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 读懂中国“海魂”:限量版的“航母”船长

读懂中国“海魂”:限量版的“航母”船长

时间:2023-03-18 01:32:10 来源:科普之家 作者:中国航海学会 栏目:人物 阅读:145

一天,一位退休赋闲在家的老船长,被紧急地唤到公司的办公室。

一份史无前例难以置信的任务摆在老船长的面前:“这是航海史上罕见的艰难航程,上级决定由你牵头去执行。”公司领导一字一板地说:“希望你做好充分准备。”

老船长没有言语,手拿着“任务书”默默地沉思着。但是,人们从他那炯炯的眼神里看到了信心和力量。

事情发生在2001年春节刚过的上海远洋运输公司。

这位鬓发斑白略显削瘦的老船长,正是曾任公司指导船长和安监室主任的陈忠。

人们说,陈忠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航海的一生,成功的一生。

1938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个健壮的小男孩在江苏启东一个四面漏风的农舍里“呱呱”坠地。父亲叫周龙郎,因为家里一贫如洗,幼年过继给同村的陈家,起名陈忠。继父是名地下党员。养母希望陈忠“耕田锄禾”维持生计。养父却颇有见地:“三代不读书,等于一窝猪”,坚持让陈忠走进学堂,学点本事。

在养父的坚持下,陈忠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并于1961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海运学院(后并入大连海运学院),开始了他终身追求的航海梦想。

人们说,陈忠是“安全,救火,智慧”“三位一体”的航海家。

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夸张。

1973年7月。经过海上五年多的风风雨雨,陈忠正式被提拔为公司的船长。第二年春天,陈忠踏上了已有25年船龄的“老爷船”“玉泉轮”,这是艘由上海开往日本的班轮。“玉泉轮”船况欠佳:主机底脚螺丝松动,无法固定。船体锈迹斑斑,冷藏舱千疮百孔……

对于首次登上这艘“老爷船”的掌舵人,陈忠没有丝毫马虎怠慢,想尽一切办法弥补不足,并且采取一切措施多装快跑。使这艘“老爷船”唤发了青春,在保证货物数量质量的情况下,安全无事故。

“安全”船长成了陈忠的代名词。

1975年夏天,在家公休的陈忠突然被公司派到18000吨的“静河轮”做船长。从3000吨的“玉泉轮”到18000吨的“静河轮”是从量到质的飞跃。而且,由于原船长突发疾病住院,既没有交接班,也没有资料。还是一条陈忠从未跑过的航线:来往澳大利亚的班轮。

陈忠船长失眠了。但是,他知道:“只要登上船就没有回头舵”。翻资料向老船员请教……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陈忠有了“救火”船长的绰号。

“救火”船长在有限的航海生涯中,多次承担了“救火”的使命。

1987年初冬的一天,陈忠突然接到公司的指令:立刻赶到日本神户港,完成一次特殊的任务,将重达500吨的“核压力壳”运回上海。

“核压力壳”是我国建设秦山核电站的重要设备,不能有半点闪失,连一块油漆都不能碰坏。这等于在大海里绣花,难度太大了!

陈忠赶到装运货物的“黎明轮”的当天,未卸下行装就奔到大舱,对这票特殊的大件货绑扎衬垫挨个逐件检查,发现问题立刻整改。整整忙了个通宵。

“黎明轮”启航当天,日本沿海遭遇大风。一天一夜后,经验丰富的陈忠发现韩国斧山附近和山东半岛同时有股高压东移,移动前海面会出现暂时的平静。“时机到了!”

陈忠立刻下令起锚开航。“黎明轮”一帆风顺,平安抵达上海港。

码头上,蜂拥的记者把“黎明轮”围个水泄不通。连续在驾驶台上足足站立一天一夜的陈忠船长,睁着疲惫的双眼笑着对记者说:“这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海员都应该做的事!”

