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影响真有这么多吗?真的!
时间:2022-11-08 14:15:3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华医学会 栏目:健康 阅读:91
作者:张静 济南明水眼科医院角膜屈光科
审核:雷玉琳 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副院长,角膜屈光科副主任医师
近视会带来哪些影响?有很多人肯定会说近视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其实除了影响日常生活,近视还会给我们的眼睛、心理、下一代甚至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下近视带来的不良影响,看完以后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宣教近视防控知识,使更多人的近视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和控制。
图1(版权图片,禁止转载)
一、近视发病率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视频终端的普及,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近视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全球近视患病率2000年为22.9%,2010年为27%,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9.8%。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患病率已近50%,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有80%~90%的青少年近视群体,高于欧洲(40%),其中高度近视占10%~20%;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在38.37%[1],而在某些城市,像北京市,高中生近视患病率统计高达74.2%,想想10个人中就有7个人是近视,发病率日趋增高,对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
图2(版权图片,禁止转载)
二、近视与其他眼部并发症
青少年时近视若得不到有效预防及控制,可能发展成高度近视(大于600度)。我国是一个高度近视高发国家,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2];低度近视以及单纯高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单纯表现为裸眼视力下降、易疲劳等;而病理性高度近视轴长不断增长,表现为近视终生进展,带来的并发症非常多,并且会出现很多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很多高度近视患者即使佩戴眼镜也无法达到正常视力。部分患者眼球运动受限,出现固定性斜视,部分严重患者出现极度内下斜视。更严重的是,高度近视患者眼底影响非常明显,很多患者患有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后巩膜葡萄肿,极易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等并发症,出现非常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图3(版权图片,禁止转载)
三、近视与心理健康
近几年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不良的心理情绪对青少年对于社会适应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既往有研究表明[3],高度近视患者较普通人群、低度数人群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生活产生不良反应。也曾有报道表明中学生的近视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所以,青少年近视群体应该得到针对他们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的引导和辅导。
图4(版权图片,禁止转载)
四、近视与遗传
咱们都说,父母近视,孩子也一定会近视,这种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近视有遗传倾向,据以往调查研究显示[4],单纯近视为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下一代影响相对较小,目前尚在研究中,还未有明确机制。但是,在高度近视家庭中,若父母不表现高度近视,孩子是高度近视的概率为25%,若父母其一为高度近视,则孩子为高度近视的概率为57.5%,若父母均为高度近视,则孩子为高度近视的概率高达100%。所以,近视正在影响我们的下一代,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及关注。
图5(版权图片,禁止转载)
五、近视与就业
近视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小问题,但到关键时候往往会影响到你!要说就业与近视有没有关系,那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说你想报考公安、空乘或当兵,视力这关就必须要过。这时候,近视无疑就是你的“绊脚石”。一到毕业季,就业成为不少毕业生头疼的问题,一些特招的职业常常将近视人群拒之门外。
图6(版权图片,禁止转载)
总而言之,近视对于眼睛本身、心理健康、下一代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旦发现近视,应该科学矫正和防控,鼓励近视朋友们多户外活动,多注意用眼习惯,劳逸结合,适度用眼。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明亮的双眸!
参考文献
1. Morgan IG, French AN, Ashby RS, et al. The epidemics of myopia: Aetiology and prevention[J]. Prog Retin Eye Res,2018,62:134-149.
2.Li Y, Liu J, Qi P.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 China: a 10-year population-based survey[J]. BMC Ophthalmol,2017,17(1):88.
3. 刘晓玲,李丽娜,苑杰,等.高度近视和中低度近视高中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比较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2,32(10):963-965.
4. 高文,梁凤鸣,陈涛.近视相关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7):1074-1078.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8083.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华医学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