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百科 > 外来生物“特工”?退!退!退!

外来生物“特工”?退!退!退!

时间:2022-11-16 09:32:27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蝌蚪五线谱 栏目:百科 阅读:139

近日,中山港海关截获蜚蠊

该消息冲上热搜

引起了大量讨论和网友关注

图片

图片

如今宠物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重要“成员”

然而近年来

饲养“另类宠物”

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逐的风尚

不同于传统的小猫、小狗和鸟类宠物

它们是一些人为引进的“外来客”

它们有的长相奇异

有的色彩斑斓

颇受年轻人喜欢

可是不少人并不知道

这些“另类宠物”,一不小心

很可能成为破坏本地野生食物链的

“生物杀手”

图片

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

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而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其他环境当中。

对于此类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种。在外来种中,一部分物种是因为其用途,被人类有意地将其从一个地方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物种被称为引入种。

图片

图源:新华社

然而,在外来种(包括引入种)中,也有一些在移入后逸散到环境中成为野生状态。若新环境没有天敌的控制,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外来种就会变成入侵者,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此类外来种则通称为入侵种,如红火蚁、福寿螺、布袋莲、非洲大蜗牛、巴西红耳龟、松材线虫等。

我国生物入侵发生态势非常严峻,例如,2004年入侵物种红火蚁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农业农村部2022年初监测数据显示,该入侵生物已传播至全国12个省份;草地贪夜蛾2019年传入我国,在入侵我国后一年内就扩散至20多个省份,影响上千万亩农作物安全。

近年来,世界上重大入侵生物频繁入侵我国,如番茄潜叶蛾(2017年侵入)、草地贪夜蛾(2019侵入)、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2019侵入)等,新发/突发入侵物种肆意扩散蔓延和暴发成灾,入侵危害威胁巨大。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

图片

图源:生态环境部

并不是所有宠物都可爱!

异宠,也被称作另类宠物,最先兴起于欧美、日本等国家,后在我国逐渐流行,是指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和观赏的野生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脊椎动物和部分无脊椎动物,它们可能来自野外或是野生种源人工繁育的后代,且往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图片

图源:摄图网——守宫

图片

图源:象山清风——银环蛇

近年来,饲养“异宠”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异宠”流行给人们带来新奇体验的同时,未经检疫的“异宠”被伪装打包后通过跨境电商、邮件、快件等渠道非法寄递入境,极有可能带来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非法寄递“另类宠物”

可能造成什么危害?

1. 传播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

非法寄递境外“另类宠物”,由于其来源不明且未经输出国或地区的相关部门检疫,它们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真菌、线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可能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影响。

图片

图源:摄图网

活体动植物是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主要传染源,有研究显示,在调研的1410种人类疾病中,约有61%由动物性致病源引发,在目前已知的大约200种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70种与“另类宠物”有关。

2. 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从境外非法携带、寄递的“另类宠物”,特别是野生物种,如因被遗弃、逃逸和错误放生,一旦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后,极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对农林、畜牧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具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外来物种一旦与本土物种杂交,有可能导致基因库污染,破坏本土生态结构。

图片

图源:摄图网

这不仅关系到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关系到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如稻水象甲、福寿螺对水稻减产的影响均可达70%-80%,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初入侵我国,2021年已在全国27个省1426个县有发生,实查发生面积2075万亩,主要为害玉米、小麦等作物,如不防治或防治不及时,产量损失在20%-30%,严重危害时可达50%以上。

3. 影响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些农产品国际贸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的严重阻碍。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中明确规定: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为保护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可以设置一些技术壁垒,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危害。

END

资料来源:新华社、界面新闻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象山清风、青春北京

整理:董小娴

责编:咕噜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58514.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蝌蚪五线谱,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