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听陈冬的成长故事:梦想成真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听陈冬的成长故事:梦想成真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时间:2022-07-06 13:28:1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少年航天局 栏目:人物 阅读:110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时隔6年再上太空的陈冬,由此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75后”指令长。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英雄航天员陈冬讲成长的故事。

1978年,我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家里还有一个比我大4岁的哥哥,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十分严格。小时候看到电影里军人手握钢枪,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心里特别崇敬;看到别的小朋友挎着军用书包,戴着小军帽,心里又特别羡慕。从军报国的梦想,从那时起萌芽。

从小学到中学,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高考时我只填报了一个志愿,就是长春飞行学院,并最终如愿以偿穿上军装,成为了一名飞行学员。梦想成真的感觉真是太好了。那个时候没有微信,不能发朋友圈,我就拍了很多军装照片,给家人、亲戚、同学都寄了一张,一个月的津贴全用在了洗照片上。

很快,这种飘在天上的感觉就被挫折感拉回了地面。

刚入伍时,因为被子叠得不好,体能不过关,我“光荣”地加入了叠被子和体能攻关队。(光荣是加引号的“光荣”啊。)

一次内务检查,我是全班唯一一个被子被扔到走廊展示的,那时觉得很丢人,恨不得钻到地缝里。从那以后,我开始下功夫认真对待。午休时间,别人都休息了,我就在会议室找块空地,用抹布擦干净,被子铺在地上,一遍一遍地压,慢慢地,终于把被子叠成了豆腐块。

刚上航校时,我有些虚胖。单杠双杠标准是16个,我只能做3、4个;1500米跑达标是5分10秒,我的成绩是7分钟。航校规定,任何1项课目不过关就要被淘汰。我想,驾驶战机飞向蓝天的梦想决不能因此终止。

每次早操,我都要比别人多跑一圈,腿上再绑上点沙袋。体育课不留一点力气,咬牙坚持,有时甚至跑步跑到呕吐。晚上熄灯后,自己加练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然后再跑楼梯,直到筋疲力尽,倒头就睡。就这样,3个月瘦了10多斤。我各项成绩都达到了优秀,还当上了区队长。

1999年4月,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秋天,还驾驶教练机飞上了蓝天,最终以优异成绩拿到了歼击机飞行与指挥专业毕业证书。

2001年,我毕业分配到浙江嘉兴空军某团,开始参加战斗机飞行训练,先后驾驶“歼教六”和“强五”飞机。我努力钻研技术,创新克敌战法,不断提高处置特情的能力,年年高标准完成训练任务,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11年间累计安全飞行1500小时,2次荣立三等功。

2003年,“神五”任务圆满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2位航天员圆满完成“神六”任务。听说所有航天员都是从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的,我又有了当航天员的新梦想。

2005年,我和爱人汪晓燕结婚。妻子知道飞行充满危险,但却从无怨言,全力支持我的飞行事业。

2009年,我正带领飞行大队在西北参加演习。团长给我打电话说,部队正在进行第二批航天员选拔体检,由于你们还在执行任务,上级决定你们就不参加这次选拔了。放下电话,我感到天都是灰色的,中午饭也吃不下。正当我万分懊恼时,没想到机遇之门又再次打开,上级通知我们集体参加补检,补检进行得很顺利。

2010年5月,我正式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

到航天员大队报到的第一天,看到一位位曾代表祖国出征太空的航天英雄们正在门口欢迎我们。能够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并肩战斗,感觉像是在做梦,我兴奋极了。

老大哥们和我们一起座谈,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记得航天员吴杰告诉我,对于航天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慎独”。从他们身上,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慎独”二字的意义,那就是抛弃一切杂念,集中全部精力,一门心思苦练“飞天”本领。

“神九”“神十”任务时,我们在地面时刻关注着战友们在太空中的表现,以前看电视直播感到自豪和激动,现在感受更多的则是牵挂,希望战友们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当刘旺师兄太空穿针,完美对接后,我的眼睛湿润了;当王亚平太空授课时,我也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听得津津有味。

神舟十一号乘组定选后,我和景海鹏训练、吃饭、散步都会在一起,慢慢熟悉彼此的性格、脾气、习惯,还自创了一些约定的手势、动作。

随着时间的积累,彼此之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了解对方的意图。有了地面训练的基础,在天上配合起来十分默契。

2016年10月17日是我们出征太空的日子。

凌晨1点多,我被从睡梦中叫醒,开始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记得从问天阁前往发射塔架时,道路两旁全都是欢送的人群,车外大家招手、欢呼,车内的我们则唱起了《歌唱祖国》,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响起时,我们的眼眶湿润了。

发射倒计时开始了,随着“点火”的口令,火箭腾空而起,感觉就像坐高铁一样平稳。

记得火箭整流罩刚打开时,我第一次看到太空中的景象,感觉特别漂亮,景海鹏师兄问我“爽不爽?”我兴奋地答,“爽!”

