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 | 赵春江:信息技术助力种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7-27 12:32:1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科协 栏目:人物 阅读:163
7月13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举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十大”代表赵春江接受了媒体的集体采访。在采访中,赵春江就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智慧农业、农业转基因、种业信息化等当下热点农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记者:作为科学家和科协的领导,对于党代会和科协十大报告,您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赵春江:报告强调指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是要对标世界一流的发达国家,这个过程不仅是北京科技水平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这对于北京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报告还强调了技术创新对我们北京市社会经济的支撑和发展作用,技术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才,当下,北京执行了非常好的人才政策,相信这些政策可以大幅加快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步伐。
还有就是青少年教育和科学普及,北京市是一个超大城市,青少年群体占了很大比例。未来他们怎么发展?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形成?科学教育科普教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政府和市科协都很重视这方面工作,目前建立了巨大的科技资源的共享数据库。将来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体系,加强科普教育,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科学知识武装青少年。
记者:现在公众对智慧农业,包括智能农业方面还是有一些误区,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怎样才能正确地去看待智慧和智能农业。
赵春江:智慧农业和智能农业,本质上都是强调信息知识作为生产力要素,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是对农业一种变革性的影响,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但是它们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智能农业重点强调了机器性能和智能化程度。
智慧农业则强调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既包括农作物,也包括机器,还包括人,它更加强调了人的智慧,强调人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和水平。
智慧和智能都离不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一类共性的信息科技的支撑。因而在公众当中非常容易造成混淆。智慧农业和智能农业都强调了信息科技和工业化的智能装备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当中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目的就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记者:种业是个“卡脖子”的问题,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您认为可以做哪些工作?
赵春江:种业是农业的基础,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没有种子就没有农业。但中国目前种业状况是不是对农业生产“卡脖子”了呢?相对来说比较少,大宗作物基本上没问题。
相对弱一点的,可能就是动物方面,比方说白羽肉鸡和奶牛,奶牛全世界只有一两个品种。所以实事求是来讲,卡的成分不是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发展种业了,如果不发展,肯定会对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在发展农业,最典型的就是生物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把好的基因片段导入进去。我们国家目前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政策,是积极发展、做好储备、稳妥释放,我觉得符合我们的国情。
信息技术在种业当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育种已经从1.0发展到了4.0,我们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缩短育种周期,实现方法是基于大量的表型组数据和环境组数据、代谢组数据、基因组数据进行综合大数据分析,判断哪些组合好哪些组合不好,通过人工智能方法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找到更多的关键基因位点,再反过来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进行修饰。
目前我的团队已经在圆白菜、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上,实现了通过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农机、农艺的融合,完成了可自主作业的相应技术体系。
内容来源:北京科技报(记者:赵天宇)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681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科协,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