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 > 0糖0卡0脂,代糖真的能缓解你甜蜜的负担吗?

0糖0卡0脂,代糖真的能缓解你甜蜜的负担吗?

时间:2022-10-16 08:41:2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北京科学中心 栏目:健康 阅读:120

审核专家:吴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曾几何时,我们一边享受着肥宅快乐水,一边担心着肚子上的肥肉像瓶子里的气泡一样“喷薄而出”。然而,无糖可乐的出现,似乎让这种纠结从此成为了“过去式”。

来源 | 网络

各大奶茶店也纷纷贴心的推出了“零卡糖”选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快乐嚯起奶茶~

网友戏称,“代糖简直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好似一把解决“嘴馋”和“发胖”难题的万能钥匙。谁能拒绝这种毫无热量负担,又能简单直接提供快乐的东西呢?然而,世上真的有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东西吗?

来源丨某购物网站

代糖会引起肥胖吗?

关于“代糖是否有害健康”“代糖是否会引起肥胖”的争论,从初代人工甜味剂问世到赤藓糖醇火遍全网的今天仍未有定论。8月19日,权威杂志《cell》刊登的一篇文章“非营养性甜味剂通过特异性菌群改变对人体糖耐量产生影响”使这一话题再次走入了大众视野。

来源丨杂志《cell》论文截图

研究选取了12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试验,评估了非营养性甜味剂(NNS)对人体指标及其体内微生物群的影响。

试验含有4个重要信息点:

1.这是一项关于“NNS对人体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2.三氯蔗糖和糖精可损害健康成人的血糖反应。

3.NNS对人体微生物和代谢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4.NNS对人体内微生物的影响与血糖反应升高有因果关系。

过去认为,糖精、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这些甜味剂不含卡路里,不会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然而,这项实验证明摄入NNS可能会导致特定人群产生依赖于微生物组的血糖变化,并非“百利而无一害”。

摄入规定剂量,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身体吗?

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那么,在规定摄入剂量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非也。

这次实验中包含4个NNS干预组,分别为阿斯巴甜(aspartame)、糖精(saccharin)、三氯蔗糖(sucralose)和甜菊糖(stevia),以少量葡萄糖作为载体共同摄入,剂量均为正常范围以内,分别相当于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的8%、20%、34%和75%;实验的2个对照组分别为等量葡萄糖(控制潜在混杂效应)的对照组以及没有接受任何干预的空白对照组。

研究分3个阶段:①前7天对人体的代谢及微生物数据进行基线测量;②随后分别给予对应干预措施14天;③之后停止补充,对参与者再进行7天的跟踪。结果发现,与葡萄糖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糖精和三氯蔗糖都显著提高了干预期间的血糖反应,表明短期摄入低于ADI剂量的三氯蔗糖和糖精可以影响健康个体的糖耐量。

来源丨杂志《cell》论文截图

进一步对受试者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中添加NNS可以影响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其中三氯蔗糖和糖精组对微生物群组成有显著影响。同样,NNS也会明显影响口腔微生物群。为确定口腔及肠道微生物群结构的改变是否为NNS导致血糖反应升高的根本原因,研究者将各组参与者(每组含4个血糖反应最大者,3个血糖反应最小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到了无菌小鼠体内。

对于顶部应答者移植样本,糖精、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和甜菊糖4个NNS组都出现了更高的血糖反应;而对于底部应答者移植样本,糖精组仍然提高了受体小鼠的血糖反应,而余下干预组均未观察到血糖的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NNS对肠道菌群及糖耐量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但无论反应高低,糖精都会导致受试者的血糖反应升高,且进一步说明了NNS对于人体微生物组的调节和糖耐量损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来源丨杂志《cell》论文截图

总而言之,NNS可能并不像之前设想的那样具有生理惰性,即便摄入剂量低于ADI仍旧可能影响个体健康,深层机制很可能与改变人体微生物组有关。

常见的代糖有哪些?

看到这里,你可能又会产生疑问:代糖到底有哪些?又有哪种是能安心吃到肚子里的呢?代糖的分类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如果按大家最关心的“热量”来分类,可分为提供一定能量的“营养性甜味剂”和几乎不含任何热量的“非营养性甜味剂”。

来源丨《食糖与代糖的博弈及发展趋势分析》

营养性甜味剂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各类糖醇:因具有防龋齿特性及非胰岛素调节而广泛应用于口香糖和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木糖醇;因具有乳化稳定性及良好保湿性而广泛用于雪糕、面包中的麦芽糖醇;作为湿润剂、稳定剂和螯合剂应用于糕点、糖果和罐头制品中的山梨糖醇;以及各类0卡饮料、0糖甜品中常见添加的代糖界“当红炸子鸡”——赤藓糖醇

来源丨网络

糖醇类甜味剂的甜度普遍低于蔗糖,甜味纯正,接近真实糖类;热量也往往较低,不易引起血糖波动。但要注意的是,糖醇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腹泻、消化紊乱等不良反应,还是要适量食用哦。

无热量负担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又可依据来源分为天然甜味剂及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多从植物中提取,包括甜菊糖、甘草素、罗汉果苷等,食用后不被吸收、不产热能,是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理想的糖代用品;其甜度往往为蔗糖的数百倍,因此常与低甜度糖醇类复配,获得良好风味的同时有效降低产品价格。此外,罗汉果苷的来源——罗汉果作为药食同源的药材,具有清热镇咳、润肠通便的疗效,且研究表明,罗汉果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颇有裨益。

零度可乐的出现使得人工合成甜味剂走入大众视野,常用合成甜味剂包括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

来源丨网络

一提到“人工合成、工业化生产”,人们往往会带上有色眼镜,担心其安全性不及天然甜味剂。其实不然,人工合成甜味剂比天然甜味剂拥有更长的研发及应用历史,对其使用范畴往往也存在严格规定,安全性得以保障。现如今,各类人工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饮料、罐头、烘焙产品等各个领域。

来源丨《食糖与代糖的博弈及发展趋势分析》

最后,代糖虽好,可不要贪多哦!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483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北京科学中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