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轻症各种症状,除了吃药,还能怎么办?
时间:2022-12-09 15:43:3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网易健康 栏目:健康 阅读:122
近期,网上流传了多个版本的“新冠病程症状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大家也无需因为自己的症状和图片中的不一样,就觉得慌张。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每个人出现的症状表现可能和个人基础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年龄、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最重要的是针对症状及时作出治疗和状态调整。
为了帮助大家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尽快恢复,网易健康针对新冠轻症的各种症状,总结了除服药外缓解症状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症状一、发热高烧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37.3~38℃是低热,38.1~39℃是中等度热,高热是39.1~41℃,超高热在41℃以上。
应对发热,除了服用退烧药物外,还可以做这些事:
①卧床休息:休息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与病毒战斗。发热期间,体温升高,机体的代谢率也会增加,对于能量消耗较大,休息可以避免发生体力不支的情况。
②大量饮水:人体在发热时随着皮肤散热、呼吸加快,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因此补充液体、多饮水十分重要。在补水时也有讲究,并不是一次性大量饮水,这样可能导致恶心呕吐。通常情况下建议分为多次、少量饮水,达到补水的目的。发热时如果大量出汗可以适量喝淡盐水,不出汗时喝温开水即可。
③物理降温:体温处于中度发热以下(38.1~39℃)可以首选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使用温水擦拭胸背、额头、腹股沟、腋窝等部位,或使用冰敷额头的方式降温。
④饮食调整:发热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品,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症状二、咽痛咳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咳嗽,最常见特征是干咳、少痰。咽痛通常和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咽痛相似,炎症刺激局部引发充血、肿胀,造成疼痛。
应对咽痛、咳嗽的症状,除了服用止咳药物外,还可以做这些事:
①避免刺激: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如香烟、氯气、氨气、煤气等,以免咳嗽加重;冷空气也会加重咳嗽,开窗通风时应戴上口罩,避免吸入冷空气。
②热敷缓解:可以用热毛巾、热水袋等热敷背部,帮助气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缓解咳嗽症状。注意热敷时温度不要过高,以免造成烫伤。另外,伴随发热症状时,不适宜热敷。
③饮食缓解:饮用秋梨膏,清咽汤,杏梨茶,银耳冰糖羹等食疗方法,对干咳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另外,多喝水也有助于咽痛的缓解。
症状三、乏力酸痛
在出现发热症状后,有可能会导致肌肉乳酸堆积,从而导致全身酸痛、乏力的症状,通常是在四肢或是腰背部肌肉。
应对乏力酸痛的症状,可以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或者有止痛功能的药物,另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缓解:
①充分休息:保证合理的、充足的休息,注意不要黑白颠倒、熬夜等,一定要保证睡眠的规律性。
②适当活动:在保证休息的情况下,适当走动对于缓解乏力、酸痛的情况也会起到缓解作用。
③按摩泡澡:可以在睡前泡个热水澡,或对酸痛的部位进行按摩、热敷,有助于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
症状四、肠胃不适、腹泻
新冠病毒不仅会侵害呼吸道和肺部,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其中腹泻是常见的症状,也可能伴随腹痛症状。
出现腹泻症状,可以服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藿香正气等药物来止泻,也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缓解:
①注意饮食:避免摄入生冷、寒凉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②补充水分:腹泻患者因大量排便,可能会出现严重缺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可以喝一些含有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和柠檬酸钠的补液盐。另外,可以饮用胡萝卜汁、苹果汁和西瓜汁,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可以补充必需的维生素,有效防止出现脱水现象。
③腹部保暖:可以用热毛巾敷小肚子,同时注意腹部保暖。
症状五、嗅觉味觉减退
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嗅觉、味觉失灵的情况,如果中招,不要惊慌,这些症状一般会在痊愈后消失。
如果出现嗅觉味觉减退的症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缓解:
①保证卫生:就算发生了味觉减退的情况,保持口腔卫生也十分有必要,每天刷牙两次,有助于防止新冠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②嗅觉训练: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尝试进行嗅觉训练,包括每天闻柠檬、玫瑰、丁香和桉树等,每次20秒,每天两次。
症状六、鼻塞流涕
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的情况,可以尝试使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缓解,同时可尝试以下方法:
①热敷鼻子:可以用热毛巾热敷鼻子,促进鼻腔的血液循环,注意避免烫伤。
②按摩鼻周: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放在鼻梁的两侧,先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进行按摩。
③吸水蒸气:在杯子中倒入一些开水,把鼻子对准杯子口,吸一些热水的水蒸汽,也能促进鼻腔的血液循环,减轻鼻塞症状。
新冠轻症的大部分症状,都具有自限性,以上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最后提醒大家的是,无论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对于身体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就算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不要过于焦虑,以免影响病情的康复。祝大家都健康、平安!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063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网易健康,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