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普文章:十面“霾”伏与“冷”面杀手在线battle
时间:2022-09-27 11:05:1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宁夏科学传播 栏目:百科 阅读:135
编辑:康 艳 审核:杨鹏斌
20220年11月,由于影响我区的冷空气活动较弱,且无明显降水,近地面风力又小,天气静稳,污染物集聚无法扩散,为霾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气象条件,从而导致区中北部出现区域性空气污染。针对公众疑问:“围困”我们的到底是霾还是雾?从此次区性污染天气过程成因、霾和雾的科学区分、霾何时消散以及消散的气象条件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科普解读。(宁夏气象影视与宣传中心)
十面“霾”伏与“冷”面杀手在线battle
在秋冬季节的清晨时段
我国部分地区时不时会看到天空白茫茫、灰蒙蒙一片
“秋冬常客”雾和霾不请自来
如期上演城市迷雾大片
被“霾”伏的城市
2020年11月以来,由于冷空气比较“弱势”,我区中北部的天气舞台整体维持雨雪稀少、气温偏高的大格局。由于天气静稳,雾和霾也借机“加戏”,见缝插针,导致我区中北部出现区域性空气污染,陷入“霾”伏里……
那么我区中北部的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围困”我们的到底是霾还是雾?
此波“冷”面杀手的到来能否缓解目前“霾”伏困境?
遭遇“霾”伏我们如何防范?专家解读来啦……
01 此次霾由何产生?
11月中旬以来,影响我区的冷空气活动较弱,因无明显降水,近地面风力又小,为霾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气象条件,由于天气静稳,污染物集聚无法扩散,从而导致近期我区中北部霾的出现。
当然,霾的出现不单单只有风力、降水的影响,还要考虑逆温层。那么逆温层到底是个什么呢?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影响,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就是逆温层。它就像一个锅盖将污染物压在下面,导致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集聚。
出现霾的时候,白天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升温不明显,会进一步加重逆温,导致大气更加稳定,产生恶性循环。
逆温层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图源网络
随着冬季采暖开始,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增加,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是雾还是霾?
从气象角度来看,这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雾主要由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聚集而成,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状态,通常相对湿度在90%以上,大气结构稳定且气温较低时,就形成了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雾。
霾则是由大量微小灰尘颗粒、烟粒等污染物悬浮空中形成的浑浊现象,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80%以下,能见度降至10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
从辨别颜色来讲,雾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霾相对来说就有点发黄。
雾和霾的区别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还有分辨雾和霾的方法,雾散得快:雾虽然能见度低,但出现在早晨的雾,因为雾中水汽含量多,一旦太阳出来后,一晒就消失了(山区和水域附近雾不容易散)。晴久必霾:无风无雨的连晴好天气,水汽条件差,相对湿度低,风速较小,又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而晴的久了,空气污染物也在积累,此时出现的低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就是霾了。
03 “霾”伏和“冷”面杀手battle谁能赢?
这两天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都在遭受一股强劲的冷空气的袭击
这位“冷”面杀手及时赶到
降水稀少的“剧情”彻底“下线”
霾的“剧情”也随之“下线”
霾的消散主要取决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沉降,而颗粒物在大气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被清除:干沉降和湿沉降。
干沉降是指颗粒物的重力沉降以及颗粒物和地面植被,建筑物等的交互碰撞和吸收,最终导致颗粒物回到地面。而大风会大大增加颗粒物的干沉降速率,因而加速霾的消散。
湿沉降是指颗粒物被雨雪清刷到地面,雨雪天气结束后,雾霾容易消散。
此次“冷”面杀手带着大风、雨雪齐光顾,“霾”伏终于伏不住了,我区的气象条件将有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或稀释。
但是冬春季节静稳天气相对较多,十面“霾”伏与“冷”面杀手的battle绝不会止步于此!
04 遭遇“霾”伏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霾天气来袭,可能会危害人体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建议公众做好以下几点个人健康防护:
1、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以及老人儿童等抵抗力较弱者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时要戴好口罩,外出回来后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附带的污染残留物,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此外,因空气中污染物难以消散,也应避免开窗。
2、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可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有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建议少吃刺激性酸辣食物,多吃梨、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的食品。
3、平时注意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有霾的时段进行户外运动。另外,建议在出现霾的时段,合理使用空气净化器。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272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宁夏科学传播,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