由于身体还在椅盆的束缚之中,我情不自禁地把手中的笔松开,让它飘在空中像一只羽毛一样可以随意摆弄。

可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最初失重的兴奋感却开始一扫而空,身体开始有发热的感觉,开始还以为是太阳光照射带来的热量,我动了几下,头有点晕,这才明白是出现了空间运动病,血液受到失重影响,向头部聚集,头开始发胀,脸也肿了起来,眼睛外凸,特别难受。

到了晚上,钻进睡袋里,却好像还在飘着,没有躺在床上那种踏实的感觉,怎么也睡不着,还是在景海鹏师兄的帮助下,我才慢慢习惯了失重的感觉。

想飞到哪里只需轻轻一推,张嘴吃飘过来的食物,地面上高难度的动作,在这里都是小菜一碟。虽然,脸还有些肿,但皮肤很光滑,一点皱纹也没有,人也年轻了不少。

神舟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后,各项任务全面铺开,我们每天工作8到10个小时。当“农民”种菜,当“司机”驾驶飞船,当“修理工”对飞船维护,当“医生”检查身体,当“工程师”进行实验,当“饲养员”进行照顾小动物等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最早开始的实验是太空养蚕,进驻天宫二号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试验包,看到蚕宝宝在动,那一刻我们都高兴极了。从那以后,我们每天都要不定时观察它们,给它们喂食,清理房间。

组合体飞行第六天,终于有一只蚕宝宝吐丝了,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看看在失重环境下蚕虫还能不能吐丝,吐丝是不是与地面一样有方向性,几天后,蚕宝宝织完了蚕茧,实验也取得了成功。

失重给太空跑台束缚装置验证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一开始我们总是跑不起来,脚下是十几个圆管子并排组成的跑台,需要我们脚去蹬这些管子,使它们转起来。

实验一共安排了4次,第一次实验没有任何进展,我们压力很大,我们就一点一点研究、琢磨,经过两次实验改进,最终取得了成功,一下子跑了30分钟,让汗水尽情地流淌,那天晚上我们睡得特别香。

这次任务一共安排了38项科学实验,实验中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力争做到最好,为地面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而又丰富的实验数据。

图片

在天宫二号工作生活期间,我们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一段通过天地通信系统传来的视频,天南海北的基层部队战友在乘风破浪的军舰上,在边防哨所点号,在冰天雪地的阵地战位,为我们送来祝福。

看完视频,我心里特别感动,我想,无论在太空还是地面,无论工作在什么岗位,我们和广大战友都在并肩战斗,都在为强军梦拼搏。

让我终生难忘的是11月9日,习主席亲自到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与我们天地通话,当时我们正在进行机械臂技术实验,主席亲切地询问我们,身体状况怎么样,生活怎么样,工作进展得顺利吗?听到主席亲切的话语,看到主席熟悉的身影,真是激动万分,令我永生难忘。

33天的太空生活结束后,我们按计划返回地面。飞船返航的过程,对于我这个航天新兵来说是惊心动魄的。

飞船返回舱穿越黑障时,我们就像坐在一个大火球里,不断下坠。舱外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透过舷窗,能感到返回舱发动机在工作,还能听到“突突”的声音,看到红色的火光时隐时现,直到舷窗被烧蚀材料覆盖变黑,再也看不到外面的景象。

返回舱降落伞开伞时,先是巨大的声响,弹伞舱盖,然后就是剧烈的无规则的晃动,感觉就像是大风大浪里的一叶小舟,过了一会儿,才慢慢稳定。

着陆时,返回舱在地面连续弹起多次,尽管系着安全带、身体也绷得很紧,但由于剧烈地冲击,我的胳膊被甩开,双腿也弹了起来。直到我们发出指令、切断降落伞,才感到舱体停了下来。

终于回家了!

33天,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太短暂了,但神舟十一号任务的33天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2017年7月,在纪念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前夕,我和景海鹏师兄一同到阅兵村参观学习。受阅官兵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备战打仗的高昂士气,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想,尽管我们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伟大的强军梦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需要我们每名军人为之拼搏奋斗。

习主席勉励我们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征程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行,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我将牢记主席的希望重托,在“飞天路”上顽强拼搏,永远向前!

(图文、音频首发于2020年2月9日,原标题《英雄航天员陈冬:梦想成真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我们的太空)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3736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少年航天局,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