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只会助长虚荣增加烦恼?其实攀比有时也会为我们提供动力
时间:2022-07-06 14:27:04 来源:科学辟谣 作者:科普之家 栏目:辟谣 阅读:150
流言:攀比只能恶化社会风气,毫无价值。
真相:攀比其实也有价值,帮助人们获得前进的动力、不气馁。
常言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就像适度的压力是好事一样,社会比较也是有价值的。
攀比也有价值?社会比较的正向作用
以“上行社会比较”为例,和那些比自己强的人比较可以产生良性压力,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让人紧张、积极起来,进入战斗姿态,从而让我们获得前进的动力。只有当 “上行社会比较”引发的是持续的焦虑和挫折感,那就需要小心了。
相反,与表现不如自己的人开展“下行社会比较”则成为了我们寻求自信的常见方法,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就是使用了向下比较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于“下行社会比较”获得的自信并不稳定,且常会诱发“达克效应”——也就是产生了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往往是不符合实际的。
攀比还可以反向增强内侧前额叶功能。科学家发现,内侧前额叶皮层负责自我认知和自我归因的过程。它是包括自我了解在内的元认知功能的核心大脑结构,负责与风险和恐惧处理有关的功能,还负责自我控制、目标管理和决策的产生,衡量某件事情的利弊并判断这件事是否值得做。
由于开展社会比较需要对自己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和定位,并且能够客观地评估周遭的情况,社会比较可以激活内侧前额叶的网状通路,达到增强大脑相关功能的效果。
建立“自评”路径,对冲攀比心态
新闻中,头脑冷静之后的李先生对自己攀比话费行为后悔不已,可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却很难弥补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做好哪些心理建设,以免成为“攀比心态”的受害者呢? 也许,你可以考虑建立“自评”路径。受制于攀比心态的人须不断通过和他人比较,以及在他人那里获得肯定和积极评价——如评分、排名体系、老师家长的夸奖等——来获得稳定的自尊。我们把它叫做“他评”途径。 一个看重“他评”的人,外界的负面评价,对他就会成为挫折和伤害,引发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启动本能中大的“战”或“逃”反应进行自我保护,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更加容易为了得到外部认可陷入攀比的陷阱。
获得自尊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建立自我评价体系,即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需要什么、想实现什么。我们把它叫做“自评”途径。一个看重自评的人,比较在意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人的看法和跟他人的比较,在“我”的评价体系中相对不那么重要。例如,我学习知识的满足感来自学到知识本身,并不来自他人的赞扬,也不在于赢过他人。
对这种人来说,“我”的人生目标是重要的,别人对我的态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提给我的意见和建议说得对不对,对我的人生进步有没有益处?明确“你自己”的目标,是赶走你脑海中的虚拟观众和虚拟评论员的最有效方法。 试想,如果我们在面临竞争性的场景时,多问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这种比较能让我进步吗?”也许就可以保持冷静,避免充值9万话费一类冲动攀比行为了。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所使用图片为版权图库,不授权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0407.html,文章来源:科学辟谣,作者:科普之家,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