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温州何以成为“数学家之乡”?

温州何以成为“数学家之乡”?

时间:2022-09-20 15:08:08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浙江都市快报 栏目:人物 阅读:211

7月31日,温籍数学家陈杲,获华人数学最高奖——ICCM数学银奖。

陈杲,专注于复微分几何研究。2021年2月底,一项复微分几何领域的“世界难题”被他攻克。

时光回溯到2009年8月。

彼时,浩渺宇宙中的一颗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谷超豪星”。人们用这颗距地球大约1.31亿公里的小行星的名字,纪念和褒奖温州籍数学家——谷超豪的研究与贡献。

15岁的陈杲,仰望星空,将之视为一颗探求未知道路上的启明星。

数学家群体“群星璀璨”,是温州的独有现象。

近百年来,温州涌现出苏步青、谷超豪、姜立夫等200多位数学家和数学教授。

星光闪耀,温州何以拥有这么多的“最强大脑”,成为“数学家之乡”?

温州数学名人馆内姜立夫(左)、苏步青(右)、谷超豪(中)三位数学家塑像。

中国人数学强,浙江人数学很强,温州人数学尤其强。

据考证,在一个时期内,国内主要大学的数学系系主任有三分之一是温州人。

市区白鹿洲公园内,有一座温州数学名人馆。通过展陈,参观者得以了解温籍数学家累累硕果的冰山一隅。

从开拓者姜立夫,到苏步青、李锐夫、潘廷洸、柯召、方德植、徐贤修、徐桂芳等第一代数学家;

再到白正国、项黼宸、徐贤仪、杨忠道、谷超豪、张鸣镛、张鸣华等第二代数学家;

直至胡毓达、项武忠、项武义、姜伯驹、李秉彝、陆善镇等第三代数学家。

温州数学家由原点逐渐开枝散叶,成为数学界天空中明星点点。

一座城市走出如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者,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苏步青展馆一角

2003年,国际最高数学成就——沃尔夫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访问温州时,欣然题写“数学家之乡”。

温州为何会成为数学家之乡?

民间开玩笑说,“温州地处沿海,是不是因为吃鱼多、脑子聪明”?

但,沿海这么多城市,为何独独温州出了这么多数学家?

原因,想必并没有那么简单。

学界,曾专门研究过温籍数学家群体现象。

1999年,转任温州大学校长的谷超豪召集胡毓达等一批学者,专门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

课题组十年成果的结晶,集中在一册35万字的《数学家之乡》著作中。

除了追本溯源,综述学者成果,温州数学家辈出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结为——

原因之一:近代知识分子新观念形成,温州有着重视数学的社会传承。

甲午战争后,数学渐成“教育救国”思潮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1896年,温籍学者孙诒让创办了瑞安学计馆,这是中国最早的数学专科学校。不少温州地方学者认为,学计馆或许是温州数学萌芽的原点。

在中国现代数学史上,还有许多个“第一”是由温州人创造的。

1897年,温州举人黄庆澄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数学刊物《算学报》。1899年,温州地区出现“瑞安天算学社”,这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地区性数学学会。

温州逐渐形成了普遍重视学习数学的社会风尚。

原因之二:永嘉学派“事功学说”影响,温州有着刻苦实干的地域品性。

温州籍数学家群体的形成,与温州的文化传统也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南宋永嘉学派的影响。

宋代温州出现了大量私人讲学的书院,书院教育对温州文化影响深远。

如,创办于宋代的平阳会文书院,苏步青年少时就曾在此就读。

又如,枫林的醉经堂书院是温州最早最著名的书院之一,数学家徐贤修就是从这里走出的。

永嘉学派提倡“事功学说”,重视实用、务实创新的理念,对数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苏步青曾在解释温州为何出了那么多的数学家时说,温州地处东南一隅,当年研究其他学科没有实验室等硬件,而数学的研究只要用功,有纸头便可。

瑞安学计馆旧址

温籍数学家徐桂芳教授说过:“温州人的山水之灵气,刻苦踏实和勤奋好学蔚然成风,具有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

原因之三:地处沿海地区,温州留学群体带回了新的数学理念,温州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温州是清末民初中国最早兴起出国留学热潮的地区之一。而日本是温州人留学的主要国家。当时日本在数学的近代化方面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1898-1949年,温州有397人出国留学,他们当中大多数学习数学。

这些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担任数学教师,带动一批有数学才智的温州学子钻研数学。

如苏步青就培养出我国当代数学家方德植,而方德植又培养了陈景润,代代相传。

当时,温州乃至中国较早一批数学学科人才,大部分成了温州当地中小学校、私塾的教员,为未来数学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在温州数学名人馆,姜立夫、苏步青、谷超豪,三尊青铜塑像,让三代温籍数学家穿梭时空相聚,恍惚间也将参观者引入数学世界的堂奥。

在不少人看来,“情怀”和“传承”是温籍数学家群体形成的核心要义。

孙诒让在《瑞安新开学计馆叙》中记录:

“瑞安褊小,介浙闽之间,僻处海滨,于天下形势,不足为轻重。然储材兴学,以待国家之用,而出其绪余以泽乡里,则凡践土食毛者皆与有责焉,固不容以僻远而自废也。”

《算学报》

在动荡的20世纪中叶,温籍数学家的心路历程,也在谷超豪多年后回忆青年时光的诗句中可见一斑,“稚年知国恨,挥笔欲请缨”。

姜立夫创办算学系的时候,当时南开大学的算学系是名副其实的“一人系”,也正是“一人系”,开启了我国现代数学一个崭新的纪元。

1919年前后,青年苏步青赴日本留学前夕,曾拜访刚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的温州同乡姜立夫。

“数学这门学问好比一棵大树,我只是学到了一片叶子”等话语,在年轻的苏步青脑中植根,并长久地伴随他的学术研究生涯。

谷超豪名扬学界后,他的老师苏步青曾不止一次讲过:“我的学生超过我了,但唯独有一点,他在培养学生上没有超过我。”多年后,从教60载培养出9个院士学生后,谷超豪感叹:“我终于可以对苏老有个交代了。”

如同一场没有止境的学术长跑,接力棒在代际间薪火相传。

如今,“数学家之乡”的中生代、新生代力量正在涌现。

比如,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大岳、曾获得“斯隆研究奖”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江迪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中心特任教授陈杲等。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近年来,温州大力加强“数学家之乡”的文化品牌塑造,先后将谷超豪故居迁移至白鹿洲公园,建成温州数学名人馆,系统展示温州数学发展沿革和部分温籍数学家成就;在平阳、龙港等地建成苏步青故居、苏步青励志教育馆、数学奥妙馆、姜立夫故居等数学名家展陈场馆和数学体验文化场所;与央视合作拍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苏步青》、系列专题片《来自温州的数学家》。

2020年,中国数学会、南开大学、温州市人民政府在龙港市联合举行备受全国关注的姜立夫先生诞辰130周年活动暨中国数学教育研讨会,传扬和扩大了“数学家之乡”的影响力。

“人杰地灵”,苏步青曾如此赞美自己的故乡。

如果地方的优良传统和风气也是一种“灵气”,那么把温州之所以诞生如此众多的数学名家,归结为“人杰地灵”,也未尝不可。

来源:新华社、温州三十六坊、温州宣传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193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浙江都市快报,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