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奖励百万!浙江两位90后女科学家入围2022达摩院青橙奖,有人研究半导体,有人想治愈癌症
时间:2022-11-08 05:04:5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浙江都市快报 栏目:人物 阅读:145
长相甜美又知性,喜欢古筝,还是乒乓球国家二级运动员,32岁的杨树身上有很多看似违和的东西,比如她研究的方向是硬核的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
10月31日,2022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树、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白蕊等15位35岁以下青年学者获选,每人将获得100万元奖金及阿里巴巴全方位科研支持(具体名单见下)。
爱弹古筝还是乒乓球国家二级运动员
浙江女博导研究的是硬核的半导体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氮化镓是个一辈子都不会接触的陌生词语。但杨树已经和它朝夕相处了12年。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树,32岁
以前笔记本电脑适配器像砖头一样又大又厚,稍微充一会儿就会发烫。现在适配器不仅小巧,而且充电速度提高了三倍,中间最关键的功率元件就是氮化镓。
氮化镓是一个“多面手”,其独特的材料特性,让它在很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6年,杨树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出站回国后,就带着她的学生展开研究,意料之外地发现做出的样品完全没有传统氮化镓器件中普遍存在的动态电阻退化问题——这突破了传统氮化镓器件的性能瓶颈。
而随后,她研制出高压、高频、高效的新型垂直氮化镓功率器件,攻克了长期困扰该器件的动态性能退化难题。
“那一刻我们觉得突破了以前看到的传统氮化镓器件的性能瓶颈,”杨树说,当时只有用个英文单词可以形容心情:Serendipity(意外之喜)。
科研是一件很孤独的事,特别本来就很枯燥的半导体领域,女科学家的数量本来就凤毛麟角。
杨树说,大学时,本科生、研究生男女比例差不多是1:1。不过到了工作岗位上,工程师或者是青年女教师的比例就会下降到40%左右,如果是高层次的首席科学家,就会下降到3%-4%。
在杨树成长和求学的过程中,家人从来没有觉得女孩子就应该如何,或者是不适合去做什么。读书时,导师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杨树记得自己读博的时候,工作量比周围的男同学还要大一些,也有机会去参与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我觉得父母和师长对我这种无性别差异的对待和培养,一直激励着我在科研道路上前行。”
作为女性代表,杨树说,女性也有很多优势,比如说更敏感、更细致,会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会注重沟通和团队协作,更有韧性等。
“如果大家都勇于追求梦想,或者被给予相对公平的机会,我觉得女性也可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我觉得社会越进步,女性的价值更应该被‘看见’、被尊重,女性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更大。“
被施一公院士称为“最优秀的学生之一”的90后女科学家
做科研最大的动力是想治疗癌症
“我做科研最大的动力是,想治疗某一种疾病。”
人类35%的遗传病及几乎所有类型癌症的发生,都与“剪接体”直接相关。29岁的白蕊,主要研究工作就是剪接体与RNA剪接的分子机理。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她参与并主导完成全球唯一覆盖完整RNA循环的系列成果,首次揭示了剪接体重塑的分子机理,主导并开辟了U12型剪接体研究方向。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白蕊,29岁
白蕊是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剪接体和RNA剪接的分子机理。虽然还不到30岁,不过白蕊的研究成果却是世界级的。
至于她参与的这些成果有多牛?“已经被写进教科书里了”。
白蕊从小就对自然科学的东西比较好奇,小时候常问各种问题,比如鸟儿怎么能飞,我怎么不能飞。高中时,计算遗传病概率时,我也觉得很有意思,就很想研究这些东西,高考就选择了生物专业。
不过大学时,因为生物学起来很枯燥,中途有想过放弃这个专业。“有时去实验室做实验,也不太理解做的到底是什么,跟自己想治愈癌症的宏伟梦想相差太远。”
白蕊记得,后来下定决心未来做生物科研,是因为施一公老师到武大做讲座,讲科学之美。“当时我听了以后,被他那种热爱科研的热情,以及他做的课题的前沿性深深地感染了,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当时又觉得做科研好有趣,好厉害。”
白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捕获全部类型剪接体团队的核心人员,掌握了世界领先的剪接体生化研究技术,并加速了相关靶向抗癌药物和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6篇,在Cell上发表论文3篇,曾入选由中国科协评选的“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曾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
她也是导师施一公院士眼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喜欢美食,也喜欢篮球和拳击,导师对白蕊的评价是执拗。
白蕊自己对”执拗“这个词的理解,既不是像执着那样就是一个纯好的词,也不是说这个人就跟驴一样倔的。“它是一个中性的词,在某些自己认定的事情上会非常的坚持,也不听别人的意见,甚至整个团队的意见,我也不是完全都采纳。”
六成获奖者来自基础学科
15位青年“摘星人”攻坚最难课题获百万大奖
提供“六便士”,邀青橙学者“看月亮”。青橙奖是专为发掘35岁及以下中国青年学者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由阿里巴巴达摩院于2018年发起。奖项的评选不唯资历、不唯履历、不唯论文、不唯门第,自荐、举荐、被寻访均可参评。过去4年,青橙奖已颁发给包括北大数院韦东奕在内近40位青年才俊,助力他们勇攀科学高峰。
今年,青橙奖全面覆盖科学技术广泛领域,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升。通过自主申报、他人推荐、主动寻访,2022青橙奖收到全国135所高校院所近500份有效申报材料,这些参评青年学者极具学术潜力,受到近200位院士、19位大学校长、2位诺贝尔奖得主倾力推荐。
经严格的组委会初审、通讯评审、现场答辩、终审评议,今年15位“青橙学者”诞生。他们来自理论数学、量子物理、生命医学、化学材料、软件安全、端边云协同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研究尺度从浩瀚宇宙到极微生命,覆盖多个国家重大科研方向。
因为热爱,这些青年“摘星人”踏上少有人走的路,在科学征程上将浪漫与执着进行到底。引力物理学家邵立晶,以宇宙为实验场,他参与了人类天文史上的壮举,拍下5500万光年外第一张黑洞照片;化学物理家杨杰,在飞秒尺度给分子“拍电影”,无数次高速拍摄中他首次发现了水分子间的“量子拖拽”;从信息科学跨入光学领域的吴嘉敏,相信“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
更多女性科学家在青橙奖评选中尽显锋芒。来自清华大学的吴昊,“从不觉得女生不适合学数学”,她师从两位菲尔兹奖得主,用7年解一道题,最终证明统计物理领域猜想;另一位清华学者同丹成为首位在孕期参评获奖的女科学家;浙江大学女科学家杨树,兼任中国电源学会女科学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希望“所有女性科学家都能勇敢追梦”。
橙柿互动记者 沈积慧 编辑 薛永军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7779.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浙江都市快报,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