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植百问百答】大豆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时间:2022-07-26 14:42:1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光明科普 栏目:智农 阅读:119
大豆主要有大豆胞囊线虫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根腐病和菌核病等病害。
(1)胞囊线虫病
胞囊线虫病又叫“火龙秧子”,胞囊线虫寄生在大豆根的皮层中,吸收营养。
症状表现 病株主根及侧根少,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植株矮小,叶片变黄,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小颗粒(即线虫的胞囊)。
防治方法 轮作是最有效的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措施,采取大豆与禾本科如小麦、玉米和谷子等3年以上的轮作,就可有效地进行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是胞囊线虫病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不仅可避免线虫为害造成的减产,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土壤内线虫密度,缩短轮作年限;采用辛硫磷、涕灭威(铁灭克)或含有这类药剂的种衣剂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花叶病毒病
症状表现 主要有花叶和坏死两大类。花叶类表现为病毒感染初期,嫩叶叶脉透明,中后期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严重的出现叶片起疱、皱缩、增厚发脆、向下反卷,植株矮化、产生无茸毛光荚等症状;坏死类感染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枯斑或叶脉坏死,随后坏死连成一片,最终导致叶片脱落。个别品种感染后,顶部褐色坏死,俗称“顶枯”。感染病毒的大豆结出的籽粒上出现多种形状的褐色或黑色斑纹。
防治方法 种子所带病毒是来年发病的病源,蚜虫的传播造成病毒的扩散。清除带毒种子较困难,但在大豆苗期及时拔除田间带毒种子长出的病苗,并及时消灭蚜虫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病毒扩散和为害。推广抗花叶病毒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3)灰斑病
症状表现 在叶、茎、荚和籽粒上都表现出症状,在叶部形成蛙眼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严重时坏死病斑占叶面积60%以上,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在花期喷施80%多菌灵微粉剂70克/亩加菲蓝(用量0.1%),防治效果达80%以上。
(4)根腐病
根腐病是引起大豆根部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是典型的土传性病害。
症状表现 病菌以伤口侵染为主,田间蛴螬等地下害虫为害能产生大量伤口,加重根腐病的发生。田间主要靠雨水和灌溉水传播蔓延;收 割机跨区操作时,切割器、轮胎(履带)等携带有病土,将加快病菌的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 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病菌只侵染大豆,发病地块轮作时间不应少于4年;注意田间排水;播种时可以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田间发病后,可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7天喷1次,连喷3次。
(5)菌核病
菌核病又叫白腐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封垄以后,常在雨季大量发生。
症状表现 病株茎部接近地面处或分枝处,产生不规则的褪绿或淡褐色斑块,之后常布满白色菌丝体,菌丝丛中形成大量黑色鼠粪状菌核,后期病部以上的组织萎蔫枯死或凋萎。病害在田间呈片状分布,病株枯死早的不结实,或结荚少,籽粒秕小。
防治方法 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清选,挑出大豆种子中混杂的菌核;豆田避免积水;在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668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光明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