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着可救命!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呼吸困难宜采用俯卧位通气
时间:2023-01-15 01:37:1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康迅网 栏目:安全 阅读:122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12月2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关于“白肺”的治疗方案,提到需对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并配合给氧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于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支持治疗中同样提到,清醒患者建议实施俯卧位通气,且俯卧位治疗时间每天应大于12小时。
而北京地坛医院蒋荣猛院长曾在朋友圈发文提醒,不管阳性还是已经转阴,只要有呼吸急促、憋气等呼吸困难症状,必须卧床休息,而且要趴过来(俯卧位)。
俯卧位通气为何能改善呼吸困难?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来说,当疾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当ARDS患者处于仰卧位时,由于肺质量的增加,加上心脏和腹部内容物对肺下垂区域产生的压力,导致此区域大部分肺泡在吸气末不能产生足够的负压使气道开放,从而导致肺不张,最终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
而当患者转变为俯卧位时,肺密度重新进行分配,表现为一种相对均匀分布的状态。俯卧位时也解除了心脏和纵隔压迫带来的影响,使得背侧肺区原来塌陷的肺泡得以复张。
此外,从解剖学上看肺背侧区域质量要大于腹侧区域,因此背侧区域通气所增加的通气量要大于腹侧区域减少的通气量。加上肺血流在俯卧位时仍有相当一部分滞留于背侧区域,从而使得ARDS患者氧合得到改善。
清醒俯卧位通气的正确操作
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表现不一,部分患者病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也有部分患者虽无明显呼吸困难但存在低氧情况,在无法及时到达医院治疗的情况下,清醒患者可采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症状,同时积极联系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俯卧位治疗上海专家建议》中指出,无论是接受氧疗(包括无创呼吸支持)还是有创通气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均应创造条件给予清醒俯卧位或经典俯卧位治疗。
清醒俯卧位治疗具体操作
1、物品准备:在普通病房进行的情形俯卧位需准备好软垫(可用毛毯折叠而成)、床单、毛巾和枕头若干,紧急呼叫铃或呼叫器,氧饱和度监测仪、氧疗装置、吸引器和抢救车等。如果在家中进行则需准备软垫(可用毛毯折叠而成)、床单、 毛巾和枕头若干,有条件的可准备指氧仪、家用制氧吸氧机等。确保至少2人协助操作
2、翻转患者:把床摇平,协助患者翻转至俯卧位。第1个枕头置于患者胸部或腹部下方,第2个枕头置于患者前额下方,留出氧气面罩的位置。将患者头部转向自觉舒适的位置。
3、给氧:调整氧气管在可见范围内。确保氧气充满储气袋,面罩不会压迫患者面部。
4、优化体位:放置枕头,调整床角度,减轻受力部位的压力,提高患者舒适度。鼓励患者根据需求调整体外,若有不适及时寻求帮助。
5、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患者舒适度。目标为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孕妇目标SpO2>92%。如果家中无指氧仪,家属应关注患者呼吸频率,正常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若患者静息状态下,呼吸频次<12次/分或>20次/分,甚至超过30次/分时需要提高警惕。如果呼吸频次不好观察,可通过胸廓活动频次来计数。
需注意,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为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呼叫设施,如呼叫铃或手机等。只要患者能耐受,尽量保持俯卧位,也可在床上交替侧卧。此外,采用清醒俯卧位时,每次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氧合改善和耐受情况确定,一般维持俯卧位2~4 h后变换为仰卧位1~2 h,再改为俯卧位,每天可重复3~6次,建议每天总治疗时间尽可能>12 h。
俯卧位通气并非人人适用
虽然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但此法并非人人适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宋晓丹在接受《沈阳晚报》采访时提醒说,以下人群不能采用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禁忌人群
1.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病患者;
2. 颅脑外伤伴中、重度颅内高压者;
3. 急性出血性疾病;
4. 严重多发伤,伴颈椎、脊柱、骨盆、胸壁及腹部严重受损者;
5. 严重颜面部创伤或近期颜面部手术;
6. 近期气管手术、胸骨手术或骨科手术的患者;
7. 近期腹部手术;
8. 近期放置心脏起搏器(2天内);
9. 明确深静脉血栓治疗少于2天;
10. 妊娠;
11. 对俯卧位难以耐受者;
12. 俯卧位后氧合指标反而恶化者;
13. 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2):81-89.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2.02.001.
[2]陈道南,田锐,王瑞兰. 清醒俯卧位通气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2,29(1):104-106. DOI:10.3969/j.issn.1008-9691.2022.01.024.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2407.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康迅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外伤急救之止血与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