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多吃海鲜等“蓝色食物”,竟能解决人类粮食危机?

多吃海鲜等“蓝色食物”,竟能解决人类粮食危机?

时间:2022-09-05 10:18:5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学术头条 栏目:百科 阅读:141

撰文:朱哼哼

编审:王新凯

排版:李雪薇

2021 年 9 月 23 日,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以线上形式举办,会议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 2030 年消除饥饿。

而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仍有近 7 亿人挨饿,2.5 亿人处于饥饿边缘,除非全球各个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否则 2030 年全球将会有 8.4 亿人挨饿。

实际上,包括鱼类和贝类以及海水、淡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植物和藻类的蓝色食物,为全球 32 亿人提供了蛋白质及营养,超过 8 亿人以此为生。然而,长期以来蓝色食物在食品政策讨论中很少受到关注。

为此,斯德哥尔摩应变中心联合斯坦福大学以及 EAT 发起了蓝色食物评估行动,召集了 100 多名研究人员,探索水产品在人类粮食系统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将其研究成果分为 5 篇文章,发表 Nature 杂志及其子刊上。

图片

图 | Nature 封面:蓝色食品(来源:Nature)

图片

蓝色食物营养丰富,可防止 1.66 亿人营养不良

全球范围内,营养不良长期存在并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在 5 岁以下儿童中,有 1.49 亿(22%)人发育迟缓,4500 万人处于饥饿状态。而在成年人中,更是有 21 亿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而营养缺乏,是造成这一问题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全球多个国家曾进行了无数次的粮食政策讨论,然而这些讨论仅局限陆地粮食生产。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水产品就是海鲜、鱼,只能提供蛋白质。

因此,长期以来水产品的营养价值被严重低估。

图片

(来源:Pixabay)

为了证实水产品的营养价值,Christopher Golden 博士及其同事发表在 Nature 上的一篇文章,对 3753 种水生动物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包括 omega-3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 A、B12、钙、碘、铁、锌在内的 7 种营养素,上层鱼类的含量均明显超过牛肉、羊肉、鸡肉以及猪肉。

随后,通过将食物营养数据与粮食系统模型相结合,研究人员证明了,**若在 2030 年之前,全球水产品产量增加 1500 万吨,全球水产品价格将降低 26%,1.66 亿人将远离营养不良。**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从中受益的可能性是成年男性的 3 倍。

图片

发展蓝色食品养殖,可减少土地和水资源****使用

粮食生产是环境问题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排放了全球 1/4 的温室气体,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土地资源,消耗了全球 3/4 的淡水资源。然而,它仍旧无法满足全球人们的营养需求。

这给蓝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会。

本系列第二篇文章同样发表在 Nature 杂志上,Jessica Gephart 博士及其同事对来自全球各个地区的 1690 个农场和 1000 个渔业养殖捕捞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淡水消耗、土地使用、氮磷排放进行了标准化估计,涵盖了 23 个物种,占全球蓝色食品产量的 70% 以上。

图片

(来源:Pixabay)

研究发现,在所有蓝色食物中,贝类养殖和海藻养殖产生的环境压力最低;捕捞渔业主要产生产生温室气体;小型远洋养殖排放低于所有投喂养殖类水产;而常见的投喂养殖,例如鲤鱼、鳟鱼、鲑鱼、鲶鱼、罗非鱼等产生的环境压力与鸡肉相当。

也就是说,蓝色食物中环境压力最大的投喂养殖,与陆地环境压力最小的鸡肉养殖水平相当。

最后,研究人员利用干预情景进行建模发现,增加鱼类产量可减少近一半的土地和水资源使用,优化捕捞工具可以将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一半。

这一研究再次表明,蓝色食品是一种高性能、环境友好的食品,为人类环境改善可持续食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图片

2****050 年,全球蓝色食品需求可能增加一倍

了解水产品的需求对于评估它们在全球凉水系统中当前和未来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未来几十年中,水产品的生产需求需要扩大,以满足人口增加和收入变化的需求。

