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一次只睡4小时,但跟他学你就亏大了
时间:2023-02-15 01:55:05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网易健康 栏目:百科 阅读:158
近期,张朝阳在直播时再次谈到“4小时睡眠法”,引发网友关注。张朝阳说:“如果想要深度睡眠,就需要缩短睡眠时间,只睡4个小时,而不是7个小时。形成一定的规律之后,就可以迅速入睡。由于我睡的时间较少,很快就能入睡,我秒睡。”早先,张朝阳也曾因呼吁大家少睡觉而引发争议。
张朝阳的睡眠法,到底科不科学?值得我们学习吗?网易健康为您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韩芳,赶快来看看专业医生对睡眠的建议!
想深度睡眠、很快入睡,先得把睡眠时间缩短?不正确!
韩芳主任告诉网易健康,良好的睡眠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睡眠时间要够。一般来讲,人的平均睡眠时间要达到7-8个小时,如果睡眠时间不够,对健康的危害相当大。
第二:睡眠质量要高。睡眠质量的高低比时间长短更重要,睡眠有深睡眠浅睡眠,深睡眠要占到足够的比例。人类对睡眠的需求是几千万年来进化的结果,不能以个体经验孤立的来看。
第三:睡眠要有规律。规律不仅指每天的睡眠时间一致,还要看有没有跟大自然相适应,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符合三大要素的睡眠,就是健康的睡眠,不能为了入睡快,进行人为的睡眠剥夺。这种剥夺,是过去做动物实验经常用的,睡眠剥夺后,实验中的老鼠认知功能也改变了,入睡是快了,但是,长期免疫力也崩溃了,代谢或者心血管系统也会出问题。
“我睡的少就不可能睡不着觉,我秒睡。”其实这属于“睡眠剥夺”
韩芳主任告诉网易健康,“睡的少,就秒睡”其实是睡眠剥夺导致的代偿性睡眠压力过高。这种慢性的睡眠剥夺,会损害人的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代谢功能紊乱,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
对于入睡困难的人,在医学上也会采用限制睡眠时间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但这种限制睡眠时间,并非指睡的时间短,而是让人没事儿不要躺在床上、不要赖床、不要睡醒了还补个觉、能午休就不午休,通过逐渐调整睡眠的高觉醒状态,从认知行为层面把床跟睡眠联系到一起。
11点到3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好睡眠的关键在于满足“睡眠周期”
张朝阳认为“晚上11点、12点到凌晨3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只要在这段时间内深度睡眠,之后就不需要再睡觉了。”但韩芳主任告诉网易健康,好睡眠的关键并非看睡了多久、在几点到几点入睡,而在于满足“睡眠周期”。
从长期进化角度来看,睡眠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千百年来的长期进化,让人与自然和谐一致,形成生物节律:晚上七八点钟,太阳落山了,我们身体的褪黑素水平就会开始升高,到十点来钟,升高到比较高的水平,就该入睡了;睡了以后,经过四五个睡眠周期,到了凌晨三四点钟,褪黑素分泌的水平是最高的,此时深睡眠也会较多;到了第二天早晨,光线亮了,褪黑度分泌水平就逐渐降下来了,人就会醒。
韩芳主任表示,午夜到凌晨这一阶段,确实是睡的比较沉的时候,但并非只睡这一阶段就是最好的,人体在进入深睡眠前会有一些准备过程,最好十点左右睡觉。
科学研究认可的睡眠时长是多久?几点睡觉就算熬夜了?
韩芳主任告诉网易健康,大规模的人群研究证明,成人7-8个小时的睡眠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好的睡眠还需同时满足睡眠质量好、有规律。
相对来讲,儿童可能需要的睡眠时间更长,刚出生的宝宝一天需要十几到二十几个小时的睡眠状态,青春期的孩子或者儿童需要9-10个小时左右,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
老年人的睡眠结构可能有一些变化,脑电波会出现改变,但是睡眠时长也需要7-8个小时,如果低于6个小时,时间长了以后,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会增加,高于10个小时也是如此。
假如放在一个坐标系上来看,睡眠跟健康的关系,尤其是睡眠时长与健康的关系,是个U型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
而关于熬夜的概念,一指睡的晚,二指睡眠不规律。早睡晚起、晚睡晚起、补觉,都是不健康的睡眠,都属于熬夜。
提个醒,“4小时睡眠法”千万别学!
韩芳主任表示,“4小时睡眠法”对身体有益无害,有人觉得这样睡很好,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不值得推广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都有不同,“4小时睡眠法”不值得效仿。
最后,网易健康想提醒大家,我们是为了生活而工作,并非是为了工作而活着。当你用牺牲健康的方式来换取所谓的成功,别忘了问问自己,这样做是否真的值得。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4588.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网易健康,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大米和面粉越白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