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代表风采 | 孙丽丽:为石油石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注入绿色高质量发展基因

代表风采 | 孙丽丽:为石油石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注入绿色高质量发展基因

时间:2022-07-25 14:20:19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科协 栏目:人物 阅读:164

7月13日,北京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孙丽丽接受了北京科技报社的采访,围绕科学家精神、女性科技工作者等话题同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绿色高效生产力的“手艺人”

记者: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科协“十大”中,也对首都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在这个背景下,石化行业准备开展哪些工作?

孙丽丽:很荣幸,参加了北京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各位领导的讲话,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深受鼓舞。一直以来,市科协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活跃学术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成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次会上,又进一步明确了首都“十四五”时期将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发展目标。这些都是北京市落实“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发展战略具体而有力的举措,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我是一名设计师,来自中国石化,从事石油化工工程设计。我常说自己是一名“手艺人”,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绿色高效生产力的“手艺人”。我想结合我所熟悉的领域,简单谈一下今天听完工作报告后的体会。

石油石化是国家支柱产业,事关国计民生,进入新发展阶段,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因此,当今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我所在的炼化工程行业,既是石油化工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我们就有责任承担起这个时代的使命,加快工程转化与应用:让石油从生产更多的成品油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逐步转变为生产更多的化工原料和化工新材料。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将新能源更好地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结合,让新能源的创新应用与传统能源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一体化耦合发展使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有空间、传统能源的生产利用有优势。充分利用好每一滴油,让每一滴油都发挥最大效能、创造最大价值是我们的使命。

说到这里,我想举一个小例子:今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让我特别自豪的是,由我们公司精心规划设计的三座加氢站,高效精准地为“绿色冬奥”提供了洁净能源,充分体现了石化行业与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融合共生。在开幕式现场,当我看到一束蓝色的圣火在洁白的奥运雪花中亮起时,心中那份对洁净能源的热爱再一次涌腾。与此同时,由中国石化研发的碳材料,也用来制作了火炬的外壳。我们不是运动员,但我们就像奥运健儿一样在不同的赛道上奋力拼搏,这就让我们拥有了同样的机会去拥抱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这些在清洁能源方面做出的努力,让我们增强了面向未来的底气和自信。

弘扬科学家精神,既要敢为人先,又要奖掖后学

记者:能结合您的工作,谈一谈您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吗?

孙丽丽:其实我的工作经历告诉我,在科学的道路上,任何一点进步、任何一个创新成果都离不开历史环境,离不开整个国家的政策,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协作,更离不开科学家精神。

如果说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璀璨明珠,那么石油精神就是这颗明珠上一抹闪光的亮色,激励一代又一代石化人接续奋斗,推动石化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成功研发了石油炼制全产业链的自主技术和石油化工核心技术,建成了一大批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芳烃和百万吨级乙烯产业基地,形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产能。石化技术水平也从跟跑、并跑迈向了部分领跑阶段,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培养并成就了一大批高精尖科技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充分体现了石化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奖掖后学的科学家精神。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在科研的道路上让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我会弘扬科学家精神,带领团队在“十四五”中, “双碳”目标下,我们要从根本上健全完善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从源头上确立石化工厂与生态环境、社会利益共生发展的目标体系,更多关注工艺与工程创新,通过系统集成优化,让装置与装置之间、装置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实现高度协调和高度集成,持续提升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让能耗更低、成本更低、产品更具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会通过更多的科普工作,借助科学传播,让更多人去更好地认识石油、理解石油化工,让更多人热爱科学、奉献科学,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我们特有的贡献。

科研没有性别,家庭和事业并不矛盾

记者:您既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女性。在您看来,在科技工作当中有没有必要强调女性的身份?您作为一个杰出的典范,您对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有什么寄语吗?

孙丽丽:在石油石化企业当中,女性工作者有很多,比如我们公司,女性工作者占到40%以上。在近40年的工作历程中,我感觉并没有怎么强调过女性的身份,大家都是一起面对挑战,一起攻克难关,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工作中我们该出差就出差,该加班就加班,没有什么差别。

正如您所说,女性确实有自己的特点,在家庭中承担着独特的角色,比如说,母亲、女儿、妻子等,这是一份同样重要的来自家庭的责任,但是男性其实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家庭和事业并不矛盾,并不是说你放弃一边,另一边就一定能做好。我认为,有些时候,你自身努力的过程就是一种榜样。而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能够形成凝聚力、成为一种力量,支撑着你前行。

内容来源:北京科技报(记者:王雪莹)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655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科协,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