事情刚过一年,“黎明轮”的余波还未消失,陈忠又匆匆赶到英国一家船厂,接替因病回国,正在监造新船的船长。

提起陈忠的“智慧”,上海滩上的航海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84年,宁波外海发生一起海难事故:一艘渔船被一艘商船撞沉,造成9名渔民死亡或失踪,仅一人幸存获救。

经过有关当局调查取证和幸存者的陈述,初步认定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所属“平乡城”轮为肇事船。

作为公司被告人代表陈忠船长,抓住一个重要的现场事实:幸存渔民对肇事船现场的叙述,恰巧证明肇事船不是“平乡城”轮。幸存者当时正在船尾,渔船正向西南方向航行。幸存者看到了肇事船两盏白灯,左低右高。陈忠立刻反应道:“这说明肇事船是艘由北朝南航行。而‘平乡城’轮此时正由南朝北行驶

《航海日志》上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平乡城’轮不是肇事船。”

事实面前,陈忠船长的答辩取得了胜诉。

1995年,公司的“秦河轮“在雾中与渤海湾触碰到挪威一艘工程船。对方称”秦河轮“将他们拖曳作业的电缆损坏,要求赔偿。陈忠以该电缆没有应急避让的功能,而且该水域不宜拖曳电缆为由进行反驳。

陈忠有理有节的陈述,使赔偿有了转机,工程船也需承担责任。

“安全,救火,智慧”三位一体的船长陈忠,这次将要完成一项什么样的“航海史罕见的航行”呢?

摆在陈忠船长面前的《任务书》清晰地写着:将一艘锚泊在黑海中央,没有任何设备和装修的无动力航母“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海峡,拖往遥远东方的中国大连港。

原来由苏联建造的“瓦良格”号航母,在苏联解体后,成了“烂尾船”。1999年被澳门一家旅游公司买下,准备做“海上酒店”。

初秋的黑海已经冷风飕飕。陈忠和接船人员每人一个睡袋,就地睡在冻冷的甲板上。

身心疲惫的“三位一体”陈忠船长毫无睡意:这可是世界上从未有的航程啊!面对狭窄弯曲的达达尼尔海峡,各种可行的方案:拖船、缆绳、号令……一一做了详尽的布署和安排。

2001年4月10日,陈忠船长胸有成竹地登上“瓦良格”航母的驾驶台。

“三位一体”的商船船长首次登上了“航母”的驾驶台,在世界航海史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此刻,来自中国,土耳其和乌克兰的38名船员各就各位。

一阵浑厚震耳的汽笛声中,负责拖航的拖船队起航了。

当天的航海日志是这样记载的:

08:52时“瓦良格”号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北口,11月2日10:45时驶入达达尼尔海峡北界线,17:00时顺利驶出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

“瓦良格”号终于驶出了号称“牢笼”的达达尼尔海峡,“三位一体”的陈忠船长成了航海“挑战不可能”的第一人,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进入达达尼尔海峡到冲出这个“牢笼”仅用了6小时15分钟,但是,陈忠船长从接受任务,制定通航方案,与当地海事部门艰难谈判……不知消费了他多少个日日夜夜!陈忠幽默地笑着说“这是最好的減肥运动!”

2002年3月3日,春风荡漾的大连,终于迎来了遥远西方的“巨无霸”无动力航母“瓦良格”号。

这是一条长达15200海里,耗时123天的艰难航程。途中遭遇了地中海的狂风恶浪,穿越了直布罗陀海峡,经好望角,越过风云无常的印度洋,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瓦良格”号航母就是当今我国“辽宁号”的前身。

至今,在人们津津乐道“辽宁号”航母时,总不会忘记它的第一任船长陈忠,一名商船船长。

人们在陈忠“三位一体”船长的头衔前,增加了一个新的头衔——“限量版”的“航母”船长。

作者:张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远洋海运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知名海员作家、航海高级工程师、《“一带一路”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张涛作为远洋船长,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建设》《中国海员》《航海》《海洋大观》《中国海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出版了《我们都是无产者》《小海螺》《船长和黄金》《沧海横流》等多部反映海员生活的小说、戏剧和报告文学。《我们都是无产者》曾被评为国家优秀小说,并选入大学中文系教材。

本文链接:https://www.bjjcc.cn/kepu/69512.html,文章来源:科普之家,作者:中国航海学会,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评论