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权明洋:我是省略号,未来可期

权明洋:我是省略号,未来可期

时间:2022-07-06 13:27:0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蝌蚪五线谱 栏目:人物 阅读:134

图片

2013年,权明洋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当时他认为大学教师每天都在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感觉“好枯燥”。而如今,他已经成为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遗传学科专任教师,把原本认为“好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且意义非凡。

身为中国林学会成员,权明洋每年都会参加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积极与青年科研人员研讨。2021年,由中国林学会推荐,权明洋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1

找准方向 坚持科研

2003年,非典肆虐中国,尚在读小学的权明洋对此记忆深刻。自那时起,他开始意识到生物技术的重要意义,并在高中的学习中对生物渐生好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大学到研究生,他更是坚持在生物技术领域深耕。

大学期间,他接触了医药健康、植物育种等方面的知识,也慢慢了解到,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能够改良果实的口感品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等,对此着迷的他逐渐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在研究生时选择了林木遗传育种专业。

而研究生所在的课题组主要开展林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工作,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验室操作熟练度,都让刚踏入科研大门的权明洋受到了打击。在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他很快进入状态,从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攻克了理论知识难关,也逐渐了解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筑牢理论知识的根基后,权明洋开始攻克实验操作的硬骨头。刚开始时,权明洋做实验时过于谨小慎微,只敢跟着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导师却鼓励他,做实验要“放开膀子、迈开步子”,只要是感兴趣的科学研究,都可以尝试。在良师的鼓励下,权明洋发表了第一篇论文SCI论文,此后对科研的信心越来越足。目前,他在SCI上已经发表了29篇论文,其中8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2

科研为国 未来可期

科研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权明洋也遇到过瓶颈期。生物技术方面需要多进行理论学习,补充创新性的想法,这也就意味着科研人员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并不断更新知识库。他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年,发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旧工作。虽然按照之前的套路也能做出科研成果,他却不满足于此,认为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创新性研究。

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在读研究生时,一位老师曾告诉他:“做科研需要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但是为了达到理想成果,往往需要不断反复尝试,直到做出成就。如果这项成就能够让你开心,这就是你的兴趣点。”所以,即使在瓶颈期,他也仍然能坚持下去。他希望通过努力把研究成果发表出来,用创新成果与科研人员继续交流,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2021年,权明洋加入了中国林学会。他认为学会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工作,纵然专业不完全重合,但能带来新的视角,为自己开拓思路。学会也会传达国家林草局的建议,为他们的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

作为一名党员科技工作者,权明洋接受了许多党性教育和党史学习,这也指导他在做研究时主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2021年,经过中国林学会推荐,权明洋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得知入选时,他首先拿出了工作记录本,列举了近几年计划开展的研究工作,“入选青托人才对我们青年科研人员来说是很大的鼓舞,我很荣幸也很兴奋,更要鞭策自己以此为契机和动力,能够把近几年的工作完成得更好。”权明洋说,“这次入选,我给自己画下的不是逗号,也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一切都未完待续,未来空间无限,精彩无限!”他期待在未来的科研探索路上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726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蝌蚪五线谱,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