本系列第三篇文章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 杂志上,Rosamond Naylor 博士及其同事结合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数据,从全球、区域、国家三个层次,对收入、贸易、地理、文化和偏好等四个层面进行了调查,以评估当前和未来全球蓝色食物的需求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21 世纪初期的时候人类对于鱼类的需求已经翻了一番。通过现有模型预测,在经济、文化、贸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2050 年人类对于鱼类的需求很有可能会再翻一番。

图片

(来源:Pixabay)

不过,不同地区对于鱼类的需求不同。亚洲将继续引领淡水鱼消费,2050 年时依旧消耗最多的淡水鱼。

其中,中国主要以甲壳类、底层鱼类、头足类物种消耗为主;加纳和秘鲁将继续主导小型中上层鱼类的消费;法国、西班牙、美国、墨西哥和巴西将继续多种鱼类消耗。尼日利亚人均鱼类消费量虽然较低,但是到 2050 年,鉴于尼日利亚庞大的人口,国家层面的需求将超过加纳。

总的来说,这一研究表明,鉴于全球化进展以及经济文化和贸易因素影响,人类对蓝色食物的消耗可能会继续增加,并替代部分陆地动物食品的位置,对人类营养和环境影响较大。

图片

气候变化严重威胁蓝色食品生产利益

来自海洋和淡水系统的水产品对全球数十亿人的营养、健康、生计、经济以及文化至关重要,而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水产品系统的这些好处。

迄今为止,人类关于气候变化对水产品影响的研究并未全面阐述这一风险。大多数研究局限于个别生产系统,例如海洋渔业等,很少有研究将整个水产品系统和人类整体经济文化联系起来。

本系列第 4 篇文章,Michelle Tigchelaar 博士及其同事使用综合食品系统方法,结合了 219 个国家的气候和水产品系统数据,分析了国家层面气候因素对水产品系统的影响。

图片

(来源:Pixabay)

研究发现,**如果不采取缓解措施,全球变暖等气候危害将会对全球营养、社会、经济和环境结果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非洲、南亚和东南亚以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野生捕捞渔业。

对于上述这些预计面临严重威胁的国家,减少社会脆弱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气候风险,实现类似于巴黎协定的目标。

同时,这些国家需要系统解决性别平等、贫困等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增强水生和陆地粮食系统的恢复力,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这些措施对于预防气候威胁至关重要。

图片

小型渔业和水产养殖对于蓝色食品发展至关重要

过去十年,人们对全球粮食系统无法提供安全、营养、可持续和公平的饮食而担忧,导致人们呼吁进行粮食系统转型。与此同时人口日益增长,财富日益增加促使人类更倾向于资源密集型饮食。

**小型渔业和水产养殖提供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鱼类捕捞和 2/3 的供人消费的水产品,为超过1亿人提供生计,为 10 多亿人提供食物来源,**尤其是在南半球。在上述需求和格局中,这些小规模从业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对人类粮食、营养安全、生计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组织,仍旧未得到全球发展、粮食、环境和渔业政策的认可与扶持。

图片

(来源:Pixabay)

本系列最后一篇文章,Rebecca Short 博士及其同事,对全球多个地区 70 个小型渔业和水产养殖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表明,他们在水产品系统中处于关键地位。从业者在家庭、社区和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必须制定合理政策,保持小型渔业和水产养殖参与者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发现,上述从业者虽然在投入资产、专业程度、服务市场、管理类型上差异很大,但是这些小型渔业和养殖从业者经常创新,且倾向于合作管理,在推动全球水产品良性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者建议,国家和地方应充分考虑小型渔业和养殖从业者的多样性,制定合理的政策,确保此类从业者可以持续扩大,为人类可持续和公平的粮食系统做出贡献。

1974 年,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领导人大胆宣布,人们拥有“免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等不可剥夺的权利”。25 年前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近 200 个国家的 10000 名与会者承诺消除饥饿,在 2015 年前将饥饿人数减半。然而,这些激动人心的话语,伴随着许多没有意义的政策,最终均没有实现。

联合国粮食峰会,是改善全球粮食问题一次宝贵的机会。

研究人员们呼吁,我们必须认识到蓝色食物在消除饥饿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上具有巨大潜力。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917-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889-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516-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1-00368-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1-00363-0

https://www.nature.com/immersive/d42859-021-00055-6/index.html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2476-9

学术头条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0417.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学术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