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用奋斗的青春致敬梦想 举精神的旗帜奔赴远方——记“最美三峡人”乌东德工程建设部杨宁

用奋斗的青春致敬梦想 举精神的旗帜奔赴远方——记“最美三峡人”乌东德工程建设部杨宁

时间:2023-02-15 01:32:22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栏目:人物 阅读:153

“大坝就是工程师的作品,就像孩子之于父母。”杨宁如是说。

杨宁来自三峡集团三峡建工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在他十余年的职业生涯里,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见证并参与了溪洛渡和乌东德两座大国重器的建设。

参与两座大国重器建设

2011年,杨宁从校园走进深山,来到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现场,开启了他的水电工程师生涯。

在工程建设现场,他被称为“拼命三郎”——关键部位、关键时刻、关键环节,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工程建设高峰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要勇于在逆境中找到破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杨宁说。

溪洛渡、乌东德两座水电站是中国特高拱坝建设水平的重要代表,在业内与国际社会都获得了高度认可。杨宁说,参与两座特高拱坝的建设,和众多建设者一起挑战“无缝大坝”的目标并最终实现,就是他最大的工作动力和成就感所在。“对于一个学水电的工程师来说,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大国重器建设,实在是太难得、太幸运了!”

2016年,溪洛渡水电站荣获“菲迪克工程项目杰出奖”。2022年,乌东德水电站获“菲迪克高度赞扬奖”。入职以来,杨宁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表彰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获得过“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等。同事们称他是各类荣誉奖项的“满级选手”。

勇攀水电科技新高峰

建设无缝大坝是无数水电人长久以来的愿望。从参与溪洛渡水电站建设时起,杨宁就开启了对建设“无缝大坝”的挑战,致力于用信息技术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他所负责的300米级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现场应用实施成果,获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特等奖。

奔赴乌东德后,他深度参与了智能建造5大主线78个子题攻关,助力坝工建设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他率领科研团队,研发了智能喷雾、智能振捣等智能装备,填补了国内国际行业空白;开展低热水泥筑坝原始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制定行业标准,开世界坝工先河;仅温控环节就节约投资6000万元……

杨宁告诉记者,建设“无缝大坝”的目标实际上是对大坝高质量建设的更高追求,这一理念贯穿了大坝的全生命周期,而不仅是在建设期。从大坝设计、坝基处理到施工工艺、材料选用再到智能建造管理和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只有做到了全专业、全要素、全过程的精细化管控,才有可能实现精品工程建设,破解业内“无坝不裂”的难题。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不能达到建设“无缝大坝”的效果。

“以前多是谈温度控制这样单一环节的管控,现在是由点及面、由点及体了。比如在乌东德,我们从源头设计就开始防裂,取消了导流底孔,还通过精细化爆破等工作确保坝基的高质量成型,为防裂打好基础……所以说,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杨宁说。

要想在如此重要的工程项目上实现攀登新高峰的壮举,杨宁总结了工程师最为可贵的品质——“勇于创新、敢于担责、善于挑战自我”,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荣誉面前要有“归零”的觉悟

面对诸多赞誉嘉奖,杨宁说:“荣誉只代表阶段性成果而不是终点,要有‘归零思想’,把荣誉作为再出发的起点,继续做好清洁能源开发的奋斗者、奉献者。‘最美三峡人’的称号更多地是激励我继续努力肩负起三峡青年的使命,把三峡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杨宁受到了身边许许多多优秀三峡人的鼓舞。在溪洛渡,他曾见到年迈的张超然院士爬上四五十米高的梯子,了解水垫塘的情况;在乌东德,他曾见到智能灌浆专家黄灿新生病住院还牵挂着项目科研,提前出院继续攻关。在前辈们求真务实、拼搏奋斗精神的影响下,杨宁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样的精神氛围中。

现在,乌东德水电站已吹响争创竣工验收示范工程的号角,杨宁的新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程收尾工作,有序推进工程完工验收、完工清量、工程归档等,巩固大水电建设管理能力的提升。

“我想好好复盘自己12年的建设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工程技术和建设管理方面的总结提炼能力,日后为更多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贡献力量。”谈到新的工作计划时,杨宁的眼里闪着光。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457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