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军事 > “机械化”微精灵:小型作战机器人 或将引领未来战场

“机械化”微精灵:小型作战机器人 或将引领未来战场

时间:2023-03-17 01:48:11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光明科普 栏目:军事 阅读:173

在智能化战争不断演进的大背景下,如何替代有生力量在战场上的角色成为各国军事领域攻关的重点。随着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迷你化逐步成为现实。小型作战机器人具备机动灵活、目标较小、易于部署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也纷纷立足于小型作战机器人,制定出新型作战方案。

智能决策参与作战

面对如核爆、生化等较为恶劣的环境,作战人员进入区域时常需身着防护设备,这大大降低了执行任务的灵活性,长期在防护服内行动也会增加人员体力消耗。与此同时,在高烈度作战中,作战人员在面对人员伤亡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而此时小型作战机器人可以替代作战人员执行潜在伤亡较高的危险任务。

由于体积较小,小型作战机器人可以轻易抵达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如水管、废墟等,以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发起攻击;执行作战任务时精确度更高,可以使用各种传感器和高级算法精准定位、识别物体,进行快速精确打击,可谓“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小型作战机器人可以通过预编程或自主学习承担一部分指挥控制功能,根据现有的作战情报自行决策行动。通过只能指挥控制系统,可以使多个无人作战终端共享作战数据,协调多个小型作战机器人同时向目标展开攻击,达到饱和打击的效果。在未来的战争中,人机编组行动与机器人自行编组行动将成为作战的新模式,机器人参与决策、指挥人类行动将成为现实。

反恐战争大展身手

在反恐战争领域,小型作战机器人的应用相当广泛。由于反恐战争具有空间狭小、进攻困难、军民混杂等特点,小型作战机器人的出现可以用于执行侦查探测任务,也可承担部分作战任务,从而减少非必要伤亡。

挪威Prox动力公司研发的PD-100“黑黄蜂”纳米机器人定位为“个人侦查系统”,并在北约多国武装部队中进行测试。该机器人外形酷似小型直升机,重量仅32克,大小与手掌相当,且几乎完全静音。绝佳的隐蔽性能使“黑黄蜂”可以执行最长约25分钟的抵近侦察任务,并向操作人员传输实时图像。但鉴于“黑黄蜂”的成本较高,每套设备约4万至6万美元,其并不适合大规模列装部队。

图为“黑黄蜂”纳米无人机(图源美国The Drive网站)

以色列“通用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多戈”小型作战机器人于2016年6月中旬正式亮相公众。“多戈”重约12千克,一只手即可轻松提起,续航时间可达4小时。一方面,“多戈”使用履带进行机动,可在反恐作战中携带手枪或其他非致命性武器,前往较危险的区域代替人员遂行作战任务。另一方面,“多戈”共装备8个微型摄像头,其中6个用于获取全方位视角,另外2个为手枪射击时的专用瞄准摄像头。

图为作战中的“多戈”微型机器人(图源网络)

应用前景不容小觑

不可否认的是,受制于体积和能源技术的限制,当前小型作战机器人的续航能力普遍较差,由此导致其作战半径一般较小,只能执行距离控制者较近的作战任务。

在今年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中国电科集团展出的“选择”蜂群无人机系统提供了巧妙的解决思路:通过无人机与远程火箭炮的结合,可以实现长距离部署,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型作战机器人续航能力较差的劣势。小型作战机器人可与现有的管式发射武器结合,如榴弹发射器或无后坐力炮,实现长距离的投送。如何保障小型作战机器人远距离的通信联络,以及使用后的回收问题,将是今后技术攻关的重点。

图为“选择”蜂群无人机系统(图源网络)

同时,智能化设备的铺开使用对操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一支高学历、专业化人才骨干队伍的需求极为迫切,以便为小型作战机器人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海量小型作战机器人的集群化作战,也要构建适于小型作战机器人作战的作战体系,与现有的信息通信手段融合,从而在新的作战领域实现异军突破。

郭秉鑫,国防科技大学“强军号”理论小组核心成员,校国际理论研究中心学员骨干,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中央核心媒体发表文章数篇;

费圣斌,理论研究小组核心成员,曾在中国国防报等多个媒体发表文章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郭秉鑫 费圣斌(国防科技大学)

审核专家:付松洋(国防科技大学)

策划:金 赫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925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光明科普,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