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高校科学营十年——叶回春:传承科教报国精神 做知识的播种者
时间:2022-12-11 21:06:23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栏目:人物 阅读:117
传承科教报国精神 做知识的播种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师,工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工程实践中心主任,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于2009、2014年分别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设计加工研究,并负责推进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曾主持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工程科学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单点金刚石车削超精密加工虚拟仿真实验》各一项,主持多项省部级、校级课程教改项目。
优秀科技工作者/叶回春
参与高校科学营工作的契机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叶回春老师主要负责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设与开展,而工程科学学院是学校高校科学营分营几个重要科普点之一,因此,叶老师很自然地接手了相关的工作。
参与科学营的主要工作
在高校科学营活动中,叶老师主要负责工程创新实践设计及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前面几年,叶老师所在的工程科学科普点为科学营营员设计的实践体验项目,主要围绕激光内雕和3D打印技术展开。激光内雕能借助激光交点处高能量的特性,在玻璃内部雕刻三维模型,营员通过构建三维立体模型或扫描人像,将其模型离散成点阵,再操作机器将点阵分层雕刻在玻璃内部,点阵构成三维图像,在玻璃内部呈现。3D打印实践则需要营员现场学会使用三维造型软件进行模型设计、模型构建,再操作3D打印机进行打印实现。三维扫描教授营员利用已有实际模型实现计算机模型重构,从另一角度为营员提供了数字模型获取的方式,并鼓励营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与3D打印结合起来,实现逆向加工。叶老师认为这几个实践体验项目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工具,以及对现阶段热门的一些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的认知,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营员无法到校参加活动,创新实践体验环节从线下转为线上。叶老师所在的科普点也适时地设计了麦轮智能小车、智能小风扇等科教资源包,将基本的物料配件为营员准备好,然后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讲授结构、控制的基本知识及原理,并示范如何安装、使用。组装一个完整的、可控的产品,这对营员来说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体验,而且这些产品涉及机械结构、计算机编程、控制、电路等多门学科知识,是非常好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产品中运用的实例。而且,这些产品的拓展性都很强,随着营员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可以控制小车、风扇做更多的动作,也可以进行改装,实现不同的功能。这几个线上项目的知识要求稍高于营员现有的知识水平,但经过简单的指导,他们依旧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能让营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另外,叶老师还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单点金刚石车削超精密加工虚拟仿真实验”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个面向青少年的模块。让青少年营员能身临其境地体验超精密加工环境,并能模拟工程师的实际操作,达到了解超精密加工原理和加工工艺过程的目的。叶老师的这一项目成果为网络共享实验课程,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对开展科学营活动重要意义的理解
叶老师认为科学营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平台,让青少年学生有机会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或企业研发中心,聆听名家大师的精彩报告、参加科学研究及趣味文化活动,让他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科学家的精神,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从而实现对青少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青少年营员的期许
叶老师希望未来参加高校科学营的同学能够珍惜机会,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积极与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伙伴交流、建立友谊;能够用心感悟每所学校、每座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对于已经参加过科学营的同学,叶老师希望他们能坚定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力争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高校科学营的祝愿
叶老师祝愿高校科学营越办越好,能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普惠面更广、普及率更高,在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学生心中都种下科学的种子,并且开花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0711.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