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 “过午不食”是否健康?了解清楚再进行也不迟
时间:2022-07-26 14:45:14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人民网科普 栏目:健康 阅读:89
很多人会认为“过午不食”的做法很健康、能减肥,但科学地讲,“过午不食”并不健康,更不适合普通人,一日三餐的模式是人类在不断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符合人类的正常生理需求。
胃部食物大概需要4-6个小时左右排空一次,这样既让人没有饥饿感,又能保证营养物质对身体各个器官的供应。“过午不食”的进餐方式会使胃部至少18个小时处于空虚状态,而胃酸却在持续分泌,并且在夜间分泌量达到高峰,如果胃里没有食物中和胃酸就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出现烧心、胃部疼痛等症状。
另外,晚餐摄入的能量一般是一天摄入总量的30%-40%,是一天中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佛家或者修行者采“过午不食”的进餐方式,一般都是过着早睡早起、清心寡欲的生活,“过午不食”本身也是他们的一种修行。所以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不推荐“过午不食”。如果人们盲目采用“过午不食”,将造成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期下去可能出现低血糖、头晕、抵抗力下降、肌肉减少、情绪出现问题等,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胃肠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群尤其不适合“过午不食”的进餐方式。因为规律的进餐是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要避免血糖的波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的患者如果采用“过午不食”,很可能会导致危险的低血糖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胃肠疾病患者也不适合“过午不食”,比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的患者,由于他们的胃肠功能已经受损,所以规律的进餐就尤为重要,最好少食多餐,避免长时间禁食,防止胃酸对胃肠黏膜的进一步损伤。
除了疾病以外,老年人往往会因为身体机能退化、消化功能减退出现缺乏营养问题,比如骨质疏松、肌肉减少,这两个问题都需要足够的营养来维护,尤其是蛋白质和钙的补充。如果采用“过午不食”进餐方式,就会导致一天的能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蛋白质和钙的摄入必然不足,这将不利于维持老年人的健康。
从健康角度来说不推荐“过午不食”,即便现在有研究证实间歇性禁食有益健康,但并不同于“过午不食”。比如16:8间歇性禁食和“过午不食”有点类似,即一天8个小时内可以吃东西,其余16个小时不吃,但这种方法本质上和“过午不食”是不同的。16:8间歇性禁食虽然每天禁食16小时,但剩余的8小时要摄取一天所需的所有的能量和营养素,而“过午不食”提倡只吃两顿饭,减少晚餐、减少能量摄入,如果采用这种进餐方式,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也不是适应于每个人。想要健康科学的做法是过午少食,是将大部分的能量和营养摄入放在早餐和午餐,而且晚餐要少吃、早吃并且要清淡。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丁冰杰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6685.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人民网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