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名师栽培 报国忠心 两院院士 两弹元勋中国科技 众帅之帅 遥远苍穹 最亮星辰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名师栽培 报国忠心 两院院士 两弹元勋中国科技 众帅之帅 遥远苍穹 最亮星辰

时间:2023-02-09 01:32:2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栏目:人物 阅读:161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两院院士,中国核科学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

朱光亚为本文作者题写书名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后随父母迁到汉口,就读于汉口第一小学、圣保罗中学,在少年时就得以接受西方教育。1938年,抗战期间,刚刚初中毕业的朱光亚转移到四川重庆,先后就读于合川崇敬中学、江北清华中学(今重庆清华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开始对自然科学有了美好的憧憬,特别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考入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1942年夏天,当时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在重庆招收大学二年级插班生。朱光亚报名应试,顺利转学西南联大。

从大学二年级起他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荪、饶毓泰、吴有训、朱物华、吴大猷等教授。众多名师的栽培,使朱光亚学业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飞快的长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派出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3位科学家赴美国考察原子弹高科技,并要求每位科学家推荐2名助手同去。当时吴大猷推举的2名助手,一名是李政道,另一名就是朱光亚。1946年9月,朱光亚等人刚到美国不久就被告知,美国不会向其他任何国家开放原子弹研制技术,加之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很快发生巨变,考察组只好解散,各奔东西,朱光亚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继续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1949年秋,不到25岁的朱光亚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并获博士学位。1950年2月,朱光亚满怀拳拳爱国之心,取道香港,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为大学生开设普通物理、光学等课程。归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1956年,新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从此,朱光亚全身心投入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核工业的伟大建设事业达半个多世纪。他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青年时代的朱光亚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中国第1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在现场的朱光亚不禁潸然泪下。据说,朱光亚这辈子喝酒只醉过1次,就是在那个晚上。1966年12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氢弹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距离第1颗原子弹爆炸仅仅2年2个月。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1颗氢弹爆炸成功。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原子弹和氢弹上获得的巨大而迅速的成功。后来李政道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他在西南联大的同窗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领军作用。李政道脱口而出,称赞朱光亚是中国科技的“众帅之帅”。1969年9月,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


朱光亚(右)和钱学森(左)在中国科协第4届全国代表大会上(1991年)

1970—1982年,朱光亚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其间,组织和指导中国第1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筹建、核燃料加工技术和核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1980年,朱光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邓小平亲自批准实施中国第一个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朱光亚参与组织和指导了专家论证工作和“863”计划纲要的起草工作。

1991年,朱光亚继李四光、周培源、钱学森之后,担任第4届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担任中国科协主席的5年任期,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针对如何看待科协从事的科学普及等社会公益性工作,朱光亚明确指出:“科协的最大优势,就是作为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群众组织,能够最广泛地团结和联系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条战线、各类岗位、各种年龄的科技工作者,这是我们能够履行自己职责的根本基础和条件。我们应当无比珍视这一优势,把这一优势最充分地发挥出来。”中国科协应当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能够对成员提供有效服务和维护合法权益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从而使科协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协调发展。
朱光亚(右)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参观航天展览,王渝生(左)作讲解(2003年)

1994年,朱光亚被选聘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6月至1998年5月,朱光亚任中国工程院第1任院长、党组书记,领导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为中国工程院的初创和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

1996年5月,朱光亚被推举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1999年1月,朱光亚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同年9月18日,国家授予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朱光亚不仅一直坚守在中国科技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创新的领导岗位上,而且还对科普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2003年以来,朱光亚不顾高龄,多次莅临中国科学技术馆出席科普报告会,参观指导有关航天展览,并和宇航员一道同青少年见面。我也应约去朱光亚家中拜望和请教过他,他对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常设展览的基础上,适时举办各种专题科技展览作为重要补充的做法表示赞赏,还为我主编的《奋斗与辉煌——中华科技百年图志(1901—2000)》一书题词,使我深受鼓舞。

朱光亚(中)、吴阶平(左)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同青少年在一起,王渝生(右)陪同(2004年)

2004年12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1996年12月25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朱光亚被评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其颁奖词称:“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2-1期专栏,作者王渝生)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3296.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