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健康“隐形杀手”
时间:2022-09-10 22:56:5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台 栏目:百科 阅读:131
家中的尘埃若是累积到某一个程度没有清理,就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两位教授在研究美国和荷兰两地的家庭调查资料后发现,屋内灰尘的成分跟当地气候、房屋始建年代和居住人数有关。家中的尘埃种类很多,包括从外面飘进来的灰尘、走动时由屋外带进来的尘垢、人体和动物身上的毛屑和皮屑、食物的残渣、昆虫的尸体或排泄物、衣物纺织品线头等。事实上,灰尘的构成成分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而且其中一些物质毒性较大,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
灰尘对我们的影响
1.造成过敏原,引起不适。空气中的尘埃不仅造成视觉上的脏乱,也会让过敏体质,特别是对尘埃过敏的人引发过敏性疾病,如鼻子过敏、咳嗽、气喘等,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
2.电线、电器品过热,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及安全。家中的电线、电脑,以及某些以多分子聚合体如塑钢材质制造的空气滤净器、电热器等,在加热后会散发出有毒气体,如果上面覆盖灰尘的话,更会使温度升高,让室内空气的品质状况更不佳。美国一家环境医学研究团队曾花了三年时间,采集洛杉矶一般家户的灰尘,结果测得的邻苯二甲酸酯(DEHP)高达164.6微克,占总浓度90%以上,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其中电器用品的电线就是室内环境中DEHP的主要来源之一。
另外,电脑、电视等电器为了防止过热,制作时会添入防止电器过热烧坏的保护剂,而这种保护剂会散发溴化二苯醚的气体。有研究指出,长期暴露在塑化剂毒性化学物质中,与男性生殖功能危害有关;若有溴化二苯醚中毒现象,会出现肝大、掉发等现象。
此外,电线或电器上积尘太厚的话,会造成散热不良,若是刚好又在不通风的地方,温度过高的话,可能造成电器电线电脑等的损坏,甚至有引起自燃的危险。
3.含毒性物质,危害健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两位教授在研究论文中说:灰尘中可能包含铅、砷等元素,甚至包含已遭禁用的杀虫剂DDT(高效有机杀虫剂)。而灰尘中的铅是导致儿童血液内铅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这些成分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如何有效清理灰尘
1.定期打扫。生活环境中的灰尘随时都在累积,要避免灰尘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就要勤快一点,定期打扫。但是,“定期”是要多久一次?“打扫”的方式又是如何呢?这必须依照落尘情形、个人可用于打扫的时间,及其他特别需求或状况而定了。⑴如果家有幼儿、孕妇、病人,或是当地落尘量很大时,例如大马路或工地旁边、门窗必须经常打开等状况的话,最理想是一两天打扫一次。⑵无论是哪一种状况,最久一个星期要打扫一次。当然,这里所指的“打扫”,并非像“年终大扫除”那种耗时费力的大规模扫除,只要将地面、桌面等室内的灰尘除去,并清洗床单、衣物等,便能简单又有效地去除灰尘了。⑶在“去除环境中的灰尘”的清洁工作中,清洗衣物、床单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因为空气中会掉落在地面上的落尘,其实同时也会掉落在床上、衣物上,所以这个部分千万不要忽略了。
2.善用吸尘器。提到打扫,很多人就会想到用扫把扫地。但在室内,这样很容易造成细粒的微尘不易去除,而且容易使灰尘弥漫在空气中,对尘埃过敏的人来讲,无法有效改善环境的卫生品质。如果想要达到省力又有效的除尘效果,最理想的方式是使用吸尘器,虽然刚开始花费的费用会比较多,但是就长远来看,在身体健康及省时省力上,都有正面效益。
使用吸尘器清洁环境时,首先将环境稍微整理一下,例如先清除地面上的杂物或是纸张、瓶罐等吸尘器无法清除的物品。其次,把吸尘器的吸嘴套紧,直接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吸尘,便可轻松又有效去除灰尘。通常吸尘器的套嘴会有好几个,我们可依照不同需求,例如地面、地毯、门窗轨道、小角落,甚至电线等分别使用。用吸尘器吸完灰尘后,再以抹布或拖把用水擦拭地面,可以使地面更干净。如果室内环境天天都用吸尘器吸灰尘,其实倒也不必天天用水擦地。
如何减少灰尘产生
1.外出时将门窗关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两位教授在研究论文中提到:“总体说来,房屋中60%的灰尘来自户外。它们经由门、窗和排气口进入屋内,也可能黏附在家庭成员的鞋底上被带入房间。”所以平日不在家时可将门窗关闭,回家后改穿室内拖鞋,都是有效减少家中落尘的方法。
2.饮食要在固定的地方或使用托盘。吃东西时掉落的碎屑,久了没清理会发霉或引来小昆虫,这也是造成环境不洁的主因之一。所以我们最好在固定的地方饮食,或是使用拖盘盛装食物,让食物的碎屑掉落在托盘上,这样就可以使打扫工作轻松很多。
3.吸尘时别忘了电脑后面那一堆电线。电脑后面的电线,通常都会被忽略,因此容易堆积很多灰尘,使用吸尘器时,记得把吸管伸过去多吸几下,便能避免灰尘及不良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089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台,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新安全生产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