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 > 小儿疝气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小儿疝气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时间:2023-02-06 01:59:1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医疗健康科普 栏目:健康 阅读:131

小儿疝气是指儿童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原来的位置,通过人体薄弱点、缺损的空隙进入另一个部位,多见于腹股沟、脐部,多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引起。新生儿期就可以出现,一些随年龄增长可能自愈。主要表现是腹股沟或是脐部出现可回纳的包块,可随哭闹、咳嗽、憋气等包块变大,安静后变小或是消失。症状不明显可以保守治疗,不能自愈且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者需要手术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仅少数出现肠梗阻、肠坏死,危及患者生命。

小儿疝气根据不同部位分为腹股沟斜疝、脐疝以及白线疝。一般临床上多见的是腹股沟斜疝。小儿腹股沟斜疝男性较女性为多,右侧多见。2岁以内婴幼儿常发生嵌顿性疝。

小儿疝气的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是腹外斜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在胚胎早期,睾丸在肾脏下方,8个月时随引带下降至阴囊底部。同时在睾丸前面的腹膜亦向下形成囊袋状突起,并包绕睾丸称腹膜鞘状突。鞘状突原与腹腔相通,在出生前开始闭塞,出生时仍有90%尚未闭合,但闭合过程在生后6个月以内还继续进行。鞘状突仍保持开放造成了可能发生疝的机会,腹内压增高是疝的诱发因素。右侧睾丸下降的时间较左侧晚,因此鞘状突的闭合亦较左侧晚,这可能是造成右侧斜疝发病率高的原因。

小儿疝气的表现:

典型症状是腹股沟及(或)阴囊有光滑、整齐、稍带弹性的可复性肿物。当小儿哭闹、站立、咳嗽或用劲使腹内压增大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并有膨胀性冲击感,平卧后即逐渐缩小至完全清失。也可用手指由下向上轻压肿物,协助肿物还纳入腹腔。复位时有时可听到气过水声。部分患儿为嵌顿疝,即疝内容不能还纳,可出现肿物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导致肠坏死,患儿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体温、脉搏增高,少数患儿便血,疝出物局部有红、肿、热、痛。

小儿疝气的治疗:

1岁内小儿疝气可以观察保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岁后如不能自行愈合,手术是根治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段。因腹股沟发生嵌顿疝的概率较高,应尽早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方式可以选择腹腔镜和小切口微创手术。

小儿疝气的预防:

1、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块物,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诊断是否小儿疝气。

2、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3、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诱发疝气。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气。

4、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以免诱发疝气。

5、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容易诱发疝气,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这种情况也会诱发疝气。

科普医生:郭林森

工作单位:平舆县杨埠镇中心卫生院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3110.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医疗健康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