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50余年只做一件事 他是真正的追“光”者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50余年只做一件事 他是真正的追“光”者

时间:2022-08-19 11:26:0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光明科普 栏目:人物 阅读:142

“我搞光学是逼着上,憋着气干,干中学,靠集体发展提高。”

——金国藩

“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金国藩形容自己前十几年的工作时常说的一句话。

毕业于北京大学机械系的金国藩自幼就对机械非常感兴趣,经常将自行车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还自行装制矿石收音机、收发报系统。1950年毕业时,成绩优异的金国藩留校任教。1952年随着全国院系调整,金国藩来到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工作。

1956年正是“向科学进军”的时代,金国藩在党的教育下志愿投身到党的事业中,于1956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5年,金国藩从陀螺仪器教研组调往光学仪器教研组,担任“劈锥测量机”研制任务的课题负责人。这次调动,让金国藩从此与光学结缘,在这个领域里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50年。

每次科研方向的转变,都给金国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至今想起来,他仍感叹:“压力大极了。”但他并不畏惧,而是团结组里的其他教师们一块儿迎难而上。在我国第一台“三坐标光栅劈锥测量机”的研制过程中,对光学一窍不通的金国藩从零学起,带领青年教师们查阅资料,向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自己动手改造和研制试验设备,到工厂亲自加工……1969年国庆前夕,他们终于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成功实现试制。这台测量机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成本也远远低于从国外购买一台测量机的价格,这项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只有敢于胜利,才能取得成功。 1998年9月8日,摄于北京清华大学全息存储实验室 摄影师:侯艺兵

国家“863 计划”启动后,在信息领域设置了“光计算”项目。由于金国藩是第一个到国外学习此内容的人,因此他率先获得了这一项目。在做光计算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光处理的并行优势。这时,金国藩发现一种“二元光学元件”很有用,深入学习后他发现二元光学完全建立在衍射光学的基础上,并可用微电子加工工艺来制作微光学元件。这是一个新领域,金国藩开始领导科研小组对二元光学进行研究,研制出光束分束器——达曼光栅,做出5×5寸、25×25寸的分束器,微光学透镜阵列,光束整形器,滤波器等元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并写出全国第一本相关专著——《二元光学》。

“金先生常常教育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如果‘有所为,就要为人先’。他把研究目标定位在世界先进水平,要‘敢为人先’。”曾接替金国藩担任清华大学光电工程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的李达成回忆道,“他凭借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扶持新思想、新动态的发展,有些在刚出现时显得很弱的新芽现在已发展成为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8年,姜会林院士与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合影

如今,耄耋之年的金国藩仍活跃在科学前沿,他最关心的莫过于带动和帮助年轻人成长。他一方面积极拓展研究方向,多方寻求合作,建成了数个实验平台,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一方面给年轻人压担子、委以重任,给他们以充足的平台和空间。

“趁现在还跑得动,我还想多做几件事,为系里多争取几个项目,为年轻人多创造些条件。”这是金国藩的期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兴毅)

院士小传:

金国藩(1929— ),长期从事光学仪器及应用光学技术研究。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三坐标光栅测量机;领导可擦除盘机、激光陀螺等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种可写可擦光学头,独创性地将激光陀螺用于测量弱磁场;率先在国内研究计算全息、光计算及二元光学;有创见地提出了用脉冲调制理论解释计算全息及空间域滤波的新概念;开创性地将计算全息用于制作凹面光栅及光学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等;研制成功的二元光学激光分束器具有国际水平。现从事光学体全息存储与衍射光学研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4905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光明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