)、艾利克·那林(Erik Norin)、尼尔斯·霍涅尔(Nils Hörner)合作,完成了世界第一幅孔雀河流域、罗布泊地区实测地图。
1933 年5 月,陈先生回到北平,完成考察报告后,返回南京物理研究所工作,参与我国第一座自主建设的地磁台(紫金山地磁台)建设工作。
陈宗器先生在温音乌苏开展线路测量(1933年)
1933 年10 月,陈先生再度参加以斯文·赫定(Sven Hedin)为队长的绥新公路察勘队,承担地形、天文测量工作, 于1935 年2 月返回南京紫金山地磁台。
1935 年,陈先生因在西北科学考察贡献卓著荣获瑞典 “皇家北极星骑士勋章”。
1936 年3 月,陈先生率队开展广东至上海的我国东南沿海地磁测量,历时四个月,完成广州、汕头、厦门、福州、温州、宁波、普陀等16 处地磁测量工作,这是中国人自己首次地磁测量的创举。
陈宗器先生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展地磁测量(1936年)
1936 年9 月,陈先生经斯文·赫定博士推荐,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自然科学院专攻地球物理学,师从国际地磁学泰斗朱利斯· 巴特尔斯(Julius Bartels);1939 年,陈先生转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部学习物理探矿。
1940 年4 月,陈先生学成归国,被任命为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负责地磁研究工作,期间主持自主建立广西桂林良丰(雁山)地磁台;次年8 月至12 月,率队赴福建崇安观测日全食对地磁场的影响,后发表《日食、电离层及地磁之相互关系》论文,这是我国首次日全食地磁观测和最早关于日地关系研究的论文,开创我国日地关系研究的先河。
广西桂林良丰(雁山)地磁台
1944 年初,陈先生被任命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地磁台主任。同年6 月,正值抗日战争危难时期,陈先生负责物理研究所器材、图书的抢运和职工家属的疏散工作,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科学家服务,历尽艰辛终于顺利完成任务,平安搬迁到重庆北碚,深受广大科学家赞誉。在重庆,他主持建立北碚地磁观测台,继续开展地磁观测与研究,后于1946 年随物理研究所迁至上海。
1947 年2 月,陈先生与顾功叙、王文卓、翁文波等学者发起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并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长,后历任多届秘书长直至离世。同年,因地磁学科并入气象研究所,陈先生迁至南京北极阁,主持兴建北极阁地磁台。
南京北极阁地磁台(1947年)
在此段时间,陈先生先后发表《关于中国地磁勘探结果的预研报告》(英文)、《中国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勘探详论》、《中国东南部地磁状况》、《磁偏角长期变化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等论文。
1949 年初,陈先生因深受广大科学家拥戴,临危受命,被原中央研究院上海各研究所公推为原中央研究院驻沪办事处主任,为新中国保护了大量宝贵科研人才及科研器材。
上海解放后,陈先生又被任命为原中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上海办事处主任,其间陈先生上书中国科学院及竺可桢副院长,倡导成立地球物理学研究所。次年3 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接管原中央研究院,上海办事处改华东办事处,陈先生被任命为秘书处处长。
1950 年5 月,陈先生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并任地磁学研究室主任。为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急需,陈先生主持编制我国第一幅地磁图——《中国地磁图(1950.0)》,并配合军委测绘局在国内开展大范围的野外地磁测量工作,领导建立、完善地磁“老八台”,成为地磁观测的中坚力量,初步建成全国地磁台网。
1952 年1 月,在承担地球物理研究所领导工作的同时, 陈先生服从大局需要,勇挑重担,兼任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急需的办公厅副主任,后又改任管理局长,长达五年之久。
他先后主持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和北郊祁家豁子各研究所的规划等工作,并在兼任器材处长期间不失时机地进口了大量先进器材,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科学院初建时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3 年,陈先生创建中国科学院原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地球物理观象台(白家疃国家地球观象台的前身),涵盖地磁、地震、古地磁、天文、宇宙线等的综合观测与研究。
原中国科学院原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地球物理观象台地磁绝对观测室
1956 年起,陈先生全身心投入到地磁科研工作,继续完善全国地磁台网。在此期间,作为国际地球物理年国家委员会委员与秘书长,陈先生多次率中国代表团赴苏联莫斯科、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地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学术活动。
陈宗器先生率团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IGY)预备会议(1956年) (左起:朱岗昆、吕保维、陈宗器、胡青)
1958 年,陈先生创建我国第一个磁暴研究小组,及第一个古地磁学研究课题组,引领地磁“上天”(向高空物理学发展)“入地”(开展古地磁学研究),积极为我国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做科研与人才的准备,并参与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究小组—— “581”组的建立及火箭探测与卫星试验计划。
陈先生在担任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期间,配合该会主席竺可桢先生做了大量的领导、组织工作。他以国际地球物理年为契机,积极推进电离层、宇宙线、地球电学等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9 年,陈先生联合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邮电科学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武汉大学高空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启动重大科研项目“太阳活动及地球物理相关现象的研究”,直至1960 年3 月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陈宗器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科学事业领导者。他作为地球物理所副所长,与赵九章所长一道,在地球物理学科建设、科研发展、远景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极具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使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成为我国地球物理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陈宗器先生对我国地球物理学事业,特别是地球电磁学与空间物理学的发展和对中国科学院的早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热爱祖国、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科学事业的精神将彪炳史册!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711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